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嘉兴游记 |
[游记]乌镇嘉兴游记 |
2007-07-16 |
乌镇嘉兴游记 2007.7.5 (经丽娜修改补充) 参看我的主页 7月1号清早,我听到闹钟声,马上起床,洗漱完毕,匆匆赶上767B,路上车很多,堵的很。到了7点,我打电话给丽娜,怕她忘了起床。电话里她说已出家门,在等车。大约一个小时,我才到达上海火车站,丽娜已经在那里等我了。我和她找到候车室,到开车还有一段时间,她要去逛逛。我只好陪她去逛,她到处转,买了一副扑克,说上了火车要打牌。而我却担心的要死,怕错过了火车。还好,等到最后的时刻,赶上了驶往嘉兴的列车。 丽娜是我在去年认识的一个上海女孩,她在我们学校的另一个校区,学物流管理。一次我在文科阅览室看书,她看到我,要我帮忙找一本书,然后带她去复印。后来我帮她借过几本专业书,我学过一点经济学,我们常会讨论经济学的问题。我是业余电脑“高手”,她的电脑一出小问题就来问我,这样我和她就慢慢熟悉了。这个学期,她老早就说要一块出去玩,原来说去周庄,后来决定去乌镇。来上海之前看了我同学来乌镇拍的照片,觉的这个江南水乡很不错,有机会要去看看。今天能陪美丽的姑娘出游,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们选择坐火车先到嘉兴,然后坐汽车去乌镇。这几天上海一直下雨,但天公做美,今天没下了。不下雨,就很热,但比下雨好多了。 火车上我们玩起了扑克。我小时候在妈妈的严厉管教下,没有学会打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一打牌就会头痛,看来我这一辈子,不能上赌场了。丽娜手脚麻利,反应快,能单手发牌,我很喜欢看她这个动作,就像女侠客。一开始,只有我们两个人打,但觉得不过瘾,正巧碰到两位“高人”,就和他们一起打四十分(由于没有两副牌,真后悔……),这两人也真够嘲的,为我们的火车之行带来了不少欢乐,这样我们就说说笑笑,打打牌,时间也走得飞快,一眨眼,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嘉兴,还有些依依不舍类。下了火车我和她坐6路车去嘉兴汽车西站,买了11点去乌镇的票,离开车有一段时间,她又要去逛。买了个小地球仪,还问了几种商品的价格。像是来搞调查的,不愧是学管理的,有点经济头脑。然后看到了一家粉店,她要吃牛肉粉丝。离开车还有几分钟,她一点都不急,我只好陪着她。又是在最后一分钟赶上车。(不是的,有些夸大其词了) 这个车没有空调,热的要命。要一个小时才能到乌镇,一路上我和她聊天。谈了毕业后做什么,她说要和我一起合伙做生意,但她说要在上海,她爸说了,上海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城市了,别的城市治安不好。这个我不否认,上海是座很漂亮很有吸引力的城市,但做生意要到能赚钱的地方去啊,哪有钱赚,就到哪去。她说上海房子很贵,我要考虑一下,结婚等等。我说我还没想那么多了,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天真地很热,但这并没有丝毫减退我们的兴致。到了乌镇,我和她路过了一座寺庙,她说去烧香。我不信教,从没烧过香。她说她信佛教,每年父母都会带她到城隍庙烧香。呵呵,她真是一个善良的佛教徒。烧香当然是要卖香咯,但一问这价钱,就让人叹为观止了,竟然比上海的城隍庙还贵,真是坑人,别去买了,相信佛祖是会谅解我们的。当我们在拜佛的时候,一个和尚看似好心地在教我们拜佛,我头一次拜,但还是尊重教义,诚心诚意的拜佛。那个和尚等我们拜完后说什么要我们留下心愿说什么以后会天天帮我们祈祷,要我们留下地址(“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啊!馅饼是不会白掉的”,丽娜想的)。丽娜就去写,突然她不写了,起身要走。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要钱。