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水乡游记 |
[游记]乌镇-水乡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乌镇 - 水乡游记 /*很久没有写blog了,五一之前跟之后一直比较忙,明天team building去西塘,遂在今日赶紧把五一这一篇游记补上*/ 乌镇,耳闻已久的江南古镇之一。也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找寻梦中水乡的影子,似乎潜意识中,那摇曳着的灯光,陈旧的乌篷船,吱嘎吱嘎的摇橹声,是构成了梦中水乡的元素。虽然也去过西塘,但乌镇始终是我水乡情怀中的一站。五一去乌镇,也算临时决定,因为总觉得乌镇这样的地方选这个周末更合适些,不过恰逢有伴同行,遂也刚好再圆我一个水乡之梦。 5月1号中午,杭州东站人山人海,穿过重重包围,总算按时接头。1点25分从杭州出发,接近3点的时候终于到达乌镇那破旧泥泞的汽车站。车还未停稳,一群人便向车门口拥来,我还以为是乘客呢,结果车门一开就听到七嘴八舌的拉客声:“要不要三轮车?”“要不要住旅馆”“要不要导游? 带你去老街看看?”恩,敢情乌镇的闻名全国也让这个小镇的生活彻底的改变了,甚至还引来了不少外来的淘金者。 冲破三轮车夫们的层层围堵,在邮局跟郑阿姨碰头,之后往南大街进发,这儿交待一下乌镇的概况吧。 巷子两遍的古屋内已鲜有人居住,游人也只有三三两两过往。 这只是八哥么? 静静的石桥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往事。 Ps:在旁边大婶儿的强烈建议下拍了这么一张,可那个水不是一般的脏 -_-!!! 夕阳余晖之下,老伯在手工制作着竹梯,似乎竹锤敲打的声音中透着岁月的轮回。 张同仁老宅的招牌,老宅属当地人私开的所谓景点,一块钱一位。招牌当真简陋的可以,居然是粉笔写的,汗~~~ 离开南大街,遂往东大街走去,因打算晚上去西栅,遂只在旁边转了一下子。 美食一条街,路边都是饭馆儿,不过都不便宜。 戏台,据说唱得是桐乡花鼓,听不明白,跑路。 吃过晚饭,直奔西大街去,据说要左拐,走到底,再右拐。步行10来分钟,到达西栅景区,老街的入口居然在一个蛮现代化的建筑当中。 进了景区入口,一副水乡的图案一下子展现在你面前,眼前突然一亮的感觉。夕阳印照着渡船从对岸慢慢驶来,却发现美好的有些突兀,清秀的有些不真实。 乘着渡船,很快到了对岸。染坊挂的布匹,却成了荡秋千的场所。无论年女老少,都想来荡那么一会儿,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秋千吧。 走过一座小桥,发觉景色怡人,傍晚的水乡的味道,沁人心肺。 灯光初起,这是谁的梦中水乡? 恰逢望日晴晚,满月之下,灯火阑珊,水乡显的异常静谧,秀丽。 ISO调太高了,略显诡异。 西栅景区很大,走来走去都是小桥流水古屋,在夜间很容易迷路的其实。纵然在五一期间,晚上还是很容易走到没有人烟的地方。可景色真的很漂亮,没有三脚架,只能放在石板上拍了若干张,很多的美无法体现在照片上。 其实并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因为人工斧凿的痕迹太过于明显了,太新的一个水乡,只能是沦为一个度假休闲之所,没有居民居住的古镇,更少了很多鲜活的气息,缺失了历史的沉淀,美丽也始终是肤浅的。 离开西栅景区,已经晚上10点的样子了,门口叫了一个三轮儿车,两人10块钱,往郑阿姨家奔去。洗澡,睡觉,不表。 第二天5点半起来奔出门去,郑阿姨夫妻俩都还在睡觉呢。清晨的乌镇确实很静,时而看到大婶出来在河里涮马桶。可活着的东大街,却并不甚美好,感觉不如西塘,随便上几张照片吧。 小巷: 乌镇的留言墙: 街道: 青石板: 逛了一遭,6点半回郑阿姨家吃午饭,顺便躲避清场,然后回屋睡觉,9点多钟又跑了出来,发现人潮涌动,无甚景致可言,随便上两张吧。 传统视角: 柳枝,小河,古屋,不过貌似柳枝茂盛了一点。 蚕,若干年没见活的了,小时候还养过很多呢。 小树林,在入口处,林子里坐坐感觉还很不错的: 那船,那河,那人,那景: 后来是在无甚可逛,便悻悻离开,吃过中饭,打了若干把台球耗时间,1点中才踏上归途。 总的感觉乌镇还算不错,但并无传说中的那么美好,看到很多人因为看了《似水年华》而去乌镇,希望能发现英,文的影子,而我这样连似水年华都没看过的人,并没有打算去乌镇追寻什么,更多的是希望能感受那种水乡的气息,而此行虽远没有梦中的那般美好,但确实可以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满足。 |
转自:http://lawrencewang1982.spaces.live.com/Blog/cns!FA943C20C42EFA3D!1334.entry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