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上海游记 |
[游记]乌镇上海游记 |
2007-10-30 sina.com.cn |
前段时间单位RP爆发,突然给每人1K+的旅游预算,而且必须十一之前花完,经过部门激烈的内部讨论,终于将目的地圈定为上海和乌镇。 上海已经于2004年去过一遭了,这次去没有什么特别的激情,但是能够公费登东方明珠一次还是不错的,起码让我有了练习夜景俯拍技术的机会。 灯红酒绿的世界: 黄浦江夜色: 从263层的东方明珠下来,坐上了黄浦江豪华游轮,一圈坐下来,没有明显地感觉出100多的豪华游轮和1块钱的轮渡的区别。其实豪华游轮完全是表面功夫,从岸上看非常气派,坐上去也就是吹吹江风,看看夜景,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连预想中的茶水点心都没有,100多的收费有点宰人的味道。 船长号豪华游轮: 还是重点说说乌镇吧。 乌镇是刘若英、黄磊《似水年华》的拍摄地,同时S.H.E的最新专辑中的《中国话》MTV也是在此地拍摄,而电视广告最近也总是频频出现刘若英作为乌镇旅游大使的宣传片,片中刘若英那知性美的形象和乌镇融为一体,让人仿佛感受到江南水乡浓郁而古朴的人文气息,这也是我们将最后的目的地锁定为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乌镇总共花费3个小时,从水路到旱地来来回回走了3圈,总体感觉是,亮点还是有的,但的确是盛名难副。 想象中,乌镇仍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缭绕、让人魂牵梦系的地方,出发前,喜欢幻想的几个小女生甚至提出来要在乌镇自寻农家住宿,感受那种在鸡鸣声中起床、穿着拖鞋在街头巷尾逛的慵懒生活。这种想法一说出,我感觉随队的当地司机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我们后来才理解这种表情的含义。 乌镇景区分东栅和西栅两部分,东栅是开发已久的,西栅刚刚开放。我们下午抵达乌镇,先直奔东栅。原来景区只是一片被围起来的巴掌大的地方,里面人山人海,喧嚣嘈杂。为了体会一下水上的生活,我们花了80大洋坐了一艘木船,撑船的师傅赶命似的以不下60的时速将我们从河这头送到河那头,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单程已经结束,感觉有点划不来,赖在船上硬呆了一阵才不情愿地下船。 在船上匆匆拍摄的石板桥: 乌镇河道与游船: 乌镇被硬性开发出来做景区的痕迹非常明显。一方面,景区被规划成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和水乡风情区,很多老房子都成了门面卖东西,另一方面,其他不是商铺的房子里还住着很多居民,以老年人为主,跟一位老婆婆拉家常,她说被开发成景区后,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打扰,年轻人都搬出去了,年老一点的不愿意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房子,坚持还是住在这里,每天门口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要往里瞅几眼,根本无法享受安静的晚年生活。问及是否有补贴,这位老婆婆叹了一口气,说没有,而且因为这个,他们还跟旅游局和政府闹过事,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听到这里,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到这里来旅游,按理是给当地创造了收入,但是我却突然有了一种深深的内疚感,走在窄窄的街道上,看着两旁的房子里摇着扇子、以复杂的眼神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的老人,我想说声对不起,我闯入了你们的生活。 亮点出现在传统作坊区的百年糟坊,见识了像兵马俑一般规模的酒坛子,闻到了纯正的糯米发酵的味道,连蝴蝶也被吸引进来,醉醺醺地摇摇晃晃地在酒坛子之间飞来飞去。 见到了古老的纺车: 本来想看夜景,结果5点清场,要看夜景还得去西栅重新买票,算了,估计也是不过了了。这时不知谁问了一句“谁要住这来着?”引发了一阵哄笑。 总结一下乌镇某些地方拍出来的风景还是不错滴,我把这张做了桌面: 在上海坐火车之前,约出了娜娜同学,一年多未见,老大扎起了长长的头发,女人味了很多。聊了一下午,感觉老大还是这么会生活,这趟来得也值了。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efcb14f01000aun8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