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西塘游记选编

[游记]乌镇、西塘游记选编

2007-07-16    hexun.com

凭河而市的乌镇自然形成了四栅一市。之字形连接的东、西市河与车溪河垂直相交,那房屋民居便沿河铺陈起来,顺着市河的流向,拉出了伸向镇外的三条主要街道。尽管东、西大街并不在同一直线上,却也构筑出了中间有个小小矩形、四极向外延伸的十字框架,四正皆实,而隅皆虚。

每条大街的终端都有一座连接镇内镇外道路的石拱桥,桥下都有启闭船只进出的木栅门,据说古时候用来抵挡外来的进攻,也可以用来缉拿盗贼,名字就叫栅。栅桥所在之地名栅头,当地人简称栅,因其所在镇的方位不同而命名为东栅、南栅、西栅和北栅,而三大市河交会之处的小小矩形则称为中市。其实中市和四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一条四、五尺宽的石板路平平整整,虽然乌镇多河,但无数的小桥递延着石板路,连贯着中市和四栅,而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古老民居更是把二者紧密相连。中市之所以叫中市,其原因还在于凭河而市:水乡多河,客商往来、货物运载主要靠船,因而有埠就有市,乌镇的四栅同样是商贸集市的市,而中市不过是位于古镇中心位置的一个市。

当中市码头小火轮启航的汽笛划破夜空的时候,整个乌镇还沉浸在黎明前的宁静中,四栅的市头却已开始了一天的繁忙。四乡的农民踏着残月,挑着担,背着篓,三五成群地走下栅桥,习惯地在叉路口或屋檐下找个地方,悠悠地歇下担,便悄无声息地坐在石阶上等待着顾客。

在河边,早一天傍晚到达的小船也搭起了跳板,伙计们顾不上欣赏水中晃荡的月牙,匆匆地起货上岸,时不时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杭唷声。

栅头的住家也没闲着,临街的店铺也渐次开了门,借着美孚灯的光亮,在高脚凳上铺上刚卸下的店板,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在临时的货架上堆放商品。街灯幽微,水乡的空气显得特别的清新,特别的甜润,包子铺和浆粽店里飘出的一阵阵香味也似乎特别地诱人。

匆匆地做完早市的准备,街市便突然热闹了起来,买菜的,卖柴的,卖肉的,买火柴肥皂的,到处都是乱烘烘的吆喝声,提篮小卖的小贩也唱起了动人的歌:香烟洋火桂花糖向日葵来五香豆

就连那饮食店家也搞起了上门服务——那手里托着的木格蒸笼里,装的是热腾腾的软糕(一种糯米做的米糕),有肉馅的,也有白糖馅的;那顶在头上的竹匾里,放的是焦黄的烧饼、油条和麻球,拎在伙计手里的木头提篮里盛着冒着热气的馄饨和面条,纷纷扰扰,来往穿梭,酿就了早市的喧闹和繁忙。

