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的似水年华

[游记]乌镇的似水年华

2008-05-22    live.com

2007/7/10

在梦里,江南七月的乌镇,草色泛青,细雨如丝,牧笛悠悠,杨柳依依。梦外呢?看那久远的林家铺子依然开张;听那鞋跟同青石板路交流着千古绝唱;闭上眼睛,依稀间《似水年华》里文和英正在逢源双桥上擦肩而过,感到爱情美得不可言状,乌镇让我不断重复地去想起。我知道,真正遇见的那一刻,还会有欢喜。

乌镇的古桥

旧时的乌镇,据说有120座桥,称得上百步一桥。千百年来风雨侵袭,加上今年来的交通建设,古老的石桥不知道消失了多少,有的石桥已经变成了钢筋水泥桥,有的已经废弃不用,桥墩的石座上也长起了茂密的青草,但目前镇内尚存的古桥还有四十多座,数量之多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在现存的古桥中,浮澜桥是“年事”最高的,“桥里桥”则是风姿最靓的。浮澜桥是南栅的栅桥,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518年和1780年又两次重建,虽经六七百年的风雨沧桑,却并不显得老态龙钟。

乌镇的茶馆

乌镇的茶馆大多设在水阁里,一面傍河,一面临街,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味道。栅头上的茶馆规模不大,二三间门面,二三十张茶桌,参差地排成二三行。一张长方形的板桌,配上二条狭长的长条凳,构筑起自得其乐的小天地,一把茶壶,一只茶盅,便是“喝茶”的惟一的道具。相识的人,不相识的人,尽可随意地坐下,任意地攀谈。那倚窗而坐的,多半是外来的客商,一边喝茶,一边谈着生意,河风吹来,可以听到他们时断时续的生意经;坐在前排的往往是上了点年纪的老茶客,怕耳朵不方便,漏听了唱戏说书;而位居中心、侃侃而谈的必然是镇上的“消息灵通人士”,每天都有许多“新闻”发布,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故事,件件说得活灵活现,让人不信也得信。

相对于栅头的乡庄,中市的茶馆“称为市庄”则要气派得多。规模较大,档次也高,一式的宽敞舒适,八仙桌取代了小板桌,就连台上说书人坐的条凳也换成了太师椅,中间的茶几也铺上了红毡毯。乌镇有一种本地的特产茶叫香豆茶:几颗碧绿的烘青豆,一撮橘红色的胡萝卜丝,开水冲下去,便冒出沁人的幽香,让人馋涎欲滴,尝起来却带着些许咸味―――这是乌镇人新年待客的珍品,过了新春就只有在茶馆里才能品尝得到。与乡庄不同,中市的茶馆一天开三市:早市、午市和夜市,如果说早市多少还和做生意有点关系,午、夜二市则纯粹是为了娱乐――听书。

现时的乌镇仍有五六十家茶馆,星星点点散落在市中栅头。水乡的茶馆经历了千百年的离乱兴衰而风光依旧,原因就在于它已成为水乡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到清晨,当炊烟袅袅升起,水乡古镇的一天照例又在古老的茶馆开始。

乌镇的老街

一条千年老街在脚下蜿蜒曲折地缓缓伸向前去,悠长悠长,望不到尽头。青石板路,被窄窄地挤在中间,两旁是久远的往事和千年的余韵―――唐代银杏,六朝遗胜,粱时古寺,清朝戏台,雕梁画栋的高墙深院赫然而立,摆着大户人家的威严,木栅黑瓦的俭朴民居安然无语,过着小桥流水的日子。而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又让古镇更增添了许多文化底蕴。

从乌镇老街的东头往西走,东头是这样的冷清,仿佛还未从千年睡梦中苏醒过来。踏进一座静静的豪宅大院,这儿已成了“百床馆”,上百架有着雕花描金门格门楣的宁式大床静卧着,熟睡着。这些床,虽然已没有了红绡帐鸳鸯枕织锦被,却足以看出古镇过去的富足奢侈。那些有着三进门格的红木大床,更是让人啧啧称奇。推开一进描龙雕凤的床门,这儿是换鞋的地方。跨进第二进门格,两旁是衣服箱,是就寝前更衣的地方。再进第三进门格,一边是马桶箱,一边是浴盆箱。靠里,帐幔里面,才是铺着棕棚的真正意义上的床了。床的三面镂空花板下,还有好多小抽屉,是放零食、首饰等小物品的。这三进的宁式雕花大床,像极了一座袖珍的三进豪门大院,是精致的物种之屋。

蓝印花布,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亦是乌镇一带的特产。走进蓝印花布馆,见屋前宽阔的晒场上,搭着高大的木架。木架上,满是刚刚印染好的垂挂着的蓝印花布,有风而来,那蓝印花布便鼓风而起,千船竞发。以后,这蓝印花布就会变成蓝花小袄,蓝花竹裙,蓝花头巾,蓝花伞,点缀流动于青山绿水石桥巷陌之间,成就江南独特的色彩韵味。

乌镇老街是越走越热闹,当走到西头,已是人声喧哗了。西段北侧,是建于宋朝的修真观。修真观的对面,是建于清朝的修真观戏台。戏台有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威严庄重。

戏台广场的两侧,由南至北,又有一条老街,称中市街。看来这儿是乌镇的中心了。当铺、药材铺、竹器店,弹丝绵的,卖杭白菊、熏豆、姑嫂饼、撑腰糕、濮绸羊皮等风物特产的^^在这儿应有尽有。

雇一条小船,檐声咿呀地慢慢往回摇。车溪市河,在老街背后,这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民居的后门,看到了鳞次栉比的水上阁楼。水阁三面有窗,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可以临河打水,洗衣洗菜,可以吊一只竹篮下来,向过往船只买菱买藕买虾买鱼,“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矣欠乃,飘然而过”。(茅盾语)好生羡慕枕河人家。

上得岸去,暮色已临,细雨微湿,东头的乌镇老街已悄然无声。再留最后一瞥在乌镇,只见雨巷寂寞,一把江南的伞;屋后流水,一条微醉的船。

转自:http://xiaosexiaoyu.spaces.live.com/Blog/cns%219A50B97329E6082E%21517.entry19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