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2008-01-26 top169.net |
小巷深深深几许——乌镇游记 初到乌镇,我被这江南水乡的美景惊呆了:石桥、波光、蓬船、青檐、古庙、长堤……,她的美妙让我措手不及,呆呆的站立在桥边,忘了此行的目的。我不是迷路了,而是着了迷,仿佛置身画中,仿佛时光倒流,改朝换代,来到了古时的江南。 [img] http://www.flybd.net/26/26_51_4.jpg 这是一个不速之客,匆忙间闯进了寂静的古镇。一条小道铺到了尽头,两旁是古朴的木房子。木窗子,木门板,木廊台,木舟,都显的简约朴素。一块块青色拱形的瓦硕叠集起来,拼成庄重的屋檐,白色的墙壁上画着时代的烙印,洒下淡淡青色的斑斓。顺岸边左行,人流渐渐增多。店铺多集中在这一头。这里又是一座拱桥,往左的巷子里,有当铺、古玩、蓝印花布,姑嫂饼,店也是古朴的,里面的装饰全是民间一般的器物,多半也有一定的年代了。桥右侧,一条街道过去,全是饭店,同样的房子,连招牌也是古色古香,里面的桌椅摆设全按着古朴的风格,一壶一碗都带着浓浓的风情,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朝代。这些往日情景,平缓、悠长,渐渐近了,仿佛看见了长辫子、着青袍的文人雅士在此品茶论文。万物变幻,当初的人早已不再了,这小街,这石桥,这流水却依然如故,它们依然默默地立着;这壶这店也保留下来了,我想它们身上一定有过一些不平凡的故事,或许里面记载着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沧桑故事。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就是历史,岁月的波纹荡漾,经历了多少朝代,多少风雨,它们依然保留到今天,这怎不让人感慨呢? 路过一个大院的时候,赶车师傅请我下来,他说,这家以前是知府大人住的地方,随后他带我进去观赏。我跟着他走进了一个小门,他说这是仆人过的门。刚进去,一股阴凉的冷意直冒心头。进去后才发现,正大门已经用墙堵住了,墙头爬满了野草,庭院里也是杂草丛生。过了这条小道,右侧有一小门,据说里面是知府大人的后花园,一扇别致的小窗禳在墙边,透过它似乎看到这里曾经是怎样的花繁叶茂,只是如今也只剩下荒芜的迹象了。小道尽头转出去,是一个花圃,却只有草,见不到一株花。花圃对面是一个大厅,旁边的角落里一个老奶奶正躺在摇椅上午休。我们似乎打扰了她的休息,颔首表示歉意,忙转身退出了院子。赶车师傅说,这院子被旅游公司收购了,以后她就要搬出这院子了,但她不愿意搬走,只剩一个人守着院子。这里又该有多少故事啊,她年轻时应该是个名门闺秀,经历了改朝换代的人间巨变,她选择在旧居终老,在这最能勾起她记忆的庭院,回忆当年的风华正茂,品酌这一生的风风雨雨。如今她要被迫离开这与她相伴一生的庭院,离开她赖以维系记忆的纽带,她是如何的舍不得,却又如何的无奈。她望我们的那一眼,那浑浊的眼神,似乎倾诉了什么,却又什么都不是,她只是沉默。她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惟有沉默才能对应她的心情。那是一种平淡,一种空荡。是的,她已无所求了,人世沧桑她都经历过了,何去何从,都是天注定的吧。 带着莫名的心情出了院子,我们继续探究这条古老的巷子。一直到了一座桥底下,便算是尽头了。靠左侧也有一座桥,样式是一模一样的,是在1518年间建造的。桥下是泛黄的河水,水面飘着水草、莲叶,桥旁用竹竿、竹排架起,不知是什么缘故。在巷子尽头,一个大妈正在煮臭豆腐干,香味飘散。她招呼我尝尝口味,价格十分便宜,我欣然应允。金黄的豆腐刚捞上来,皮面上直冒泡儿,吃起来香脆可口,那浓浓的香啊,直溢进我的心田。 在将要离开乌镇的时候,风云变幻,微微下起了小雨。乌镇以这阵凉爽的雨送走我这远方的客人。在车中,我流连回盼,只见整个乌镇笼罩在烟雨之中,越行越远,渐渐模糊了。
|
转自:http://www.top169.net/bbs/top169_dispbbs.asp?boardID=16&ID=479122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