栅头的早市来得快,落得也快。不过是个把来个小时,街上便恢复了早时的宁静。买好了菜的镇上人急急忙忙的赶回家,茶馆却留住了大多数来赶市的人:有的是一进栅头就一头钻进了茶馆,连买卖都是在临街的茶桌旁交易,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不紧不慢地讨价还价,直到早市落了,他身边的篓箕里多少还有点蔬菜瓜果陪着他。有的是做完了早市才进的茶馆,一坐就是大半天,似乎喝茶就是他的工余休闲。每个栅头上都有三、五家茶馆,家家都是高朋满座,乌镇人都知道,只有茶馆才是镇头上不散的早市——从第一批乡客进栅一直到午饭时分,茶馆里始终是闹盈盈的,从来没有过冷清的日子。
乌镇的茶馆大多设在水阁里,一面傍河,一面临街,先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味道。栅头上的茶馆规模都不大,二、三间门面,二、三十张茶桌,参参差差地排成二、三行。一张长方形的板桌,配上二条狭长的长条凳,构筑起自得其乐的小天地,一把茶壶,一只茶盅,便是喝茶的唯一的道具。相识的人,不相识的人,尽可心随意地坐下,任意地攀谈。那倚窗而坐的,多半是外来的客商,一边喝茶,一边谈着生意,河风吹来,可以听到他们时断时续的生意经;而坐在前排的往往是上了点年纪的老茶客,怕是耳朵不方便漏听了唱戏说书;而位居中心、侃侃而谈的必然是镇上的消息灵通人士,每天都有许多新闻发布,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故事,件件说得活灵活现,让人不信也得信。水乡人把坐茶馆称作喝茶,但真正到茶馆里来喝茶的人却是绝无仅有。水乡人常常提到的二件惬意的事,一件称为皮包水,另一件则称为水包皮,这二句俏皮话,一件是说去浴室(当地人叫混堂)洗澡,一件就是到茶馆喝茶,可见喝茶是一种享受。不是嘛,如果单讲喝茶,远不如在家中喝得清闲,喝得气爽,又何必跑个十里八里,顶着个风霜雨雪?
喝茶是是一种享受,喝茶是一种情趣,因为茶馆更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公众娱乐场所。栅头上的茶馆虽然规模不大,但总不会忘记在茶馆的前面放上一个说书人的专席——一张方桌,一条长凳,条件是简陋了一点,但总算是专用的。栅头上的茶客大多来自四乡八里(这茶馆也因此而别名乡庄),不太耐烦领会过分艰深的的内容和过于复杂的情节,手打竹板、低声吟哦的竹板书,一边拉着二胡、一边说唱的琴书,敲着小锣又逗又唱的小热昏卖糖就成了最受欢迎的形式,无非是乡谚俗语,明白如话,说上一段,唱上几句,间或来一点插科打诨,博一个哄堂大笑,愈见得其乐融融。有时茶馆时也会请来说大书(评话)的,但都是内容比较简洁的小节目,讲的线条双比较粗(乌镇人称之为潦),茶客的反应还不如对乡间艺人即兴之作来得踊跃。
相对于栅头的乡庄,中市的茶馆(称为市庄)则要气派得多。且不说市庄都是地处闹市,访卢阁、三益楼、常春楼、一洞天、明月楼、天韵楼,都是有品有位,有一点名气的所在。规模也较大,档次也高,一式的窗明几净,一式的宽敞舒适,八仙桌取代了小板桌,就连台上说书世人坐的条凳也换成了太师椅,中间的茶几也铺上了红毡毯。茶客的身份也尊贵些;喝茶也因此而分出了等第,品种不一而足:喜欢红茶的有祁门、乌龙,玫瑰花茶;喜欢绿茶的有狮峰龙井、雨前、明前,还有洞庭碧螺春;在乌镇还有一种本地的特产茶叫香豆茶:几颗碧绿的烘青豆,一撮桔红色的胡萝卜丝,开水冲下去,便冒出沁人的幽香,让人馋涎欲滴,尝起来却带着些些咸味——这是乌镇人新年待客的珍品,过了新春就只有在花馆里才能品尝得到。与乡庄不同,中市的茶馆一天开三市:早市、午市和夜市,如果说早市多少还和做生意、灵市面有点关系,午、夜二市则纯粹是为了娱乐——听书。流行于江南水乡的苏州评弹,特别得到古镇人的青睐,而蒋月泉、严雪亭、蒋云仙、朱雪琴等许多江南评弹名家,早年也都曾在乌镇登台献艺,那精湛的技艺至今尚让人啧啧称奇。无论是开篇,还是正书,吴侬细语,委婉动人,说噱弹唱,妙趣横生,恰似深山幽泉沁人心脾。尽管艺人手中只有一支三弦,一张琵琶,但丝竹之声激越如万马奔腾,坦荡似清风明月,荡漾在其中的水乡风韵令人难舍难忘,而歌喉之婉转,用珠圆玉润来形容似乎也浅显了点,套用唐人的一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实在并不言过其实。

