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吴冠中笔下的乌镇 |
[游记]吴冠中笔下的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无意中在《新民晚报》上看到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关于乌镇的短文和其的一张速写,觉得很写意,就把它记下了。也知道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而《新民晚报》中出现的这张速写却是他难得的关于一个小镇和它的文字。下面就是摘录的吴先生的全文。 乌镇是茅盾的故乡,是《春蚕》的诞生地。那时乌镇不通火车和汽车,只能坐船去。夜航,抵乌镇总在午夜,呜!呜!夜半汽笛到乌镇,除船码头灯明人忙外,整个乌镇已在黑夜中沉睡。就在船码头的旅店住下,天明一望,河面很宽,大船不少,是水上交通要道了,不像是我所寻找的对象。离开大河,沿着支流小河便都是老街。那条西街约三华里吧,因其窄,又微微曲折着前进,似乎前面总有更神秘的景象在吸引着我,有时通过一个骑街的圆拱门,像又别有洞天了!半个多小时的探寻,如同走了十里长街。说是长街,忽而又是小巷,是街是巷有些难于分辨了。多半是住家,偶间店铺小摊,一路冷冷清清,到接近西高桥时,前面便是田野小道,街就该结束了,但饭店、杂货店倒又活跃起来。小河一直紧贴着小街流去,两岸的芦苇浓郁而修长,仿佛竹林,阔叶垂垂,随风起舞,两岸的桥座往往被掩隐在芦苇丛中,只露出强有力的一条桥洞的大弧线,与芦苇飘忽的枝叶群线构成和谐的对比。乌镇,也像芦镇。小街靠河一面的房屋地基有限,临河的门窗与台阶互相拥挤,参差错落,包含着许多不规则的几何形构成体,似乎可以形成类似结构主义的画面。老百姓不懂什么结构主义,但当画面上点缀了闲游的白鸭及屋顶交错的电视天线时,他们就完全接受、欣赏了。我先画粗横线,又画细斜线,白墙高低起落,黑瓦屋顶时宽时窄,点点彩色衣衫隐现在院墙的角落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4af4b01008kq9.html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