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大多来自别人的描述。如果这位描述者偏偏又是茅盾这样的文学巨匠,那这份向往的迫切,又要凭添许多。 如果不是囿于怀旧的心态,乌镇的风景还算是十分精致的。徜徉在古镇,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那一座座水乡特有的小桥。乌镇水网密布,镇内的主河道——“车溪”支流无数,自古桥梁众多,最多时多达120座,有“百步一桥”之说。千百年来风雨侵袭,不知消失了多少,目前镇内尚存古桥30多座,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这些古桥样式因地势不同而纷繁多姿,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轻巧,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在众多古桥中,浮澜桥是现存最古老的,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518年和1780年又两次重建。通济桥和仁济桥是最具特色的,两座分别建于1515年和1518年的古桥相为犄角,相连相生,相互辉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如井中观月,当地人称为“桥里桥”。通济桥和仁济桥地处镇郊结合部,一边是民居鳞次栉比,一边是翠田绿树,风光十分优美。 乌镇素来文化发达,读书人多,古桥往往刻有桥联,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一些写景的桥联更是画龙点睛,为古镇风景增添许多情趣。如通济桥联:“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翠波桥联:“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荐馨桥联:“水隔一溪依依人影,塘开三里济济行踪。”走在乌镇的古桥上,吟诵着清丽的桥联,不由之间对古镇的种种苛求淡去了不少,心想如此钟灵毓秀之地,诞生茅盾这样大文豪亦是十分正常之事。 在江南六大古镇中,乌镇开发较晚,因而汲取的经验最多,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比较规范,全镇分为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整个古镇经过这样的重新规划布局,既保存了风貌,有相对集中,这是所有江南古镇所没有的。虽然我本人并不喜欢这样太重的人为痕迹,但由于整个古镇因此形成一个回路,大大方便了游客,大多数人还是十分赞赏的。在传统作坊区,有蓝印花布印染、三白酒酿制和姑嫂饼、竹器等制作示范,游客如有兴趣,也可当场DIY一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11a83010001dj.html1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