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之行 乌镇自古繁华,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古镇。 乌镇水乡风貌完整,保持了完整的江南水乡格局。 乌镇民俗风情浓郁,是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活化博物馆。 乌镇经济发展迅猛,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富庶之镇。 乌镇古镇得到了有效保护,在保护与开发中求得了持续和谐发展。 2001年乌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2年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称号;2004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荣登浙江省十大人气最佳旅游景区首位,荣获联合国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乌镇已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统计重点景区名单。乌镇,正逐渐成长为一个世界的旅游品牌。 乌镇,这座千年的古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必将焕发出她更加动人的光彩。  这次我们作为一次毕业旅行,就一块随同旅行团去浙江乌镇游玩。乌镇早巳是梦想 、向往的地方,那可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著名水乡古镇。 路途中,导游简单的介绍了江南几个著名的水乡,但独具特色的最有名望的水乡还属周庄与乌镇。导游出于王婆卖瓜的心态,说乌镇还是比周庄好玩、好看、独具特色。于是乎把乌镇的人、乌镇的景、乌镇的吃都从头至尾的细说了一遍,确也讲得娓娓动听。特别是讲到吃时,导游更是手舞足蹈,什么乌镇的大肥羊肉、乌咸菜烧肉、水乡的白水鱼和姑嫂饼等;还有乌镇的老字号“三佰酒”以及著名的杭白菊等讲得津津乐道,更增添了我几分向往的热情。 到了乌镇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古朴的、清心典雅的、静静诱人的画面,美丽极了!它不仅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更具有一种长远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照常理说看见如此这般的景致应该是心潮澎湃,格外激动;可我到了乌镇却感到心静如水,感觉格外清心,仿佛走进了大森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那么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就连刚上学的小学生此时此刻都有作诗的欲望,恨不能写一首赞美抒情诗来表达一下心中的情怀或高昂朗诵,有那么一种“曲项向天歌”的憾慨! 步入了一条窄长的小街,看见古老的街坊,走在青石板辅的路上,我恨不能穿上古唐裳,遐想着古代的幢景与意境;那小小店铺里有手工的纺风车,一位老者在示范着织布,吸引着众多围观的观众;大院里还有诸多的染缸和高高挂起的红、白、蓝、绿各色染布条,就象《红高梁》电影中的染房,一幅幅各色花布条,从高高的云中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是那么的光芒耀眼,但这里最具特色的就属蓝印花布,这可是乌镇的一大特色,据说这里的女孩子出嫁时都要用蓝印花布的窗帘、枕套、拖鞋以及物什;走入了“三佰酒厂”一个古朴酒作坊展现在眼前,那就是现仅存的高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那里大大小小酒团子满地尽是,还有那古老的磨盘、酿酒大缸,整个就是一个手工制酒作坊,到处散发着浓郁的酒香,此情、此景、此味真是令入淘醉;步入了乌镇孕育的一代文豪茅盾的故居,茅盾故居分设《茅盾故乡乌镇》、《茅盾走过的道路》、《茅盾故居》三个基本陈列室,故居东邻是茅盾的母校立志书院,现改为茅盾纪念馆。在此观看,加深了对中国文学巨匠的了解。 站在逢源双桥上,眺望在东市河远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展现在眼前。矗立于溪水小桥之上,却全无浮想翩翩之意;漫步于木屋小巷之中,可未觉清静幽幽之境。墨绿的河面上乌篷船在浆声中缓缓移动,岸边面上是拂动的杨柳,一面是倚傍河沿而建的简陋民居,民居的倒影在水面上晃动着,小船在河中慢慢地轻轻地滑行,摇撸在船公的手中缓缓的摆动,激起了层层涟漪,在水中悠悠地荡漾着,夹带着“哗哗”的细声,再现了整个小桥、流水、人家的主题曲,应该说是江南水乡所有的美,都集中于此,那种古朴的、独居乡情的、使人流连忘返的景致就在于此吧!因为这是给人的第一映象,乌镇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那又是内在的根源。 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一幌而过,总感觉余兴未了,走出乌镇大门,你总感觉回味无穷,要走的心情总有那么一种失落,或者说是难舍难分。此时此刻决大多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在乌镇的大门口合一张影,永远记住、留住梦里环绕的古朴风情水乡——乌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