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午夜梦回悄然无声 |
[游记]乌镇:午夜梦回悄然无声 |
2008-05-22 163.com |
“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矿,两岸一桥相隔住,乌程对过是桐乡。”在中国江南水乡如珍珠撒落的美丽小镇中,乌镇以悠悠飘荡的历史文化气息别具一格。除了小桥、流水、人家,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这里留有战国时代的遗韵,太平天国的故事;由宋至清,这里出了161名举人,其中进士64人;历史上很多达官高士,也在这里修建园第别墅。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更为古镇增添静雅之气。 一条千年老街在脚下蜿蜒曲折地缓缓伸向前去,悠长悠长,望不到尽头。青石板路,被窄窄地挤在中间,两旁是久远的往事和千年的遗韵——唐代银杏,六朝遗胜,梁时古寺,清朝戏台……雕梁画栋的高墙深院赫然而立,摆着大户人家的威严,木栅黑瓦的俭朴民居安然无语,过着小桥流水的日子……而一代文学巨匠茅盾故居,又让古镇更增添了许多文化底蕴。 我们从乌镇老街的东头往西走,东头是这样的冷清,仿佛还未从千年睡梦中苏醒过来。踏进一座静静的豪宅大院,这儿已成了“百床馆”,上百架有着雕花描金门格门楣的宁式大床静卧着,熟睡着。这些床,虽然已没有了红俏帐鸳鸯枕织锦被,却足以看出古镇过去的富足奢侈。那些有着三进门格的红木大床,更是让人啧啧称奇。推开和一进描龙雕凤的床门,这儿是换鞋的地方。跨进第二进门格,两旁是衣服箱,是就寝前更衣的地方。再进第三进门格,一边是马桶箱,一边是浴盆箱。靠里,帐幔里面,才是铺着棕棚真正意义上的床了。床的三面镂空花板下,还有好些小抽屉,是放零食、首饰等小物品的。这三进的宁式雕花大床,像极了一座袖珍的三进豪门大院,是精致的屋中之屋。 一个个小罐子里,是又甜又糯的酒釀。 跟着人群我们走进了一条深深的巷子,里面是座酒坊,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乌镇特产三白酒,就出于此。酒坊中那个大大的“蒸笼”很抢眼,里面蒸着造酒的糯米饭。成百上千的酒瓮层层叠叠堆在一起也颇为壮观,珍藏在里面的,便是香甜醉人的三白酒了。一个个小罐子里,是又甜又糯的酒酿。酒坊生意兴隆,据说在当地用酒酿煮水铺蛋,便是丈母娘第一次召见未“过门”女婿的见面礼。男女相亲,红娘端上的也大都是酒酿水铺蛋。而亲事成功,喜宴上,便是铺天盖地的三白酒了。 蓝印花布,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亦是乌镇一带的特产。走进蓝印花布馆,见屋前宽阔的晒场上,搭着高大的木架。木架上,满是刚刚印染好的垂挂着的蓝印花布,有风而来,那蓝印花布便鼓风而起,如千船竞发。以后,这蓝印花布就会变成蓝花小袄,蓝花竹裙,蓝花头巾,蓝花伞……点缀流动于青山绿水石桥巷陌之间,成就江南独特的色彩韵味。 我们又走进一户三开三进的高墙深院,这儿是朱家厅,在全镇众多的厅楼中,朱家厅别具一格,有“厅上厅”之美誉。这里,无疑是一座雕刻馆了。大门额枋上、堂窗面板上、楼檐上、梁柱上、护栏上、触目皆是精细的木雕、砖雕、石雕,有人物、有花卉、有飞禽走兽、有历史故事……更让人惊诧的是,大厅上,还有两根顶天立地要几人才能合抱起来的雕刻木柱,但它们却和那些精细的雕刻品风格俨然不同,很像是墨西哥玛雅文化中的人像石柱,那些随木柱一起顶天立地的雕刻人物线条粗犷抽象简练,似乎和这座精致的江南古镇上的一切格格不入。不知这两根巨大的人像木柱,如何来到这儿?一个谜团。 乌镇老街是越走越热闹,当走到西头,已是人声喧哗了。西段北侧,是建于宋朝的修真观。修真观的对面,是建于清朝的修真观戏台,这是江南水乡集镇上保存下来仅有的戏台。戏台有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威严庄重。那天,正在上演当地的民间戏曲花鼓戏《陆雅臣》,人们驻足观看,颇有味道。
|
转自:http://blog.163.com/sky_7997/blog/static/1261024920079134721292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