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于是终于古镇归来...... 具体的过程就不描述了,总之是在经过了无数诡异的地方之后终于顺利到达乌镇并且买票进门了...... 总的来说,古镇果然都一样...... 不过其实乌镇这么出名也是有其原因的,虽然我也不是很清楚还有什么比拍过似水年华又是茅盾故乡更有力的理由......但是游人实在是非常之多......又不是五一又不是十一也不是什么纪念日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被挤身亡......那么要真是五一十一还不得被真的挤破头......那么多人......乌镇赚翻了...... 不过不是我玩深沉,但是我真的只想说说游人如织的背后是什么...... 看了皮影戏. 虽然我基本没看懂......因为基本听不懂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只知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之后牛魔王把它的坐骑——一只疑似麒麟的独角兽——留下了,而孙悟空同学随后赶到试图骑上这只独角兽,但是独角兽不让它骑,于是小孙同学就变成了牛小魔的样子,然后就顺利骑走了这只坐骑,最后牛小魔听说这件事后吼了一阵子"大事不好了"(唯一听懂的一句话)就和另外三人追小孙去了,于是没了...... 幕布前的观众们几乎没有人认认真真地好好从头看到了尾,许多人的兴趣很明显在幕后,于是有一半的人是在幕后看完这场皮影戏的...... 房子古旧而阴凉,长条板凳被许多人坐过,依稀还可以见到当年镇上的居民们在忙碌了一天后热热闹闹的聚在一起看戏的影子,他们谈天说地,家长里短,地里的庄稼,孩子是否听话......然而皮影戏一旦开演,屋子立刻安静,人们屏息凝神的听看,偶尔吵闹的小孩会立刻被喝止,所有人都随着剧情发展深入,到精彩处人们齐声喝彩...... 而现在,古旧的房子没变,长条板凳也依旧默默站着,可是房子里坐着的站着的只有叽叽喳喳的游客,他们大呼小叫,来回奔走,看完笑着闹着拍拍屁股走人. 没人喝彩的皮影戏会很寂寞吧....... 同样的还有戏台. 可以想象当年的人们赶集进香开庙会看大戏的情景......特意请来的名角,粉墨登场,在戏台上越唱越卖力,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兴高采烈,该喝彩的时候喝彩...... 现在,没有了看戏的人们,只有对对面的修真观感兴趣的游人,他们在那里烧香在那里求签在那里为护身符开光,丝毫注意到对面小小的戏台上还有唱着的演员们...... 演员的油彩不曾变过,花鼓戏一样精彩(虽然我得承认我看不懂),可是驻足的人少之又少,不再有人能如痴如醉的欣赏这古老的艺术,就像不再有人能静心好好欣赏一场短短的皮影戏. 无人欣赏的花鼓戏,应该也寂寞了很多年吧...... 纺线织布的是个老大娘. 她是如此认真的对待这些棉线,就像她还像以前一样需要靠这个来养家糊口. 现在会纺线的也应该只有老人了吧. 而他们也只是在表演而已. 真正属于民俗的东西应该是正在一点一点,悄无声息的消失掉. 虽然这的确是过时的东西,被淘汰显得是那么理所当然.毕竟社会科技都是需要进步的. 可是还是会有奇妙的伤感.这些东西总是让人有着莫名的感受,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所以也只能悄悄感伤而已. 总有一天,这些织布机会成为真正的展品,连用它表演的人都不在了吧. 其实总的来说乌镇确实还是不错的,拍似水年华的景点我们都去瞻仰了一遍,虽然不能上楼实地感受,可是心情确实很好,仿佛一下子就进入了剧中那缓慢,悠长的时光......恩,我是说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的话...... 还有民俗馆里的繁复的床,染布坊里染好的蓝花布,酒坊里酿着的米酒和三白酒,江南木雕馆里精美到无以伦比的木雕花,当铺里高高的柜台,美人靠倒映着粼粼水影的檐,逢源双桥凉爽的石扶手,林中步道笔直的水杉,泡酒的青梅,以及一直在走着的窄小长街,有绵长的微风穿过的的弄堂,枕水而建的人家,河道里不时划过的小船,脚下的青石板和青砖,砖缝里的野草,头上的蓝天白云,静静飞过的小鸟......会有一个娴静雅致的姑娘在细雨绵绵的天气里撑一把油纸伞施然走过吗......恩,我还是说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的话...... 累死累活,恩......也许是精神百倍的的回来了,吃饭回家扑倒...... 收获:大吃桑葚若干,漂亮明信片若干(不是我的),银楼手工打造的生肖龙挂坠一个,招财猫银手链一串(也不是我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af5edc010009461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