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自古就以其人杰地灵而闻名,这里本是鱼米之乡,富甲天下,而且名人辈出,古时两代吴王阖闾,夫差,越王勾践,还有范蠡,文种,更有一代绝世美女西施,加上康熙乾隆两位风流皇帝屡下江南,给这块富饶的土地留下了无数的传奇;近代数位文坛巨匠鲁迅,茅盾又给这里的山山水水添上浓厚的一笔。然往昔已去,留给后人只是无数的追思,而亭台轩榭,风格独具的江南古镇正是后人寄托这种追思的最好去处。这些风格相似,却又各具特色的古镇,宛如江南的标致,清灵俊秀,如同江南的美女,美丽中透着空灵,典雅里带着才气,而乌镇就是就是其中之一。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古镇,清新俊秀,典雅怡人,加上《似水年华》为它积攒的人气,让我某位可爱的同学心动不已。但她又怕五一的喧嚣打破这清秀古镇特有的宁静,于是逼迫可怜的我逃课去陪她领略这座闻名天下的小镇独特的风情(55555555,老师原谅我) 搭乘开往嘉兴的火车,我们踏上通向对往昔的追忆之旅。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话用在旅游时似乎也不为过。有位可爱的同伴相陪,虽然途中不断的转车,但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旅途的劳累,惟一有所遗憾的是到了乌镇时已是灯火初上,大部分的商店都已关门,看来想要见识江南特有的蓝印花布要等到明天了。 到了事先订好的旅馆,我刚收拾好行李,连茶都来不及喝(......如果有的话),就被可爱的驴友一脚踹出了房间(还美其名曰为我的肚子着想),拉我去欣赏古镇的夜景。无奈加上几许期待,在路边匆匆吃过晚饭之后(老板娘的红烧羊肉很好吃!口水ING!就是太贵了,要35圆的说),我们夜幕沉沉中开始感悟江南古镇特有的宁静和那些如水般匆匆逝去的岁月。 在洗尽日间喧嚣的铅华后,这座闻名天下的古镇终于开始向我们展露她特有的安宁与悠闲。这里本是茅盾的故乡,一代文坛巨匠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思。无论是漫步于巨人走过的河边小道,还是与乌镇所特有的“美人靠”上小憩,当夜间的凉风徐徐拂过你的脸,一种莫名的情绪浮上心头,带一点哀思,带一点兴奋,更多的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宁静安详,恨不能和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终于明白什么叫做触景生情,一种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羡慕油然而生,难怪古人要说江南好,江南的美那么静,那么深,那样的博大,纵然是身在异乡的我,也能找到一种只属于家的安馨,很难描述此刻的心情,正如古人所云:"此时无声胜有声" 听人言桥为骨水为肤,的确不假.乌镇的桥大多不知道年代,流失的岁月不经意的在石板上,苔痕中流下自己的足迹,却更让人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韵.这些桥大多是石质,桥栏很低(一不小心丢到水里很正常),夜幕降临,坐在桥栏上,看着脚下逝去的流水,望着家家户户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加上一丝微风,几点细雨,身处其中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恍惚,仿佛置身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古人或许是一种无奈,但是对出身快节奏,时间如金钱的现代的我,这种简简单单的事反而成为一种奢求,想想可笑,古人希望有不夜城,现代的我去羡慕古人的生活,这也算是一种进步的无奈吧. 在小巷中转了一圈,突然发现一点灯火,走近一看,原来是老天爷发了善心,一家勤奋的业主尚为休息,终于有机会一睹江南手工的精细.小店的布置极为简单,几副蜡染,几件蓝印花布的衣服帽子,几把真丝和蓝印花布为面的折扇,还有几件可爱的手工玩具,一盏灯,一个人.看到我们的到来,老板娘连忙站起身,脸上挂着生意人的笑容,但却难得的带着几分亲切当我询问这些东西是否都是她做的时候,她的脸上更浮起一些自豪,连连向我们推荐她的手艺.乌镇的蓝印花布如同这座古镇,朴素中带着精细,美丽却不浮华.其中一把蓝印花布为面的折扇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老板娘的手艺的确很好,价格也公道,心底最后一丝遗憾在走出这家小店后荡然无存. 回到旅馆,时钟已指向11点,江南之旅的第一天,完美而又留下更多的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