呵呵,太可恶了,原来那和尚教我们拜佛,是要我们交钱。她痛恨这些修行不正的人,后来仔细看看这座寺庙,貌似就他一个和尚,里面竟然还开着一家酒店,还卖羊肉什么的,回过头,看那个“和尚”在与卖香者嘻嘻哈哈的,看来是一伙的,这让我对于他的身份都有些怀疑了,佛堂里的菩萨连贡品都没的……后来她拉我到另一个地方拜佛。看她那样子,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这寺庙里居然还有餐馆,她嘟哝着说这里不干净了。其实,每个旅游的地方都这样,我去过崂山(道教胜地),那里的商业气氛也很浓,一柱香要150元。(这里自己再改一下哦) 这里有很多蹬三轮车会宰人,说3块钱拉我们到景点。我早在网上听说了,所以没上当,走了一会就到景点了。丽娜要坐船,我们与另两个人共一条船,费用是80元,与他们平摊。丽娜听出了船上的那个一同游览的男子是个年龄约50多的日本人,另一个女的是个约30岁左右的中国女人,他们关系很亲密。我的民族感情来了,几个想法冒了出来。第一,我对日本人有点痛恨,他们在上个世纪曾践踏过我们,并且从没悔过。我的外公被日本人的枪砸过,以至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所以我与他们有仇。第二,这个中国女人太不要脸,居然与那么老的日本人在一起,有损国格。肯定是为了钱,出卖尊严。后来下了船,我与丽娜争了起来,我说我们不要买日本人的产品,她说我自己还买了日本人的手机,(买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牌子的手机是日本的)还说日本人的电器做的好的确比中国好。我无话可说,只能无言。是啊,我们做的东西,确实不如日本的。比如说我读大学买了很多国产的Walkman,但用不了多久就坏了,可我后来买了一个Sony的,到如今都没坏过,还很省电,不绞带。希望中国的厂家看看这个事实,做出令国人为之振奋的优秀产品。她还说那个女的长的漂亮,当今老夫少妻也没什么呀!不足以愤愤不平的。呵呵,我的思想真是落伍了。 坐在船上,丽娜要我帮她拍照,我连两边的风景都没仔细看了。只是知道那是小桥流水人家,活生生的江南水乡。上了岸,我和她坐去西栅的车,几分钟就到了。这里游人很少,进去以后,看了一个展览馆,里面描绘了过去乌镇人的生活。正是晌午时分,太阳照的脸都发烫。空气中水汽很重,呼吸感觉很闷。丽娜打着伞,我也沾点光,可以堂而皇之免受太阳之苦了。要到景点,必须坐船过去。丽娜很喜欢船,下船后,忙拍照。没有导游,我和她随便在街上逛,到了好玩的地方就停下,参观了一个做酱油的铺子。丽娜说这里没什么好玩的,都是卖东西的,商业气氛太浓了。我却很喜欢这里的风景,尤其是这里人很少,真正感觉到水乡的安逸,想象在这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说我想住在这里,我太喜欢这里了。她说我干脆去修行算了。我和她来到一个店铺,原来是一个喝茶的地方,不幸的事发生了。丽娜从一个门过去的时候,摔了一跤。我连忙把她扶起。原来这里有个下去的台阶,丽娜一脚踩空,就摔了。幸好伤的不重,丽娜也很勇敢,一直说没事没事。原来她不是那种小女生,骄生惯养长大的,我对她多了几分好感。但相机却被摔坏了,我说那我们就用眼睛把这美丽的风景记录下来吧。我对这里的工作人员说,像这样危险的地方应该设警示牌。这里的比东栅大多了,非常壮观。丽娜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假的,我说这哪是假的,看看这房子的木头,有好几百年了。我听一个学建筑的朋友说,木制建筑比现代有些混凝土结构还耐久。我问了一个当地的工作人员,她说这些都是仿造的,让我对这里的水乡有些失望了,为什么要仿造,为什么是假的(不仿造的,从前的东西哪有那么好看啦,也许早就东缺一块,西缺一块了,不成房行了)。想起刚到的时候一个蹬三轮的说只有老街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要看就看原滋原味的。看来蹬三轮的说的没错。