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眼中的乌镇、南浔、周庄和西塘 |
[游记]我眼中的乌镇、南浔、周庄和西塘 |
2008-05-22 sina.com.cn |
六七年前——我都记不清是过了六年还是七年了——我过周庄、同里,两天里走马观花,算是到过那里了。 其实我对这样的江南小镇并不陌生,我的童年的很多日子,就在这样的江南小镇度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的“外婆桥”,就在浙北桐乡、湖州、余杭、德清交界处的水乡:新市。 上溯二三十年,在浙北苏南的公路尚未如现在这样密集纵横的时候,以上的任何一个水乡小镇,都可以借助着船只顺着蛛网般密布的江河水道,抵达其它任何一个乡镇。小木船是水乡人家家都具备的交通工具或农具。 在近40岁的今天,我终于带着老婆和刚出生的孩子,在这江南最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乌镇。 乌镇: 沪杭公路抵桐乡,然后北去,很好的公路,驱车约10多分钟,就抵达了乌镇。 乌镇对我来说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现在的江南小镇就是这个样子,有着众多的新建筑老街道,新旧混杂,富有生机。陌生,是因为所谓的古镇,其实只是供人游玩的一条临水街巷而已。这条街叫“东栅”。 整条老街巷长约三五百米,建筑差不多还是以前的模样,但明显的是修缮一“旧”(修新如旧),而且里里外外都已被刷上了统一的褐色油漆,河堤是新砌的,石板路是新铺的,有着浓重的伪饰痕迹。走在整齐划一的街巷里,除了入口处有着零星几家专买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几乎所有的门窗都紧闭着,了无生气,让我觉得这不象个古镇,倒象一个为拍电影而特意修建的仿古“影视城”。 乌镇是蛮大的一个镇,进入乌镇并不需要买票,而想在还保持着老镇风貌的东栅走走,没票是无法进入的,很多能进入这个区域的路口都有人把守着。而游人说的游玩乌镇,其实就是游玩这乌镇的东栅。东栅的门票60元,包括了东栅街巷、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的原型、老典当铺、木雕陈列馆、民俗馆、百床馆和古戏台等十多个“景点”。每进入一个“景点”时,都需要你出示门票。 这60元的门票想不买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在晚上九点以后才进入东栅,那时候守门的工作人员下班了。但是黑咕隆咚的东栅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 常有驴友问及乌镇的住宿,其实应该是指东栅的住宿。整个东栅旅游区,我只看到一家叫“青年旅馆”的客栈,别无其它。但这家“青年旅馆”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YOUTH 也许驴友想了,我晚九点后悄悄进入东栅找愿意偷偷接客的民居住宿,白天游玩后就离开了,不就住了民居也免了门票了吗?不行的,你离开景区时还要看你的票。在我离开东栅检票人查验我票时我顺便问道:一天一票吗?如果我是在里面住了好几天了呢?回答说,凭青年旅馆的钥匙牌可以出入。而你住民居,谁敢给你他在接待游客的凭据啊。 没必要非得在东栅住宿,走百把米出东栅,就是繁华的现代市镇,到处是酒店旅馆招待所。 我没在乌镇过夜。下午两点左右抵达乌镇,东栅转一转,五点就驾车离开了。 南浔: 南浔当然是个古镇,一个小镇竟铺陈了3个国宝级建筑与文物。凭着在江南赫赫有名的私家园林“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凭借着刘墉、张静江、张石铭等风云一时的人物,凭着位于江浙沪交界处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凭着早已有之的便捷的公路交通和名闻遐迩的南浔“辑里湖丝”(丝绸),晚清和上个世纪,南浔在整个江南名声赫赫,在我比较的这四个古镇中俨然可拔头筹。 但是,当南浔自九十年代末开始被游人称为几大江南古镇之一时,我反到纳闷了,南浔实在谈不上“有着浓郁水乡风情”啊?南浔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南浔的电缆、木制家具、“生力”牌健身器材远销全国各地。尽管南浔只是湖州市的一个镇,但其市镇规模、各项经济指标早已如一个安吉县的水平。在九十年代中期,南浔甚至成了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名了的“红灯区”。 南浔早就没什么古色质朴的水乡风情了。这并不是我的想象推断。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的高中时代,我就坐了三个小时的班车到过南浔——那可算是我这辈子的第一次驴行了,在这之前,除了坐5个小时的汽车去上海走亲戚,我还没有为旅行坐过这么长时间的汽车——当然不是为去看水乡风貌,而是去玩“小莲庄”。八十年代中期,我第二次到了南浔,那是去看望教我学弹吉他的师傅。所以对南浔,我不陌生。 当我驾驶着我的越野车,冲破漫天飞雪,驶过南浔镇一条又一条宽阔的街道时,我还在纳闷,这古镇究竟在哪儿啊?那天是整个冬天浙北下了唯一一场雪的日子。 车停小莲庄,用湖州土话问过路人,沿路标东行约一两百米,一个古色古香的江南“老街”真的在我眼前出现了!而这“老街”我以前却从不曾见过! 老街苍茫,江水空朦,漫天的雪花似乎也模糊了我的记忆。从小莲庄所在的位置,从几座石桥的方位,我依稀记起了以前这里和现在截然不同的模样。原来,这“老街”是新建的! 说实在的,这新建的“老街”还是挺有味道,至少在这银装素裹中看起来是这样。河道两旁我以前见到过的用来开店摆摊住家的破败但显现代的建筑已经基本拆除,代之以新建的、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和商铺,庭台楼阁,曲巷拱廊,沿河岸分布的错落有致,延续有两三百米的街长,有点公园的模样。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58bc70100092y.html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