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一直以为江南古镇都差不多而已,像周庄、像同里、像西塘、像乌镇……无非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细细品味下来,其实每个地方都其独到之处,就好比美丽的女子,各有其自身的气质和韵味。如果说周庄是一幅淡彩的水粉画,那么乌镇就可以说是一幅纯色的水墨画了。 周庄在古老斑驳中是略带有红色的,而乌镇的基本色调则是名副其实的。古朴的木结构房屋看来已经年代久远,尤能突出乌镇的独有色彩,近景远景都只需用一枝毛笔,蘸上墨汁,仔细拿捏手腕的力度,深浅不一的几笔便能够勾勒出来了。乌镇不同于其他江南古镇的粉墙黛瓦,整个小镇仿佛就是一个构思精巧的木制品。河岸边的木屋多多少少有一部分几乎是凌空在小河之上的,唯一支撑着的是底下寥寥几根细细的石柱,让人看着都有点担心,虽然明知它们早已经历了百年岁月的洗礼,不过也只有这种别有韵味的民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枕河人家了。 沿着乌镇古老的窄窄的石板小路走,两边有民间手工作坊,有供人参观留影的,如轧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扎染的,穿梭其间,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有现做现卖的,如烛台、竹制的小玩意、木制的工艺品,甚至还看到了真正的抽丝剥茧,只是感觉有点残忍,不敢多看。走到锣鼓喧天的小剧场里,正上演的是皮影戏,小牛皮做成的玩偶竟然在民间艺人的手中仿佛活了一样,动作丰富生动,民间艺术的魅力可见一斑。还有一条街与苏州的“观前街”同名同姓,在39号的楼上有个戏台,演出的是桐乡花鼓,虽然听不懂,但挤在人群里头凑热闹,还颇有点古代农村赶集的味道。 在乌镇,可以走过一座既有屋顶又有墙的逢源双桥、可以走进那个柜台有2米高的汇源当铺、还可以在茅盾故居内追忆一下那位著名作家。整个乌镇给人的感觉就好象是坐在织布机前的老婆婆用纯手工的用千条丝万根线织出来的,那样淳朴,那样实在,那样安详,那样别具一格,那样耐人寻味。 ....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