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04年去上海、乌镇的游记及照片若干(二) |
[游记]04年去上海、乌镇的游记及照片若干(二) |
2007-07-16 bokewu.com |
4月14日 6:30起床。 7:21挤上复旦附近一辆剧多人的公交车。还真是从来没经历过的拥挤,让我直接感受到生存空间狭小这样形而上的内容。 9:30 摆脱了购票时不愉快的经历,坐上开往乌镇的旅游大巴。 11:30左右到达乌镇。虽然在车上导游告知这些天游人很多,已经有了些心理准备。但是下车看到广场上那些人时,还是不可避免地烦,游兴大减。 第一个参观景点是修真观。据说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车上导游貌似说过其中有个比较悠久的传说,可是忘了。想必是我觉得不太可信也没多大意思吧。这个道观给我很劣质的感觉,没有一点道家的清修味道。一批一批的人被大喇叭的导游领进去,在本是狭小的庭院听导游表情夸张故弄玄虚。在大门之后又两尊像门神的泥彩塑,导游说左边是南岳的青龙神君,右边是我忘了是哪的白虎神君,这样的布置既符合风水之说,又有护宅之功。同时因为二神的存在,此观左边出了一代文豪茅盾先生,右边出了清代兵部侍郎夏同善(就是帮小白菜翻案的那个清官)。嘿嘿,还真是像那么回事。观里既供地藏菩萨、阎罗王、观音菩萨,又供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很好玩的样子。这样的方式,还真有民间信仰的味道。不过到了也就入乡随俗,在菩萨大人面前给家人求个平安。 观前有个小广场,对着观的那头饰一个破旧但是完整的戏台。里面极简陋,彩漆斑驳,这样倒保持了乡土气息。平常生活即是无所谓辉煌精致的,有了些娱乐就是生活的馈赠。 小镇不大但是布局合理,基本分为三个区:纯景区、手工作坊区、饮食区。这样的规划使小镇里头还有平常人家的生活,而不像周庄的过分商业化。白天跟着导游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转,只觉得到处都是人。感觉一般,商业的猎奇心理很强。而且我又像没什么期待,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拍好看的照片上。走在石板路上,尽朝开着门窗的人家屋里看,多是几个老人围着打麻将或者看电视剧。果然安逸。 作为景区所谓的水乡风情:小桥流水人家,貌似无法使景区热闹的,或者说热闹了这些风情也就被破坏了,所以才有了一些不同模式的景区开发。比如奇怪的道观加上一些悠久的传说,比如江南百床馆、江南民俗馆。都是些猎奇的观看,惊叹这些被制造的景观的同时已经无法靠近水乡小镇的平淡生活了——小桥流水不过成为了背景,成为了地点,而不是生活,所以琼是拒绝把来乌镇当作旅游的。琼说商业的力量是强大的,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也只能在这种现实之下无奈地观看乌镇。乌镇的老镇被全中国哪有一样的,充斥着灰尘、汽车、超市、银行的新镇包围;商业维持了老镇也拒绝了老镇。而我们,不无可悲遗憾地被纳入其中。 太阳慢慢偏西的时候,我和琼再次进入老镇。没什么人了,几乎所有的景点都关上了。木房子里老人在吃饭,电视里播着新闻,小镇空了似的。有点兴奋地捕捉安静的镜头,没有人闯进的深巷,木房子檐间的天空,摇橹驶过的船穿过的石桥,还有夕阳下桥头闲聊的人。和琼坐在小桥的石栏上,看着天色渐渐地沉下去,沉在悠悠的河里。对面的房子暗了下去,窗户的格子慢慢模糊了,灯点了起来。有个小孩在身后的石阶上洗拖把,撩起的水声。天黑进去的时候,我们闯入了一个小镇的平淡生活,又似乎有些融入的意思。我对看着我的老人微笑点头,熟人一样,他们也会对我笑起来。心也静了下去。