评弹说唱的大多是人所熟知的故事,可是一经艺人的加工就变得格外地细腻动人,格外地引人入胜。一曲《黛玉夜叹》引出满堂唏嘘,一段《方卿见姑》又使人朵颐大开。有一位艺人说《送花楼会》,说了七天,走在楼梯上的主人公24级楼梯才走了一半,悬念迭起,绮想缠人,把听客的胃口高高吊起,就连偷闲听倚壁书的也每场必到,虔心诚意地赶来且听下回分解。在乌镇这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登台说书实在也不是一件易事,量骨子(试探学艺的深浅)者有之。捉白虱(专找碴子)者有之没有一点真本事有时真会下不了台。曾经听说一位小有名气的评话艺人说《古城会》关公斩蔡阳,说到拦腰一刀,脑浆直冒,下面便有点轰轰然,说书的自知说漏了嘴,赶快补台,但也从此留下了笑柄。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入户进村,村镇的娱乐活动形式多了,慢节奏的评弹多少也受到一点冲击。更何况在影星、歌星、笑星大紫大红的今天,有几个艺人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评弹艺人日见其稀,茶馆说书便在无可奈何之中渐见式微。偌大的乌镇只有乌镇景区还保留了一家说书的茶馆,而且也不是唱评弹的,只是应景作秀,算是曾经拥有的一点表征。虽然评话也是说书,但毕竟少了点牵肠挂肚的丝竹声,乌镇犹存的古朴中也似乎少了点什么。
但茶馆依然兴隆,现时的乌镇至今仍有五、六十家茶馆,星星点点散落在市中栅头。水乡的茶馆经历了千百年的离乱兴衰而风光依旧,原因就在于它已成为水乡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每到清晨,当炊烟袅袅升起,水乡古镇的一天照例又在古老的茶馆开始

乌镇、西塘自助游 作者:qiuchong 2001-9-27 乌镇是大作家茅盾的出生地,是江南六大水乡之一。水乡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水乡的小路总是湿漉漉的,水乡的一切也都在岁月的沧桑中显得久远了。在遥远的明清时候,乌镇有100多座桥,把纵横的水道连在一起,经过时代的变迁这里只剩下几十座了。镇上的中心应该是修真观戏楼,如果运气好可以听上一折绍兴戏,软软的乡音伴着潺潺的水音,呢呢喃喃地说着林黛玉爱着贾宝玉,牛郎织女相会在七夕。

告别戏楼,穿行在大大小小的作坊中间,这里有小家碧玉般的印花布作坊,有新鲜出炉的米酒作坊,有吱吱不停的纺线作坊——这些个古代手工制作过程只是个复制品,新奇但缺少了点韵味。随着人流,顺着水巷,来到了乌镇的廊桥,蓝天白云,红檐黛瓦,绿水乌船,美人靠、女儿墙,有道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古人赋予了这座桥一个充满深远意味的名字——晴雨桥。

镇上人家的牛肉粉、五香豆腐干和十里飘扬的炸臭豆腐是一路行来的最佳美味,一路上走着、吃着、看着、听着,入眼处老屋、小桥、水巷、佳肴、美女、吴音,突然感悟:这就是江南,这就是文化。乌镇最著名的是水阁,临水的人家把楼高高地建在水面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吊脚楼,主人或在阁楼里悠闲打麻将,或大声招呼着河对岸的游人来吃饭。

在乌镇的中午饭可以在临水人家的水阁中用餐,也可以到镇西边大一点的饭馆,这里有炖小羊肉和河鲜,只不过镇外水面上载满货物匆匆而过的驳船会提醒你,水乡只能梦回。

乌镇很小,半天的时间已足矣,出来后乘车直达西塘。下车后可步行,也可乘一人力三轮车进镇。路上可以看到静恰轩的招牌在风中飘扬,这里是最宜下踏的一个住处了,有一个大的客厅和高高的博古架,楼上有4个房间(60——80元一个房间),每个房间中都有一张百余年的雕花老床、几件近百年家具。静恰轩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不是西塘本地人,是附近乡村地道的农民,有一对双胞胎的女儿,几年前为了女儿的学习来到了西塘,买了一片门面房,在乡下收了一些旧家具,开了一个很有品味的旅馆,老板娘总是谦虚的说我们夫妻俩是农民没什么文化,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她会告诉你,在最初困难的日子里,没有想过退却,大不了回去种田。

