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 |
[游记]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涛声杂志》履痕处处例文(八) 江南水乡——乌镇掠影 2008-03-20 00:02:48 大中小 标签:文化 江南水乡——乌镇掠影 ●吴亮 三月的这个春天,在春天的这个三月,带着满腔的热情,带着春天特有的期冀,带着梦中萦回无数次的夙愿,我靠近了乌镇——这个梦中的枕水人家! 在车上小睡了一会儿,睁开眼,早上8点多的乌镇正向我们抛来水乡暧昧的媚眼。这一刻,没有刺眼的阳光,没有梦中的雨露,但我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时光隧道,此刻接受的已是千年之前的晨曦与微露。环顾四周,早行的旅游车已经在我们身边排列起队来,一时就平生了时空错开的感觉。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乌镇,走进了水乡,走进了千年之前的繁华;走进了粉墙黑瓦,走进了水桥流水,走进了千年的相思—— 乌镇的建筑风格,总是带给人许多的诧异和新奇,在这里,无处不是温柔与浪漫的“亲水”之感,充满了写意和隽永的无穷回味。那一幢幢楼房,总是有一截浮在水面上,用几个柱子支撑着,仿佛那就是乌镇的根,绵延着,深沉着,一根根、一幢幢地在水中跌宕开来,枕水人家的感觉便弥漫在空气里,于是便痴痴地想宁静的夜里枕着涛声入眠是怎样的一种韵味。当然,如果此时是站在空中鸟瞰,映入眼帘的绝对是哪个神仙既阔绰又婉约的手笔——在宣纸上书画的一幅水墨图,匀称而不拘谨,自然而又不失光彩。 乌镇的水,柔和,腼腆,一副小家碧玉的样子。缓缓的,静静的,没有一点媚俗的模样。浮在水上的摇着晃着的船,也是那般的恬静和安然,总是不知疲倦地“咕噜噜咕噜噜”轻声地吟着,将水的心声与自己的故事慢慢诉说于人听。那倒影在水中的楼阁,在水光潋滟中轻轻揉碎又合起,一下子,这乌镇的楼台与水,都显得别致和灵动起来。 乌镇的桥,安然,秀气,一副历千年而不惊的姿态。慢慢地踱步上桥,我似乎看到了远方那个心爱之人的呼唤,轻轻的柔柔的。凭栏而眺,水光中,看见倚着窗台的女子,淳朴得令人不敢有一丝杂念。风吹着她蓝印花布的衣裳,那罗裙上的飘带隐隐飞起,这时,我看见许多故事的影子在风中轻轻摆动,似乎是明代的诉说,又像是清朝的恋曲。我发现自己站着的是一座天桥,只要在此短暂的驻足,足以将三生的心事和永世的疲惫在此演完和卸下。记忆里走过的还有一座奇怪的桥——逢源桥,中间用屏风将桥划成两半,一边为男,一边为女,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分道双廊。如此的安排究竟是上天特意布置的“男女授受不亲”还是“男左女右升官发财”的箴言?我不得而知。但我却突然明白了曾经的繁文缛节在现时的意义,以及曾经的善意促生的愿望在现时的一种讶异和奇趣。桥的护栏上,还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以及桥身上的雕画之物,所有这些,都在用独特的语言诉说着一座桥一个镇的未了的变迁。我想,这一座桥,就是桥下那湾水的生命舞台吧,演绎着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承载着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也许,这普通的一座桥,还是外来人一段情感的开始;也许,这普通的一座桥,还是乌镇游子梦中永远割舍不去情愫;也许…… 穿插在乌镇水与桥之间的自然是江南风情十足的小巷了。长的,短的,宽的,窄的……乌镇人将巷子还是定义在街上,也许他们是在延续曾经的辉煌。但在我看来,我宁愿它只是一条条巷子,当然,这是一条条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巷子,是一条条能通衢达州的巷子。你看,那一条条临水的小巷,短的像支横笛,一帘的春色撩拨地你心痒难耐时,却早已闪过,在远方的一隅窃窃私语了,还以为,巷子尽头的杨柳也只是短笛的一抹拂尘而已。然,你且远望或回首,那蔓延的无边无际的长巷又像是一曲江南的情歌,在吴侬软语里,在小巷深处的那一丝绿和灰的色调里,不经意间就深陷了进去,所有的感叹还来不及付诸言辞,就散落在了那些青石铺就的石板上,随着千千万万的脚步湮灭在万丈世俗的红尘中。然后,期待着明阳的照射与清雨的洗礼,再哼起元曲,再吟起唐诗…… 铸就小巷意境的是两边高高大大、古色古香的房屋。我想,这里的每扇门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每道墙都有一番刻骨的经历。尤其是门上和墙上斑驳的风烛痕迹,更是浓缩了千年乌镇的精华吧。值得品味的是,这里——这个千年古镇,依然住着300多户人家,与水为伴,与桥为邻。我想,也许她们的出门就是上船和下船,或者从桥的这边走到桥的那边吧。只是她们也许不知道,现在的她们已成了外人眼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65e3301008rmn.html1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