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杂记:乌镇暗香—文章分类|中国博客网 |
[游记]旅游杂记:乌镇暗香—文章分类|中国博客网 |
2007-07-16 blogcn.com |
写乌镇的文字已经很多了,然而写作并不因为多而停止,正如游人不会因为别人去,自己就不用去了。旅游素来争先恐后,不象文章乃“千古事”。 初冬时节,县文联组织一帮会员,坐着大客车浩浩荡荡往乌镇进发。名为到乌镇采风,其实就是看看而已。“采”字贴切,比游呀,玩呀,不仅多了一个藉口,而且颇有蕴味,效果迥然。其实,汉字的妙处往往就在那么一点点。苏青说,女人就爱一点点。这话在她那个年代叫大胆,而今只是暧昧了。文人看乌镇,比之走马观花的游客,也是这个意思。 从小城出发,太阳懒洋洋的,忽隐忽现,是典型的冬季综合症。待到乌镇,坐在古色古香的酒楼里用午餐,外面便下起零零落落的小雨。这与水乡扬名的乌镇,正好契合得天衣无缝了。小城亦在江南,雨水不可谓不多,只是城厢乌烟滚滚,空气污浊,难得寻觅幽雅和多情。这与县志所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已是天壤之别。 跟着导游,不用多费神,就将乌镇一点一滴地走过。从古戏台,当铺,染坊,再回首修真观,无不是惊奇的发现。也许,一扇窗,就有一个不凋的音符;一座桥,就有一段凄美的故事;一条街,就有一本沧桑的历史。走在清冷的石板上,仿佛踩着悠远的时光。巷子里两百岁的青苔,三百岁的凤尾草,依次呈现。乌镇展示的水乡的个性,让人难免会考量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月色,还有过去的时光。然而,这些都一一飞入我的脑海里。 蛰居小城,心早已被零乱不堪的现代化拥塞了,如今看到古趣谙然的乌镇,当然有说不出的兴奋。有几位钟爱水上风光者,抢先登上了一只木船,在小河里游弋。古诗云:“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我因为怕水,与水上游没有缘份。因为不肯上船,就只能独自沿着湿漉漉的石板路,撑着雨伞,在幽静的小巷里彷徨。很自然地,我想起了离乌镇不远的杭县,以及戴望舒和他的《雨巷》。而当我经过古桥,听浆声咿呀,看船头女士临风而立,便以为是小河一道流动的风景。于是乎,有歌者又唱起了: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歌者浑厚的嗓音,给小河阴柔之美增添了几许阳刚之气。 天黑了,不甘寂寞的我们,又三三两两地走出旅馆,走在乌镇的街上。与白天的游人络绎不绝相比,入夜的乌镇显得有点冷清。一只只灯笼忽明忽暗地在风雨中摇曳。因为初冬,因为过了旅游的旺季,走在石板路上,只有少数几家铺子的门敞开着。旅游是消费活动。每到一个地方,都想买点当地的物产作为纪念。乌镇的蓝印花布是有名的,据说只有梦见过蓝色花的人,才创造得出蓝印花布。李渔说:“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这看似质朴的蓝印花布,曾是江南女孩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 夜晚的清凉,挡不住购物者的热情。几位女士忙着在试衣镜前试着不同的衣服。爱美是人的天性,买衣服更是女人的嗜好。同行的一位电视台主持人,对一款红绿搭配的布衣爱不释手。同伴都说好,等于是一种怂恿。事实上,她穿了很合适,比较上镜。第二天照像,果然雍容华贵,如民国时代的知识女性。还有一位爱唱歌的大姐,独具慧眼地看中了一款由多种色彩拼成的夏装。虽然季节错过,但是她依旧欣然,说只要寻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不穿不要紧,挂在家里的墙上,时不时看上一眼,也会有一种好心情。购物也是一种传染病,一向只关心版本,只懂得买书的我,也跟着为女儿选了一套蓝印花布的衣裳,也是夏装,不知待到明年的暑天,能否合乎女儿的身体? 回旅馆的路上,经过一家铺子,无意间发现墙上挂着一幅颇为写意的书法。那是一个字,也象一幅画,张牙舞爪,形象生动。认了半天,才知是个“缘”字。和店主聊天,说人生有缘,如到乌镇是一缘,雨中游是一缘,看到“缘”字书法又是一缘。店主说,你们来乌镇,除了水乡情韵,更主要的还是缘于茅盾。乌镇是茅盾的故乡。茅盾是乌镇的骄傲。可是他少小离家之后,却没有再回过生生不息的这片土地。不知是那个动荡的时代,有家难回,还是真的忘了这时光堆积的镇落。 夜深了,屋外的风猛了,雨也大了。听着噼噼叭叭的雨声,我闭着眼睛,似睡非睡地躺在床上。迷糊中,又不停地闪念宋人蒋捷的那句词:“悲欢离合总无凭,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转自:http://www.blogcn.com/wzfl/article/20059/24951231.shtml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