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xt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江南六大古镇声誉鹊起。时至今日,我已到过周庄,甪直,西塘三镇,而同里,乌镇,南浔未曾亲临,甚为遗憾。近日忽忆起大学语文中有茅盾先生《香市》一篇,遂决定往乌镇一游。 出发之前在网上查了一番资料,先进的工具自然得利用起来。又到新落成的上海长途汽车南站问讯打探,竟未有直达车。后得朋友指点方知,沪闵路老沪闵路口有一新西南长途汽车站,有直达乌镇的车,票价仅廿九元。不过每天只有早上一班。 五月十七日晨,与友相约至新西南长途汽车站,但见有一横幅挂于车站墙上,原来此站数日后将迁入上海长途汽车南站,我们倒成了最后几批客人了。车站很是简陋,客流量也不多,怪不得要拆迁了。原定九点五十的车,过了十点才姗姗来迟,又等了一刻钟金龙车才启动。两个多小时后已到桐乡境内,车在国道上停泊。那男售票员说此车前往桐乡,去乌镇须换车,却是免费的。见国道上早有另一辆金龙等着,只得换乘,那车却崭新得很,而那男售票员成了此车驾驶员,还好不算麻烦,二十分钟已到乌镇。 下车有三轮车夫兜生意,便上车前往,又一人骑车跟随介绍住宿,原本我们想入住老镇内民房,却被告知乌镇内已不准开旅馆,便至新街口“枕河客栈”,以一百元价格谈妥楼上临街大标房。放下行李马上出发,那三轮车夫还在等待,遂带我们径往南大街,于一老房子外停车,前后骑了近二十分钟,仅收四块钱。南大街在景区之外,乃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群,老宅老街小桥流水,逛逛甚为清闲。至街尾返回,一路辩着方向,行走刻余,不觉走进景区。入口有一大牌坊上书“乌青毓秀”四个大字。旁边有一小广场,有百余尊各行各业的祖师爷雕像,长廊牵引。一观而出。穿过牌坊,来到景区中央广场,此处一边为古戏台,正对修真院,有廊亭迂回,另一边即为主景点入口处,须购票参观。来时网上得知晚间入内不需买票,客栈老板还答应陪同入内,便省了六十元。此时肚子早空空如也,忙找了间饭店,曰应家酒楼,临着京杭大运河,点了马兰头炒香干,油豆腐包野菜和梅干菜烧肉等三个菜,店家菜上得好慢,也只能匆匆一饱。出得店来见旁边一家名唤“三珍斋”的老字号酒店挺有韵味,心想明日午餐定在此处。回到广场,戏台上竟有人唱戏了,大概就是茅盾先生提到的髦儿戏吧。在立丰街口有一售票处,左边有茅盾故居,右边则有林家铺子,少不了拍照留念。已是午后三点,便逛回客栈歇息。 从枕河客栈到景区只需过一座桥就到,仅三五分钟。六时刚过,天色尚明,见有无数游人聚集过来,齐往西大街和立丰街,蔚为大观。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心照不宣。立丰街其实就是廊桥街,与西塘一般。沿河而行真是无限惬意。路过翰林府第,古色古香的建筑已成酒家。漫步廊桥,小桥流水辉映着对岸偶尔的几盏红灯笼,显着格外幽静。兀地发现一处丛林,穿过丛林木桥,有另一番天地。似乎回到古代,有许多古店铺,虽然晚间打烊,但陶复昌糟坊的匾额,蚕丝被的锦旗,姑嫂饼的招牌,在黄昏中却更显古朴归真。又有几艘乌蓬船停泊于河湾,引得游人踏足留影…… 不觉行至尽头,有人叫喊,催促赶快过跨河廊桥。原来我们是最后一批客人,过了廊桥桥门便关,后来人只能原路返回了。再走过朝宗门便绕到了西大街。这处端的迷人,廊桥朝宗门静立于小河尽头,逢源酒家的灯笼映照着朦胧的夜色,令人遐想诗情画意也。 西大街是商业一条街,虽已将晚间七时,仍有不少店铺开张,自然是此地特产蓝印花布等工艺品,我们也赶热闹买了些带回家中。走在小街悠闲得紧,漫不经心半小时已回到茅盾故居。早过晚餐时间,想想还是逢源酒家景色优美,遂往里赶,足足十分钟方至。择靠窗小台坐定,店家送上茶水,点了本地特产红烧羊肉,葱油蚕豆等,二人兴趣盎然地品茶观景聊天,真乃人生乐事也……是夜晚归,零星雨点。 本欲晨游古镇,不想大雨倾盆,令人昏昏沉沉,只睡到近午时分方起。下楼结帐,冒雨三入乌镇。径直奔“三珍斋”。身穿土布衫,口茗着新茶,眼望大运河,坐长板凳,八仙桌上清蒸白水鱼直冒清香,我似乎成了逍遥的古镇人了。见斋内有姑嫂饼现做现卖,便各种品种秤了些。茶足饭饱,遂叫了三轮往石佛寺观光。先见一庙正在修建,不得入内。转过一小路便到石佛寺了。寺庙冷清,只我二人游玩,许是工作日又逢雨天之故吧。闻言沪人游客大多白相此庙,浙人则多游先见之庙,亦不清何故。笑谈而出。 赶到长途车站已过一时。不想遇来时之车,还是那男售票员,他手上买票三十元一张,如在售票处则要贵些,真是混乱!好在我们未曾吃亏。金龙车冒雨开得飞快,两小时后直达上海漕河泾。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