初到西塘已是黄昏时分,住下来后,在屋中砌上一盏香茶,仿佛出门在外已久游子又回到家中;打开摆放整齐的衣笼,犹可嗅到娇弱的小姐熏衣的芬芳;夜晚躺在吱吱作响的老床上,不禁幻想着一张百年的老床会发生多少令人神往的故事。如果运气好就住在静恰轩楼上北边的一间,窗上摆着一盆君子兰,推开窗户下面就是著名的石皮弄,长达68米,路面由166块仅3厘米厚的石板铺成,弄堂最宽的地方不足1米,高高的墙逼得人喘不气来,湿湿的路没有尽头,让人想起走不出黑暗日子的祥林嫂。在有太阳的日子里,晌午会有一、两束光从斜剌里穿出来,直直地剌在身上,人行走在光与影的世界里,心却失落在阴与阳的交织中。
傍晚的西塘,游人渐渐退去,喧闹声音也远去,河边的人家会点上一盏盏红灯,倒映在水中,细雨过处灯笼摇曳,水中的倒影也被搅得支离破碎。冒雨信步来到永宁桥畔的钱塘人家,透过卷起的苇帘,听小雨淅淅沥沥地打在石板路面上的细碎声,未上酒,人已醉;在昏黄的灯光下,温上一角酽酽的老酒(善酿礼酒/8元/瓶),点上两三小菜,邀上四五知己,来他七杯八盏,直喝得酒兴十分,待老板为打烊百般无耐,千劝万求,方携手蹒跚而去。

一夜无梦,晨曦中被窗外的阵阵荷叶和苇叶香唤醒,才觉腹中已饥肠碌碌,胡乱擦把脸,跑到阿牛家点上一块荷叶粉蒸肉,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囫囵吞下,不禁大叫一声:再来一客!待放在嘴里如贾府的刘姥姥品味茄鲞(xiang),初尝是肥肥的猪肉香而不腻,再品是嫩嫩的鸡肉软而不柴,三嚼是润润的糯米细而不糟,细细回味却只在齿间留上清清的荷叶香。

心满意足之余,买上一张通票(32元/张),凡通票之内的地方少有不得不看、不可不看之景点,为了完成任务似地绕上一圈,什么礼耕堂、种福堂、西园、七老爷庙、薛宅等景点大可一带而过。中午的午餐可以在河畔的老街饭店吃上一顿地道的江南饭,要早去,不然临窗的位子一定没有了。这家饭馆是一户西塘人家开的,老板娘的妹妹不停地招呼着客人,老父亲会热情地为客人挑上几尾河鲜,老妈妈则麻利地烹好菜肴,26元的老鸭馄炖煲,16元的家乡鱼、再配上一碟时令青菜,中午就不要酒了,来上一壶西湖龙井,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客人少的时候老妈妈会心满意足地站一旁像个溺爱孩子的母亲看着你把饭菜统统吃下。

