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江桐乡乌镇游记 |
[游记]浙江桐乡乌镇游记 |
2007-07-29 live.com |
浙江桐乡乌镇游记 今年国庆的假日我将一览江南水乡古镇---乌镇的风光。赶早我和伙伴坐上旅游团的大巴,没有行装,身外之物,更是无瑕顾及。车子穿行在城市的街道上,看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看渐渐远去的高楼大厦,心竟然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解脱,更多的是喜出望外。在拥挤的城市里呆得太久了,连呼吸都觉得有些不顺畅。当车行高速路上眼前出现一片绿色的田园景象时,多日来的沉重感竟然也渐渐远去。感激自己的选择,感激自己的理智,听上一曲我忠爱的歌,我心当放飞于天空的湛蓝。正当沉醉于这满目风光时,一位同行者发出惊讶声,他在对宽广而庄严的太湖发出感叹,窗外看去迎面扑来的是太湖面上的烟雾,太不可思议了!这是我平生见过最雄壮的景观,我为此而震撼。整整五个小时的路程虽时而有着丝丝困意但毫无松懈…… 目的地到了,下车深呼吸下异地的空气,也许是心理因素,感觉这里的空气也是格外的与从不同。导游小姐开始对乌镇做概述,而这时的我早已耐不住好奇心,仅三心二意的听了些:“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乌镇不仅是浙江有名的水乡集镇,而且成了国内外研究茅盾著作的专家学者向往的地方。相信不久的将来,乌镇将更添秀色”。随着导游的解说我们已过了正大门,放眼看去,不禁让我想起马致远一首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当然了我此时的想法与作者思乡、倦于漂泊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因眼前这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景象,我是在寻找更完整、更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它,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沿途走去,看着这里上演的最原汁原味的纯朴乌镇生活。感觉新奇极了!老茶馆是乌镇不散的早市,原因就在于它是附近一带老年男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是国庆节,中外游客聚集,因此老茶馆的生意甚似火爆,老掌柜的乐开了花。继续走着,沿街到处是河埠廊坊,各式各样的小饰品、布包、布鞋、布头巾等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其主色调是白蓝相间的花碎布。看着大伙儿都买个布头巾模仿扎着,我也学着,模样特别滑稽。首饰盒、挎包通过精挑细选也选到所忠爱的。休息片刻,进入庙堂跪拜了十二生肖的代表神像。这个小镇虽是景点,可仍然是个偏僻落后兼有点迷信的地方,烧香拜佛、卜算命运、得知姻缘,就连一向反对迷信、不信命运天注定的我也随大流凑热闹。一番“折腾”后,走进深宅大院,块块高檐木扁,座座相依阁楼,在眼前频繁出现。刻有“水龙会”的木扁,导游小姐详细说明——这名为“水龙会”的地方相当于如今的“消防局”,是旧时用以灭火的管理部门,屋内陈列的各式稀奇古怪的灭火工具,独具特色。联想当代消防设备,感慨万千。 驰名中外文学论坛的名作家茅盾,众所周知,其故乡便是浙江桐乡乌镇。茅盾故居是我国近代常见的传统木构架的民居建筑,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前后有两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间平房为茅盾的卧室、书房和会客室。屋边有一小庭园,内栽植各种树木,树名我尚未得知,但都非寻常所见。书房虽处于市中,却是个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的地方。后一幢是两层小楼,用作厨房、饭堂、起居室外。导游说茅盾故居作了全面维修并对外开放,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着一一参观了染布坊、酿酒坊、还有那绘声绘色的戏剧表演,颇有趣味。 三个时辰的跟团行动后,自由活动,我和伙伴嘀咕埋怨着没时间买个够。想到大巴上导游说的桐乡乌镇的传统名点——姑嫂饼,据说距今100多年前,它是因民间姑嫂二人斗气而成此名,具有油而不腻、甜中带咸的特点。我俩迫不及待用二十元购买了两盒。桐乡在全国有“菊花之乡”美誉,杭白菊又称甘菊是乌镇又一特产,据卖主介绍:目前开发的产品有:菊花白酒、菊花晶等,其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畅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说实话明知和我们常喝的菊花茶无一二,经过导游介绍也买了些,必竟是特产。最后购买的是乌镇有名的三白酒,由于有一定的重量,我俩各提了一小坛。此时即使天气有些闷热但心境也同样乐在其中。就这样乌镇一日游即将结束。 坐在返回的车上,心中却多一份眷恋,的确乌镇不愧是江南水乡古镇,虽历经沧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游遍四周,到处都是这样的基调。 有人说江南是水做的,今天我得到了验证,尤其是那“小桥、流水、人家”,因为有了流水就有了生命,整个乌镇也散发着无穷的活力。相信这一切已成为我生命中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2005.10.21) |
转自:http://dhh19830117.spaces.live.com/blog/cns!275D0CBB77A0AA3A!115.entry4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