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百年茶馆最后的挽歌-游记、攻略、结伴同行-猪行天下旅. |
[游记]乌镇:百年茶馆最后的挽歌-游记、攻略、结伴同行-猪行天下旅. |
2007-12-17 pigtour.com |
囿于怀旧的心态,我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 一向不喜欢造作的景色,不喜欢太多的人为成分,因此乌镇行程刚开始的时候,竟对这个扬名天下的古镇有些失望了。 也好在我们队长的英明神武(也就是黄果同学),带着我们走进了西栅老街,让我领略到了一个真正的古老水乡。 这是一条风格古朴的明清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 店面和房屋的样式还有一种“老通宝”时期的遗韵。100多米长的街上有大大小小17个茶馆,常常可以看到饱经风霜的老农民兴致勃勃地品茶。 早就听说了乌镇的茶馆是江南水乡原汁原味的经典。所以在去乌镇之前,就特别留意了这方面的消息。 在水乡,人们最“惬意”的两件事,一是“皮包水”,二是“水包皮”。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去浴室洗澡和到茶馆喝茶,可见喝茶是渗透到水乡人骨子里的一种享受。 史料称,解放前不足万人的乌镇茶馆64家之多。 乌镇最负盛名的“访卢阁”茶馆不仅出现在文学大师茅盾的笔下,而且被传说成茶圣陆羽两次造访茶馆老板卢仝而得名。 时下乌镇有两类茶馆。一类是改建过的新茶室,分布在一期景区东大街,顾客主要是游人,生意一般在白天。另一类是老茶馆,散落在正待开发的二期景区西大街,顾客为当地老年男性(有一说法:70%的茶客为邻县吴兴人),生意在凌晨三四点钟至七八点钟。 而原汁原味的老茶馆在东大街等一期开发的景区内几近绝迹,那些改建过,供游人歇息的茶馆已经和风靡全国各中小城市的茶室千人一面了。所以集中在西大街西端、乌镇最著名的古桥风景“桥中桥”附近的老茶馆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不到200米的街道中,一字溜挨着12家老茶馆,我挨户抄下这些经历了百年离乱兴衰却风光依旧的茶馆门牌号:608、601、585~589、572~574、571、528506……惊叹这12家茶馆门窗东倒西歪,光线幽暗不明,然而却家家都是高朋满座。 随着乌镇二期景区改造拉开帷幕,西大街居民正待迁移,著名的通济桥、仁济桥下有十来家老茶馆面临拆迁,百年茶馆就将在乌镇绝迹。 走在西大街的石板路上,我在想:“在乌镇这种地方,不经意的在你举手抬目之间都会与百年历史擦肩而过。” 然而,这样的百年茶馆就要和江南名胜乌镇失之交臂。 不妨对乌镇百年茶馆的命运作两种设想罢:一是像对待文物一样将老茶馆保护起来。既然茶客多数是附近二三里地的农民,而且一半以上是邻县吴兴人,那么,西大街居民的搬迁不会对西栅头200多名茶客产生多大影响。只要仍然每杯茶7角至1元钱,只要西栅头景区不收茶客的门票费。二是老茶馆最终因西大街的搬迁而“无可奈何花落去”。没有西大街800多户居民也就没了集市,而许多茶客就是靠西栅头做些自产自销的农产品生意赚回早茶钱的。那么,能否让茶客们做些旅游工艺品生意呢?恐怕也不行,茶客喝早茶之时正值游客们酣游梦乡之际。再说,让每天喝1元钱早茶的茶客,到哪去筹集资金铺底做工艺品生意呢。 离拆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西栅头茶馆泡了几十年的茶客们照常三四点钟进茶馆,一泡就是大半天的。 在这些被命运摆布了大半辈子的老茶客脸上,你找不到“惜别”的神情,他们只是淡淡地告诉你,附近永兴村已经在造茶馆了,以后农村人到那里去喝茶,街上人喝茶居委会会管的。 写到这里觉得挺伤感,似乎没有人能够阻止这样一个“悖论”发生:让西大街的老茶馆为古镇旅游开发让路。然而让路的恰恰是古镇“活”的风景。 但愿,本文不是乌镇百年茶馆最后的挽歌。 PS:其实不仅是茶馆,还有很多很多的历史文物与建筑在遭到破坏。人们在企求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停顿下来思考片刻呢?
|
转自:http://www.pigtour.com/Tour_Notes_Show.asp?ChkChildren=15659&type=12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