时间不早了,我催丽娜要回去了。 回到了东栅,已经是三点半了,我说要回嘉兴了,怕没车坐。但丽娜还要进去看,来到这里比先前时人多了很多,有很多旅游团,我们跟着导游一同参观,听导游讲解,丽娜拿出本子记录下来。参观了百床馆,那里摆了很多的地方特色的床。有些床刻了紫色的葡萄,意味着多子多孙。还有些床挂了三面镜子,用来照妖。最有特色的是那张千工床,更让我震撼。床一共有四进。第一进是存放女人的裹脚布;第二进是悬挂衣帽的;第三进是放马桶的;第四进才是睡觉的床。在床的上方还有供床公、床婆摆放喝茶器皿的小台子。从里到外,设计精巧,构思独特。有一块类似古钱币一样的挂件,在床前漂浮。我们有些纳闷,经导游解释,才知道它代表着“请勿打扰”的意思。看来,古镇的人也强调着个人的私密性。据说制作这张非同一般的床,竟然动用了一千名能工巧匠。然后来到了宏源泰染坊,里面高耸的架上飘逸很多染好的长布条。蓝白相间的色彩锁定了我们的好奇?我们争先恐后的跑去印染的作坊间里想看个究竟,蓝印花布是怎样在手工下做成的?只见墙边摆放着一排排镂空的模板,工人把模板放在织好的土布上,用石灰和黄豆粉搅拌后,均匀的涂抹在模板上,然后用靓蓝草里提取的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石灰和黄豆粉遮盖住的地方就呈现出白色。蓝印花布的花纹,由于是浆料,阴干后绽开形成的不规则的细纹,纹路自然和谐,曲雅大方,无一雷同,是任何现代先进机械印染所无法模拟的。这样的印染方法起源于汉晋年间,发展于宋元时期,能保留到现在的,只有浙江的乌镇和江苏的南通。 一股浓香扑面而来,以“白米、白面、白水”著称的乌镇“三白酒”,也是在自己家门口的作坊里酿造出来的。幽深的巷子,一直把我们引入到作坊的尽头。装酒的坛子依次摆放整齐,一个很大的蒸锅还残留着余温,涓涓的佳酿从蒸笼里流淌出来。几口大缸,加上关闭的发酵房。酿酒的所必须的程序和起码的工具一样不少,听师父说,基本的制作过程和大型酒厂几乎不差上下,只是他们发酵勾对的时间比大型酒厂要短很多,只需三个月的时间,周转率非常的快。喝上一口作坊里酿造出来的米酒,一丝浓香,清醇悠然飘洒在心间。古镇我去过多处,像乌镇这样原始的作坊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感慨的不是它原始的本身,而是在古老作坊做事的人的那种与世隔绝的平静、和做人做事的平和心态。 跟着导游到了民俗馆,了解了当地的习俗。它位于乌镇东大街财神湾,是一座展示江南水乡特有风情的场馆。这里通过节俗、岁俗、婚俗、寿俗、衣俗等几大专题陈列厅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的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向游客展示了水乡古镇沿袭了数百年的民俗风情和民间习俗。“乌镇俗尚气,好胜,贵节俭。富民不出境,土夫多才能,市业生理甲于他镇”。地处水乡的古镇民风淳朴,天时人伦、劳动生产。他们十分注重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和春节、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除夕等“四时八节”。现在民俗风情馆以大量实物、蜡像、图片等将满月、周岁、婚嫁、拜寿等各种场景在这里一一体现。这里重点介绍风情馆三大陈列厅。寿俗厅设在风情馆之首的“(竖心旁一个“享”)德堂”,这是根据江南民间祝寿风俗而设置的一座寿庆厅。大厅上悬挂一幅“福禄寿喜”的大红贺幛,下悬一幅“福禄寿”三星图和塑像,两侧挂有“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青松不老,日月永昌”等大红对联。厅堂中间设有案几和八仙桌,上放置“福禄寿” 三星塑像以及寿桃、寿面等贺寿品,两旁墙上挂有百寿图、百福图。以前人到中年尤其是逢九就要举办寿礼,在大厅布置寿堂,置大红绸幛、金书寿屏、寿烛高燃、香烟缭绕,宾朋云集,大摆寿宴,左邻右舍,分送寿面,场面热烈隆重。