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游记]乌镇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乌镇游记 对于乌镇,早已心向往之。乌镇钟灵毓秀,民风纯朴,与同里,西塘,南洵,周庄,吴江直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曾听朋友讲,乌镇是极具江南特色的水乡小镇,小桥流水,枕水人家,若游玩时赶上细雨绵绵,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小资呀。 不过我去的那天还算春意盎然,天气就像我的心情一样,呵呵,晴朗。路上满目绿意,葱葱然然。那种绿色真的很鲜,完全不像城市中灰蒙蒙的那样,仿佛永远笼着一层尘。嗯,压抑的心情终于可以舒缓一下了,让我们浮出水面,透透气…… 因为周末,所以人多。 天气有点热,好像夏天了。 随团,跟着导游走。 最先到的地方是修真观。修真观的对面一座戏台高架,一位盛装的阿姨正在那里咿咿呀呀,不知唱滴啥。修真观外面有一水缸,里面有只龙头金钱龟。当地瘦瘦的小导游大谈其来历,寓意。于是乎,不少痴男信女就将自己的圆形RMB,各种面值的,投入其中,以求佑庇。反正其中有我一枚,虽然不是我投的。 观外一块匾:修真观。一副对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上联的“算”字写错了,多亏我目光敏锐,发现了。(导游语:“算”是故意写错的,人算来算去,都是错滴,天只一算,却是对的。不过Chairman Mao教导我们:人定胜天呀。) 之后,进了修真观。里面烟雾缭绕,香火鼎盛。最大的噱头当属“求经问道”,进来时导游发给每人一个自己的生肖卡,进里面请道士讲解自己的时运兴衰。里面的道士一看就很“职业”,还有点“色”,呵呵。他会让你破费点money,烧几柱高香,或者求点什么的。其实人家也是很敬业的,“骗人钱财,与人消灾”嘛。 出了修真观,右手边是“翰林第”。夏家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占地不多,只有大概三房三厅,桌椅俱全。夏同善钦点翰林并获赐“翰林第”匾以后,才得以扩展而稍具规模。古人“学而优则仕”,现在何尝不是,只不过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已。“翰林第”里面一个房间还陈列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茅盾的生平资料。因“茅盾故居”正在修葺,所以权放于此,我们因此也无缘一见了。 出来已尽中午,肚子在抗议了,于是找了间小店吃了点东西;本来是想吃些小吃的,可惜没有找到。 午后1时20分,旅游团集合。目的地,“最后的枕水人家”,真正的水乡乌镇。 跟着导游,沿河而上,乌镇的景点正是沿河分布的。河中横竖几条乌蓬船,淳朴简单,供游人乘坐。很想坐上去,不过还是决定游完岸上的景点再说。下午阳光依然,扶岸绿柳,绿意扑面,在风中曳曳生姿。乌镇大小景点很多,一一陈述恐怕要太冗烦了。还是挑几个有特色的吧。 三白酒坊。何谓三白酒?《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据说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不过说来惭愧,虚度二十几载,喝酒不多,实在品不出其中滋味。不过酒坊中满目酒坛,挤挤挨挨,倒是颇为壮观。于是留影一张,以示“XX到此一游”。 恒源泰染坊。染坊内是染布的灶具,保留了一些基本的东西,陈列其间,可以让游人体会一下江南淳朴的民风民俗。外面有一庭院,以染好的篮印花布挂在四五米高的横杆上,连点为线,缀线成面,清风吹拂,飘飘扬扬,很是巍巍壮观。 逢源双桥。河的尽头有停靠乌蓬船的码头,不过这里的特色是“逢源双桥”。据说一起走过桥的人会有很好的缘分,能够心意相通。其实只要有心,再远的路都阻隔不了两个人的相遇,更何况是桥呢。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去,记得,一定要走一走。这就是《似水年华》中符号,这也会是你生命中的烙印——“逢源双桥”。 江南百床馆。江南百床馆位于乌镇东大街,里面陈列了江南的古床,有公子床,小姐床,架子床等等。这里的镇馆之宝就是清代的拔步千工床。这里的床基本上都是雕工精美,风格独特的。在灯光的映衬下,金壁辉煌,让人叹为观止。想想古人,实在懂得享受生活啊! 除此之外,还有余榴樑钱币馆、访卢阁、姑嫂饼作坊等等。 游完乌镇东大街,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又看到了横七竖八的乌篷船,终于可以一飨河岸风光了。坐上船,在傍晚的徐徐暖风中,开始了我们水乡之旅。看河岸绿柳茵茵,游人三三两两,有情侣携手,也有亲朋同游,人们都情浸在这乌镇傍晚的美景中,惬意欣然。河岸的另一侧是小镇的居民,他们就是“最后的枕水人家”,他们淳朴的生活,是乌镇美景最好的衬托。坐在船上,任绿意拂面,清风过耳,静静享受这份静谧,这份心情…… 如果这条河没有尽头,是否可以一直走下去,这份心情…… 虽然很想沉浸其中,但是还是要回去,因为这是“乌镇一日游”。 再见了乌镇, 再见了梦里水乡,最后的枕水人家, 多年以后,故地重游,是否心情依旧…… |
转自:http://vareone.spaces.live.com/Blog/cns!5E39E22DE76789D5!193.entry3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