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的记忆 |
[游记]乌镇的记忆 |
2008-05-22 sina.com.cn |
顺着一位店老板的指引,从汽车站到乌镇东栅景区步行一足十分钟就到了,我庆幸自己没有上三轮车司机的当。因我有好些朋友爱好外出旅游,在游历了名川大山之后,都一无例外地大呼上当,不是上旅游公司的当,害得他实际旅游与原先推介的旅游产品不符,就是当了导游小姐的当,在购物中被宰了。但每逢节日长假,却依然趋之若骛,毫不把教给我的教训当教训,屡犯屡做,好在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就是回来后都能拿出一篇与其真情实感大相竞庭的美文,发表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副刊上,而且每每在领得稿费后,照例要请我们搓一顿。一次有一朋友人借着酒意恭维道:“仁兄善稿有酬,一可作旅游的盘缠,二可供朋友之美食,一人怡心,众人饴口,两全其美!”唯其妻大呼:“那有此事,文章的稿费还不够这盘猪头肉!”我在庆幸挽回一盘猪头肉损失的欣喜中步入了景区。 突然一改现代井市的喧嚣与繁杂景象,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古朴宁静、长长的青石街巷,两边是不知建成于哪个朝代的古屋民居,如今不管是改成是商家店铺,还是居住着少许纯属点缀的居民,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听听跫音回响,就足以把我拉回到那遥远的吴越古韵境地里去。 乌镇原以市河(车溪)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清朝文人施曾锡所作《双溪竹枝词》:“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矿,两岸一桥相隔住,乌程对过是桐乡。”正是当时乌青二镇地势的形象写照。 中央的那条河,叫车溪塘,又名车溪河,但人们更常用的名称却是市河。车溪河里荡漾的是大运河的碧波,从北栅的分水墩迤逦流到南栅的浮澜桥,那清澄的碧水少说也有七八里地。洋洋洒洒,像一条玉带逶迤在两岸的绿树丛中,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色,令不少初到乌镇的游客每每为之发出艳羡的惊呼。 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午夜梦回,听底下水声訇訇,别有一番情趣。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的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上的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林家铺子》在茅盾的笔下聚集了人生百态,到了乌镇,不看看林家铺子似乎是一种遗憾。现在的林家铺子成了个类似百货店的商店,东西也不见得是精品,所以看一眼就离开了。这证实了友人那句话:“旅游常常伴随着后悔,花钱买累不说,有些想像中美好的事物,往往被这实地一看,全不再美好了”。所以有些人不热衷旅游,除了怕受累外,更不想破了心境中那些美好的想像,因为再美的现实也比不上人们想像的翅膀。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e03aa01000cbv.html2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