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学校组织党员到浙江参观学习,我们抽空拜访了桐乡的乌镇。这座千年古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17公里处,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市,东南与濮院、龙翔街道等毗连,东北接嘉兴市秀洲区。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
和其它江南水乡的小镇一样,乌镇宁静得像一颗珍珠。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使我们仿佛沿着时间隧道回到了古代,那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更使我们留连忘返。
导游带领我们沿街游览,大家兴致勃勃。
我们来到百床馆,这里陈列的是江南一带较为典型的木制雕花床。有清代的拔步千工床、双龙足雕花架子床、小姐床,明代的马蹄大笔管式架子床、红木雕花床,休闲实用型的罗汉床、嵌骨架子床等,这些床工艺极其复杂,制作精良,是木雕床中的精品。据导游介绍,一个千工床,手艺精良的木匠要做一千天,做好后,不能说卖给主人,要说是赠送给主人,当时是不能收钱的,但到春节,主人会送一个红包给木匠,里面钱数一定是床的价值。至于为什么不能说卖床,导游也吱吱呜呜,说不清楚。有一个小姐床上竟然雕刻着“双手揽进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的诗句,这恐怕真正是中国朦胧诗的先河了。
我们来到江南木雕陈列馆,里面陈列的大多是民国前后江南一带民间收藏保存至今的部分建筑木雕,多数是宫殿,庙宇,民居上的构件,有檀条、牛腿挑头、梁垫等,这些木雕选材广泛,整体部局合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刀法朴实,表现风格浑厚,装饰性强,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到江南民间习俗馆参观,这是由金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合并而成的,金家厅一进为寿俗厅,布置了乌镇人祝寿的场景。厅内陈列了寿堂、寿礼等做寿时的布置、物件和礼仪场面。第三进是节俗厅,乌镇一年中的重要节日活动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称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 三送灶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和陈列。第四进着重展示乌镇过年的风俗活动,如商家年初四的拜利市、接财神场景。而王家厅内是婚俗厅,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清末民初乌镇婚俗的大概。
我们到糕点作坊,乌镇糕点以姑嫂饼最有名,店主们介绍说此饼油润麻香,入口酥松脆糯,咸甜适中,不腻不寡,充满乡野滋味。我们在糕点作坊一边观看制作工艺,一边将刚买的送入嘴中品尝,其风味确实很独特。
我们又参观了米酒作坊,这里的米酒称三白酒,据说以白米、白面、白水做成,我们走到很深的院子里看酒的现场制作,那酒的味道实在是太土气了,我尝了一口,估计只能值三元钱一斤吧,但许多人掏35元买了一罐3斤装的这种土酒,恐怕是回去作为吹牛的材料吧。
我们到纺织和印染坊,这里出产的蓝印花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女人穿着特别庄重,导游小姐和女性店主都穿着这种布做的夹衣和裙子。几个老妇人在那里织布,但胸前挂着工作牌,我和她们聊天,她们很老实,说自己是在演示,不是真的织布,每月工资500元,同行的一个小姐要求学着织一下,被老妇人拒绝,但我们临走时,看到一个外国朋友在那儿亲手操作,老妇人在一旁认真指点。想不到,乌镇的人也“崇洋媚外”呢!作坊里还出售用蓝印花布做成的衣服、头巾、手袋、扇子及各种小动物等,许多小姐和年轻的男士在那儿购买。
我们到余榴梁钱币馆,这里收藏了很多古今中外的钱币,真可谓琳琅满目,最有价值的大概是“圣宋通宝”吧,此钱直径35.5毫米、重7克,有镏金痕迹,文字间有4个小孔,铸造于1103年5月。我不知道这位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钱币学会理事的余榴梁先生现在多大岁数了,因为导游也不知道,乌镇的导游真是很马虎。
我们还看了皮影戏,这种戏又称羊皮戏,始于春秋战国,是一种将羊皮或牛皮制作成人物、动物造型或者活动剪纸,由艺人用竹签棒将它们紧贴在背后透以灯光的白色影幕上操作,以此表演故事的民间艺术。一半以上的人跑到后台观看,因为前台的那种投影大家在电视上早就看得太多了。
我们在茅盾故居停留的时间最长,导游说因为我们是教师的缘故,其他职业的人都只会走马看花转一下。茅盾1896年7月4日生于在乌镇,其故居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为清代江南民居。茅盾自1896年7月4日诞生至1910年春离乡求学,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以后数十年仍联系不绝。故居里有先生于1934年亲自设计翻修的书斋、手植的天竹、棕榈。198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更名为桐乡市茅盾纪念馆。茅盾故居在乌镇是最豪华的民居之一,导游说他的曾祖父是嘉兴府的“税务局长”,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修建这样的房子应该不成问题的。故居东邻是茅盾的母校立志书院,现改为茅盾纪念馆。据说茅盾当年念书时都是学校打了预备铃才从家走,但从没有迟到过,因为只有一步之遥。
我们最后到文昌阁,这是古代读书人聚会的地方,读书人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而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读书人上楼,下人就在过道两旁的长凳上坐着等候。现在,文昌阁成了游客游玩的地方。
我们游览结束时,导游叫我们去购物,我看到许多古董之类的东西,大家都没有兴趣,或者说都不识货,便作罢。
离开乌镇的时候。我们真的有点恋恋不舍,如果在这儿住上几日,该多好啊!
网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