西塘值得一提的是私人博物馆,大多收费(3元/人),私人博物馆花费了主人的多年心血,收费支持是应该的。在烧香港有一户人家,缘在水北而得名水阳楼。此楼为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石库门、风火墙、精巧的瓦砌花墙,拾级而下的河埠;走过狭长的天井,穿过宽敞的厅堂,路过雅致的书斋,出得后门,便是水阳台,一石一砖一瓦成了盆景,一草一木成了风景。这里的主人是一位桃李满门的物理老师,经过若干年的精心收藏和打理,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私人博物馆,但是徐老师家最珍贵的宝贝是他的女儿,一位师从名师的小画家,如今已独自赴南京深造去了,也许有一天她会走得更远。向前行去,就是姚宅,如今徐老师女儿的才华是他一生的骄傲,可当年姚家女儿的贞洁却是姚老爷眼中的无价珍宝,为了维护温顺婉转、貌美如花的女儿的贞操,姚家老爷修砌了高高的院墙,建起了高高的木楼,有着三寸金莲温柔顺从的姑娘每天不需要下楼就可一日用三餐,高高的墙、深深的院不仅封住姑娘的心,更锁住了少女的青春。夜晚的姚宅是可以借宿的,大概60——80元/晚,夜晚来临时,上楼的楼板被封住,睡在小姐的绣楼上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西塘最为著名的是长达千米的廊棚,长长的廊棚傍河而建,里面是民居,用棚子顺着屋檐接出来,斜伸至河边把石板街面全都遮住了,行人可以用来遮风避雨,儿童在里面嘻戏,老人坐在里面谈古论今,廊棚中洗衣、择菜、闲聊的西塘人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傍晚时分到送子来凤桥畔的小饭馆坐一坐,歇歇脚,喝上一杯清茶。茶桌和酒桌都摆放在大树下,河边一棵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树在1998年百年不遇的的洪灾中被淹死了,现在又顽强地抽出了嫩芽和新枝。当夜色渐浓时,河面上会升起一层淡淡的水雾,远远望去河对面的白墙黑瓦在雾气中像宣纸上的墨散了去,鼻中尽是家家户户的厨房中飘出诱人的菜香,又到了开饭的时间,今晚的主菜一定是阿牛家蹄膀,注册了的阿牛家蹄膀在西塘只有两家,一家在石皮弄边上,一家在烧香港。

第二天早晨到河北岸的一家买两块软软的、甜甜的麦芽饼充当早点,含在嘴里渐渐的化了,不禁想:如果我常吃这种食品是不是也会说上一口好听的吴音软语。
早饭过后,到店中买一只 阿牛家蹄膀和几只荷叶粉蒸肉,做上真空包装,带给家人分享。然后程车去嘉兴,到著名的嘉兴南湖一游,看看乾隆皇帝钟爱的烟雨楼和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的会址——南湖船,从南湖出来,到五芳斋吃上两个肉棕,心满意足的与嘉兴说再见。

乘车回上海,来到繁华的上海滩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如此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一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

悠游西塘

那一日,随意看着各种旅游的网站,忽然一张图片出现眼前,如画一般的水乡,笼罩在淡淡烟雨中的长廊,还有仿佛都能听见阵阵橹声的木船。我记住了那个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塘。那张图片就像一颗种子,种在我的心里。今年的五一,终于决定要去看看那里,要让那颗种子发芽,开在心的花园里。

买了中午的火车,终于到了出发的时候。一路顺利。下午2点左右到达西塘,先去投店,早已经预订了网上号称西塘最好的宾馆——西塘宾馆。看了不觉失望,与上海一般小旅社无异。
宾馆如此,便不愿意休息,依旧背了包去古镇闲逛,看见有小的旅社客栈在招揽着生意,不甘心又进去看看,一家叫黎园的宾馆有小小的庭院,干净温暖的房间。可惜稍贵些,160元一个小标间。还有一家来凤客栈,门面非常古朴,可惜没有好的房间了,唯有的一间居然把马桶放在房间里面,看得我们落荒而逃。路过姚宅和桐村,这两个网站上推荐的最好的客栈,只可惜早已经订不到房间。

一圈走来,肚子开始抗议,于是去吃了有名的陆师傅馄饨,果然是吃不到肉的(笑),但是馄饨汤鲜香无比,也不妄他驰名的称号,同去的小糖买了荷叶粉蒸肉来吃,这也是古镇的特产,不贵而且好吃。

照顾了自己的肚皮后,便去长廊边的商铺闲逛,不知不觉天暗了下来,廊下的红灯笼一串串亮了起来,戏台上的戏文也上演了,可惜只听见相公来,娘子去的,完全听不懂唱了什么。
回到永宁桥上闲坐,看夜色下深蓝色的河水、艳红的灯笼、酒旗飘飘,还有屋檐下橙色的灯光,古镇人家开始围坐桌前吃饭。河面上依然船来船往,橹声阵阵。

夜凉如水,便回去休息。

第二天,早早的起床,为了趁早上人少去看看有名的石皮弄,谁知道已经有人等着排队拍照,其实古镇里有好几条这样细长的巷子,只是这一条两边的房子特别的高,所以显得巷子尤为狭长。抬头看窄窄的天空,有一株仙人掌从人家的屋顶上探出来,好奇的俯视着我们这些兴奋的人们。

