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乌镇游记 小桥、流水、人家。古老的乌镇,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乌镇百步一桥,千百年来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因素,使多少古桥已不复存在,令人遗憾。如今的乌镇,尚有古桥四十九座。最有名的当属该镇西大街的双桥,已不知建于什么朝代,后人只知道重修的历史。其中跨越古运河自东向西的石拱桥——同济桥重修于1515年。自南向北的石拱桥——仁济桥重修于1518年,隔岸望去,两座石拱桥的半圆形桥孔倒映水中,虚虚实实两桥相映,别有韵味 这两座桥的桥栏尤为特别,好似一个长长的石椅,有近二十公分高的后靠。不知有多少人在此坐过、抚摸过。那石头桥栏极为光滑,轻轻抚摸,感觉到光滑中似乎还有一份柔软的感觉。我在石栏上抚摸着,如同在触摸一段古老的历史 乌镇好美哦。美在其古老遗风,美在其小桥流水人家的神韵。尤其是在夜晚,古老的乌镇别有一番情趣。整个旅游点看不到一根电线和电线杆,似乎是走进了一个尚未开化的远古时代。传统的乌镇乡民,依然保持着早睡早起的习惯。走在夜晚的大街上,是那样的静谧,只有自己踩在青石板上的脚步声。窄窄的街道是那样的幽深,路灯都是仿古的沙灯样式,在古老的街道上放眼望去,仿佛是时光倒流一般,全然没有了现代生活的喧哗与骚动 古朴的民房倒影在清清河水中,婆娑的树影在水中摇曳。仿古的路灯悬挂在河边的树上,水面上好似点点的渔火,抬头望苍穹是漫天的星光,而古老的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更是迷人 来乌镇旅游,一定要看看修贞观。那布局宏伟,气宇轩昂的修贞观历经了七、八百年变幻莫测的人世沧桑,依然是古镇的一大人文景观 修贞观山门上方挂着一个特大的算盘,两边是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山门的两边是青龙白虎二将。山门前的青石广场很开阔,是古乌镇人迎庙会,看大戏的地方,是古老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广场两边是琉璃瓦的长廊,如今是游客小憩的场所 和修贞观遥对的修贞观戏台在广场的南面。该戏台是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古朴中透着秀美。戏台是两层的,上层的前台正对广场。与后台相隔的是雕花的矮窗。在戏台的台柱上有一副对联很是特别“锣鼓一响,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正中是一块横额:“以古为鉴”。如今在这个戏台上,每天都有几场戏曲演出,供游人欣赏。那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更加体现了古镇的特点 在乌镇我们看到了古老的织机和纺车。我们还亲手织起了大布,笨拙的手脚极不配合。线梭子要么不到头,要么掉在地上,有时它还从中间跑出。我们一个个轮流上阵,哈哈,没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织出的布纱与纱之间不能紧密相连,是次品。在现场表演的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你看她踏板飞梭,手脚配合的是那样得体,灵巧,真是令人羡慕 再去看练武的拳船。乌镇的拳船为乌镇增添了亮点。拳船是两艘停在水面上去掉棚子的乌棚船相并在一起的。再用木版搭起了场地,一条窄窄的跳板连接岸上。在场地两边的兵器架上,有刀枪剑戢各式兵器。船上杏黄色武旗在风中招展,似乎在召唤着游客的目光。锣鼓齐鸣,武者或长拳、或兵器,表演得都是那么认真、到位。不管有多少人观看,他们的一招一式决不含糊,十分敬业。 临别乌镇,我们来到街边的茶馆,围坐在四方桌,要了大碗茶,静静地品味着那一份浓浓的古镇情韵。尽管周围人声嘈杂,然而,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分外宁静。 |
转自:http://lkfsun.spaces.live.com/Blog/cns!DF7AC0B6DF05C3C4!160.entry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