婚俗厅在寿俗厅之西,是民俗风情馆中最逼真的陈设,这里以腊像形式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婚庆场景。喜堂以拜堂为中心,正堂上方挂有“金玉满堂”大红贺幛,下面为一个大红双喜字,两侧有“百年佳偶今朝合,万载良缘此日成”、“玉镜人间传合璧,银河天上渡双星”、“百年好合”,“五世其昌”、“鱼水千年”、“花开富贵”等红底金字的贺屏或对联。正面设有条桌,上置龙凤花烛,两边有一对太师椅供双亲入座。周围还摆满了包括子孙桶等在内的各式嫁妆,整个喜堂充满着喜气。厅内用蜡像演绎着旧时拜堂成亲的情景:头兜红绸的新娘与喜笑颜开的新郎互牵红带,司仪似乎正在高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据导游说,以前的婚姻全凭媒婆一张嘴,婚礼之前,新郎新娘都没见过面,当天新郎会拿一把称杆挑开新娘的红盖头,表示称心如意。其实在乌镇香市等活动期间,这里还要进行实景婚礼表演,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场景往往成为游客尤其外宾们关注的热点。节俗厅在金家厅的第三进,这里通过一年中不同的节气展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俗。大厅中间挂一幅“松鹤图”, 靠墙设有条桌,上放一对精致的素花瓷瓶,前面用二张八仙桌拼成,上设“招财进宝”、“刘海耍金钱”、“月里嫦娥”等塑像,上插画有游龙图案的小彩旗,还有插着三支画戟的花瓶,寓“平升三级”。两侧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凤凰游宿十步九寻”的对联。在乌镇以前有中秋“烧斗香”习俗,每当中秋之日,白天去斗姥宫进香,晚上于庭院置香,陈月饼水果,以示祭月神。所以在这里的祭品(模型)中,有用彩纸扎糊一串上大下小的四方形斗斛,中间竖立一柱斗香、小旗,前燃对烛,展示“烧斗香”场景。在节俗两侧还陈列着12组当地传统节俗模型,如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祀祖、腊月小更等,每组雕塑前都有详细的中英文说明。在这些习俗中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等均为当地特有的乡俗,生动地展示了江南水乡风情。(因我的行程太仓促,没有时间详细考察,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 看了四个景点,已经是四点了,我说要回去了。但还有木雕馆,钱币馆,矛盾故居,修真观,翰林第(皮影戏),汇源当铺,江浙分府等景点没能去参观,实在是遗憾。出来时我们赶上了最后一班去嘉兴的车。丽娜是个急性子,但坐车都是算好时间,不会浪费一点时间的。今天坐的车全赶上了。呵呵! 来到嘉兴火车站,买了回上海的车票,可是没买到学生票。晚上八点的车,还有时间,我和她去看嘉兴的南湖,走了约十分钟,就到了湖边。南湖边上有许多人在游玩,还有很多人在钓鱼。在这傍晚时分散步湖边,觉得很是惬意。丽娜也说这个时候最好玩了,因为不用受太阳公公的考验。是啊,夕阳映照着西边,云都变成了红色,人们下了班,放松一天的心情,享受着美好的时分。在暮色下,烟雨楼像是笼罩着一层红雾,更加壮观。微风吹在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煞是好看。 最后我们打的回火车站,踏上了回来的路,在火车上又玩起了扑克,又看到了丽娜表演的单手发牌。 时间太紧,乌镇还有很多景点没去看,有点遗憾。但玩的还是很开心,我决定还要去乌镇,用另类的眼光看乌镇。乌镇是我唯一看了一次还想去的地方,但有些地方,例如海南,我去过一次之后,就不想再去了。 评论 (1) | |
原始链接:http://angkool.blog.sohu.com/53776630.html |
转自:7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