清晨,游人不多,烟雨长廊格外清闲,从永宁桥走到送子来凤桥,还没有坐船的人,于是继续走,一直走到往来人渡水中天的环秀桥。时间尚早,又走回永宁桥,在那里吃了早餐——水豆腐和粽子。(那粽子很可爱,迷你型的,一口可以吃一个)

早餐后,从胥塘桥绕到塘东街,烧香港就这样出现在眼前了,临水石栏,杨柳依依,清晨的空气里带着露水的清香,在那里留了影,走过五福桥,继续前行,来到水阳楼前。这是我在西塘唯一参观的一所民居。房主人十年前买下此楼,是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瓦砌花墙,临水阳台,后门而出还有一座小花园,清闲雅致。

如果生活在这里,在这样的阳台上,就泡一杯茶,找一本闲书随意翻翻,等着日渐西山,等着夜幕降临,等着沿街的红灯笼亮起来,等着时间像清风一样滑过脸庞和头发。可惜,这只是想象,如果真的久住在这里,恐怕要不知道该如何生活。走过古镇的时候,看到在这里的人用这河里的水洗衣服,看到这里的孩子们在自家门口跳橡皮筋,看到一个小小的女孩儿坐在板凳上吃西瓜,老外们拿出照相机猛拍。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这些外乡人,看到的是新奇有趣。看不到的是生活的难处。

下午,便在长廊下的休息,竟下起雨来。听那雨声,落在水面上,屋檐上,船桨上,游人的伞面上。真希望就这样闭了眼睛,久久的坐下去。在城市里住久了,听到雨声多是心烦。烦阴湿冰冷,烦出行不便。但在这里,却是如此让人愉悦的事情。真是老天眷顾,让我看见了古镇的朝夕和晴雨。

三点左右,又在古镇里转了一圈,捡了路边的碎瓦片打水漂,忽然想到,也许我正扔进水里的东西,说不定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呢。

从古镇带回的榨菜,回家便烧了榨菜肉圆蛋花汤,说不出的清香鲜美,好似那对古镇的回忆,久久的萦绕心间。

我的开销:
车票(包括上海到嘉善,嘉善到西塘以及返程):22元
住宿:西塘宾馆(网上说最好的宾馆,大概说的是反话)120/晚,不过和同事分摊,每人60
吃:40元。四顿饭都没有好好的坐下来吃,尽吃些小馄饨,荷叶粉蒸肉,水豆腐,粽子之类,不过去一家茶楼喝茶,用了20元。
买当地的特产:20(芡实糕等)
买明信片和导游图:14元
买送人的小饰品:40元(下西街92号,种福堂的对面有一家饰品店,东西很漂亮,有别致的草编的包包,老板娘也温婉客气)

一些小贴士:
1、如果是节假日去西塘,要提前订房间,不过到了那里不要急着去住那个预定的酒店,不妨在古镇上转转,说不定会看见合意的干净的民居可以投宿。那个西塘宾馆实在差强人意,又不在古镇里面,不推荐去住。黎园还是不错的,当然最先可以考虑姚宅和桐村客栈,不过要提前很多天去预定。
2、西塘外面就有华联超市,可以在那里买水带进去,在古镇里面买水很贵的。
3、吃荷叶粉蒸肉要记得问老板要筷子,否则,实在狼狈得很。
4、买35元的联票还是合算的。因为很多景点都没有单独售票的,坐船也需要联票。

如约而至-----我的古镇,我梦中的西塘

或许,你是汉唐时一缕穿过长长弄堂的风,轻轻吻过廊檐下燕儿的翅;或许,我曾是宋明时河边廊下的浣纱女子,掬一捧清波涤着红红绿绿的衣衫。

水乡在我心中是一潭清幽,而西塘就是这幽香的源头。你那轻柔的呼吸缠绕着我的指尖,呼唤着我来赴这千年之约......踏着彼此的脚步,我来了,我们一同步入这梦的水乡,梦的西塘......