毕竟我将和这个小镇同眠一宿;虽然明早我便离开,但是一起经过的沉静时光会让我们彼此不太陌生,哪怕这样生活的语言我是不懂的。 点起来的灯,不是介绍图片上的那样明亮暖意,而是更显寥落。如同走在任何一条冷清街道,我只觉得空暗甚至有些恐惧。这里不再是景区,只是和我故乡小镇相似的生活,一样的洗碗,一样的看冗长的电视剧。日头里的嘈杂人声是不可想的远方繁华,《似水年华》的梦幻镜头也只是外人想象,一切无从打扰,似乎一直如此。 不管如何,我来了。虽然未找到梦境,但被老人的微笑打动。 对琼说,生活就是这么普通的。每个人都如此。电视里的逢源双桥很漂亮,槛栏间都是岁月的痕迹,文和英对视着走过,音乐起,一生思念。可是我走过,它只是一座桥,一座被后人修葺过的造型别致的桥;位于老镇的尽头,一墙之隔就是喧闹的公路,有点落寞地在河上卧着。 谢谢那些寻梦者和造梦者,也谢谢这次出游我和琼的义无反顾。虽然失望了,但又是美好的:两岸人家,廊棚杨柳。 也许生活就是在别处的。 4月15日 早上5:00的时候,闹钟疯狂地响。不过这是琼事后告诉我的,当时我还在昏睡中,所以辜负了我和她在桥上看着天亮起来的愿望。6:30才起来,天已经亮了,但窗外并没有什么人声。琼说:起来吧,这样可以去看比较真实的乌镇。于是起来收拾。 乌镇在清晨,宁静得让人忘掉随后即将来到的游人。走了几圈的小镇,再走起来已经显得很小了。一夜之后,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居住者,慢慢熟悉。在廊棚下吃早饭:白粥,咸蛋,肉粽。临着水,一勺一勺吃着粥,和琼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似乎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吃早饭的。对岸,一对情侣依偎着坐在门槛上。鱼鹰停在浆和船舷上。水上有微微的风,橙色的太阳在河里轻晃。似乎在某个巷口,可以看到穿着蓝印花布窄脚裤的小女孩啖着青梅,看着爹爹摇着橹经过。似水年华,果然如此。这不再是一次旅行,而是漂泊中的停留。很快就8点了,景点就要开门,要迎来小镇热闹的络绎不绝的一天。我和琼朝着兴华桥,背离老镇的方向走去。在桥上我不知为何地回头看了一眼,河在房子间停住,视线阻隔。那一刻,竟有些不舍。许是不会再来了罢。 8:30 离开乌镇。10:15 坐上开往上海的大巴。在路上,片刻的安宁,一点点地接近目标。也许只要有目标,我就能安心罢。大巴在上海穿行,高楼间隙中,我看到徐家汇天主教堂,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庄重并且浪漫,那种红色也溶到了红色高楼的背景里。实在让我惊喜之后不免失望。所有旅行,都是失望之旅。正是深明此义,才更加勇敢更加乐于出行,相信真实。文字或者影视的描绘总是片面的美好,如导师所说,电视剧是最直观和肤浅的,真实的生活远比那样要精彩得多。这样的豁达,正是我所爱的。 以上是我出行5天的游记。后两天是没写的,因为实在太累。16、17号是在上海市区里逛,例行地去了外滩、东方明珠、陆家嘴、南京路、人民广场、淮海路——都是些上海地标。楼多人多的,并不太喜欢。陆家嘴那块,倒是让我觉得人的力量确实伟大,一栋栋高楼立起来,虽然会让蓝天割裂空间压缩,但总是有成就的。淮海路分叉出去的老街让我比较喜欢,比如衡山路、瑞金二路、黄陂南路,不过几步之隔就是别样风景,安静许多,两边的老洋楼有些经典的情怀。看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看到了一大会址,嘿嘿,也算是意外所得了。 好了。把这些贴上。也算完成任务了。忽忽。乌拉。 |
转自:http://aprilstory.bokewu.com/blog341088.htm4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