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蓝游记

[游记]天蓝游记

2007-07-16    qingdaonews.com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大多来自别人的描述。如果这位描述者偏偏又是茅盾这样的文学巨匠,那这份向往的迫切,又要凭添许多。从茅盾到黄磊,我对乌镇的向往与日俱增,虽然也知道如今的社会对人文景色商业化转变的速度,但是依然抵挡不住我想要去的迫切的心,风和日丽、透着一丝丝寒意的寒冬时节,我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一早到的,这个时候的小镇是寂静的,没有来来往往的游客,只有绿波荡漾和悠远的橹声,河岸上一色的黑瓦盖顶,绵延不断,廊棚长长,古建筑叠叠,小船儿悠悠,俨然催人发思古之悠情,为我打开尘封了的记忆,冥想着祖辈生活的幽静空间。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江南水乡.

初冬的乌镇,到处是一片冷清,仿佛还没有从沉睡千年的古梦中醒来,和我梦中想象的一样,满是水的影子,柔柔的,润润的,幽幽的。人和周围的一切都在雾气织成的梦里,看那石硬石硬的桥,也随着船身的摇晃而飘浮了起来,那夹在斑驳老墙之间的石板路更轻柔若清亮的丝带飘忽着向悠远的天边逍遥而去,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如夜晚的大海给我的一样,是如此的熟悉........

如果不是囿于怀旧的心态,乌镇的风景还算是十分精致的。徜徉在古镇,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那一座座水乡特有的小桥。乌镇水网密布,镇内的主河道——“车溪”支流无数,自古桥梁众多,最多时多达120座,有“百步一桥”之说。千百年来风雨侵袭,不知消失了多少,目前镇内尚存古桥30多座,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这些古桥样式因地势不同而纷繁多姿,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轻巧,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从乌镇的东头望西走,先要过桥,一条东市河横贯东西一镇,一座廊桥架通南北两街.桥名"逢源双桥",一座中间有类似屏风一样的墙体隔开的桥,是择水而居的缘故吧,想来应该是这片水域繁衍了数十代的人,水之源头,所以称逢源,,又或者有恰逢财源的意思,因为导游解释左桥为升官桥,右桥为发财桥.从桥的一边通过间隙可以看见和我一样在流连目盼的同车游客,虽然还不熟悉,但当目光相遇的时候,会心微笑,却有说不清的情谊.这竟使我想起了隔帘相望的故事,可事过境迁,时光抛弃了我们可以幻想的年代。

和许多江南水乡古镇一样,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但一点是其它水乡古镇没有的,那就是乌镇人家的水阁。所谓水阁,就是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有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览市河风光,午夜梦回,枕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每到一个地方,除了领略景点之外,我往往喜欢自己独自转转,感受一下这个城镇、或者是城市的另一面。在街上拦了一个三轮,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答应12块前拉着我们把古镇绕一圈,窃喜不已,因为他要价30哎。三轮大爷先是拉着我们去了当地的酒场,推荐我们买几瓶酒带回去,又让我领略了南方人的精明。收获颇丰,先是把我们拉到了曾经拍摄过橘子红了的大宅院,要了一块钱的门票,说是旅游局已经准备开发,明年再来就不能是这个价钱了。虽然破烂,但我尤为喜欢这种丝毫没有商业气息的地方。

天渐渐暗了下来,我即将离开。乌镇--这个静谧的江南小镇,一个并不著名的浙江水乡。这里没有周庄的名气,没有名声带来的喧嚣,更没有通常的急功近利;有的,只是宁静、安详和让人感动的沧桑。白墙、青瓦、木隔扇、石板路、乌棚船这些东西你在其他地方也能见到,但那份心情,只有在这里,你才能体会到!这里,是凝固的历史,将你带入另一个世界,一个你向往已久,尘封多时的记忆。也正是因为如此的心情,让我对我的下一站西塘充满了向往何期待。。。。。

转自:http://blog.qingdaonews.com/u/8084/archives/2007/101856.html26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