清晨,在清甜的风中醒来。推开临河的木质花格窗,向外微微地探出头去,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如水一般穿过你的身体,原来呼吸可以如此湿润!囫囵洗了脸,就忙不迭的奔下楼去,呆呆的立在石桥上,任晨风在身体的内外穿行。站在桥上,并不能看的太远,淡淡的晨雾与初升的太阳做着最后的纠缠。河道两边早起的人们沿河摆着煤球炉子升着火,袅袅的青烟里孕育着古镇人家一天的幸福生活。河的两岸,青檐错落,墙门紧锁,在晨雾与青烟之中愈远愈淡,最后缥缈不见。哪里还分得清,哪是雾,哪是烟。顺着河道望过去,被两边黛色沉稳的民居夹隔着,天空也便在水面上延伸了,只是这片天空里多了几点篙影船形、乌蓬蓑衣,在烟雾里不时隐现。水乡新的一天就如此向我们徐徐走来.....

水乡多河,古镇的宅院、商肆大多临河而建,于是一条条与河道并行铺陈,纵横罗列的小巷弯曲自如,深幽奇妙,如同一个个光阴的隧道。隐约中,每条巷弄里似都潜伏着不可触及的灵魂,一扇扇紧闭的门楣,恍若一时那门开了,于是看见那前世的因缘静立在其后。一条条巷弄连着光阴的两端,让时光在它的两头如影而是,如影而非。人间、天堂、现实、梦境又怎是那光明与幽暗可以分割......

黄昏时分,光影迷离,粉黛屋墙,更是人影稀疏。凡俗的尘世已远离我而去,心就渐渐地下沉,沉入一口古井,微波不兴,荣辱不惊,一切如此的平和安宁。推窗远望,古镇成了一幅黑白水墨画。白灰的水、灰白的墙、浅黑的树、深黑的瓦远远近近浓浓淡淡深深浅浅,变幻无穷,又似亘古未变。人家窗口浅黄色的灯晕如蒲公英花儿在夜色中柔柔地开着,星月无光,天地无色,凭水荡漾,水声呢喃,人声呢喃,于是千年的忧伤跨跃时空的阻隔,无所顾及的向我们袭来......

最是夜色阑珊时候,红灯高挂。烟雨长廊下,全都亮起红色的灯笼。夜里眼前的景致本似在淡烟中,却被长廊下绵延的红绸灯笼所点缀,倒又现出些许生动妩媚之色。在你眼前,长长的廊棚沿着长长的河岸蜿蜒向前,灯火也随之蜿蜒,许是向着幽远的从前,许是向着欲望的明天......

在最深的夜里,我站在桥上,向着月亮的方向想你。那最温柔的飞檐勾角处,月亮努力的向我述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语言。原来水乡的夜如此温柔,月如此多情。

这便是梦中我几经寻觅的江南他们说,这里叫做——西塘。

附:我找到了一篇文章,在火车上的这一段很有意思,我收藏了,也给你看看

权当路上解闷吧。

火车启动了,我出发了.
乌镇,我来啦~~

火车沿着闽江行驶,一路景致宜人.
心情就像铁轨沿道的春花般灿烂.深绿的叶丛中红色的花朵一簇一簇的盛放,仿似一场盛装演出.那是一种没的商量的坚定和喜悦绽放.在春的季节,那些不知名的植物释放出生命中最绚烂的姿态.
小山坡上,一座简朴的乡村民居.门前一株并不强壮茂盛的蔷薇科植物,枝叶稀疏,开出唯一的花柱.花柱高高的挺立着,强健挺拔,大大一团玫红迎风轻摇.旁边一只小母鸡低头踱步觅食.如此普通的乡村民居,不起眼的植物开出耀眼的花朵,悠闲觅食的小母鸡,勾勒出一副远离尘世喧嚣的和谐与宁静.
开始有人与我搭话,友善而好奇.
小姐去哪里呢?
乌镇
哦,哪里下呢?
嘉兴
去干嘛呢?
旅游
就你一个人去啊?
对啊
哦....
............................

山峦之间的水潭,一片青绿的沉静.

一座占地面积颇大的古厝.青灰色的砖墙,错落有秩的飞檐瓦顶.气势规模仍存,但毫无生气,显然是被后人荒置的大宅.黑漆的大木门上,两尊门神画像斑驳,却依然威严的守护着这座硕大的古宅.心生凄凉,一阵感动,一声叹气.
列车广播里蔡琴低沉的吟唱,车厢里空气闷燥.感到晕沉.过隧道时,在一片漆黑的玻璃上看到自己的脸颊发红,略微浮肿,估计有些缺氧反应.戴上MP3耳机,企图营造自己的世界.

16:58,火车到达古田站.停车3分钟.我下车,拍下"古田"站台.随即上车.
古田是曾经爱过的男人的老家,曾带我来玩过一次。这一刻的情绪是忧伤的。此时MP3播放的是张学友的<楚歌>.

在吸烟区默默抽完2支烟.

感到疲倦,爬上3层的铺位,把MP3音量开的很大.进入迷糊...
恍惚间被烟味熏醒.探头看到1层铺位的男人在抽烟.在半封闭的车厢内这些烟雾显然都盘踞在3层的车厢顶部.我耐着性子由他抽1支.熄灭烟头后我礼貌的提出抗议.他抬起头,微笑着示歉.
过了南平站,车厢的顶灯被打开.我显然无望与周公再叙.开始看书,安妮宝贝2002年发行的图文游记<蔷薇岛屿>.170多页的一本书.4年了,我没有将这本书彻头彻尾的读完.总是习惯在出行时带着这本书.有许多页面已经反复看过N次,但始终没有读完整本.当ANN在书中提起她的童年,不动声色的滑落一行眼泪,静静,悄悄的流下,划过脸颊渗入枕巾.原来火车上的枕巾如此洁白素雅.有白色的三叶草滚边,角落有一朵白色的小花,旁边4个英文字母"FZKY".
然后,开始趴在铺位上写字.许久未曾使用笔来写字了,发现许多字都忘记如何书写.

无心睡眠,坐在走道阅读.窗外开始下雨,晶莹的水珠斜着打在车窗上,有人打开一扇窗.凉风呼啦啦进到车厢,冷冽而清新.就这么坐着,寒冷带来肆意的快感.
已有一年多未曾搭乘过火车去另一个地方了.事实上,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的搭乘火车.原来火车上看到的世间景象如此丰富.它们通过我的双眼,传输到大脑,然后留在记忆里.也许有幸被我用键盘敲打成文字.而对于搭乘飞机,即使窗外云舒云卷,时空变换,凭我的想像和表述能力实在无力将之凝结成有保留意义的文字.仅仅能做的就是拍下一张高空影象.

22:00,车厢熄灯.人们陆续顺从的回到自己的铺位上开始睡眠.我自在的坐在黑暗的走道啃噬2个苹果.洗干净带上车的.生脆的果肉因为分裂发出清脆的声响,馥郁甜美的果汁轻轻喷溅,划入咽喉.味觉,听觉,心里都得到淡定的满足和喜悦.
熄灯后,我可以看到窗外的世界.黑暗的田野,零星的橘黄色灯光分散在暗夜中.
江西境内,山与山之间开辟的公路,没有路灯.前方发生堵塞,跑长途的大货车一辆接着一辆,都开着大灯.安静而默契的等待疏通.这样一段没有路灯的国道,上空凝聚着雾气,被印照成玫瑰灰色,如此浪漫.那些衣着厚实,脸上疲惫的运输司机们定不知,远处驶过的列车暗处有一个傻呆傻呆的女孩,她看到一片浪漫.哈哈哈~~

11点多回到铺位,开始记录.

收到2个朋友的短信.

早上6点起床洗漱.

坐在晨雾里吃泡面.

7:40,火车到达嘉兴.我在嘉兴等NONO.

下车,外面仍然在下雨.一直是习惯在陌生城市到处行走的人.因为下雨,一下突然不知道该如何行走,往哪儿走.....
所以钻进火车站旁边的网吧.将昨夜的手稿先发布上来.

转自:http://jiangnanyi.blog.hexun.com/9038026_d.html3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