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观一线潮游盐官 |
[游记]观一线潮游盐官 |
2008-05-22 sina.com.cn |
大约二点二十分左右,观潮的人开妈聚集到占鳌塔前,这里是观潮的最佳位置。我第一个看到在线塘江东面先出现了一条细如银丝的白线,便喊潮来了。可身边的人却都没有看到,我想我一定是用第三只眼看到的。那条白线横亘于天地之间,断断续续。没多久,白线变成了一条白色绸带缓缓飘来,一阵刷刷的聚雨声也随风而至。“潮来啦!”人群开始涌动,争相拥挤,踮脚远眺,这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幅景色。潮似一条咬龙腾空而起,游于江面,时而龙身藏入江水之中,时而首尾于江面之上,并缴起巨大浪花,游人无不为之喝彩,当潮水来到占鳌塔附近,本来起伏不停的蛟龙又忽变成一条白色水墙,直冲对岸,形成壮观的“盐官宝塔一线潮”。顷刻,水墙已到了眼前,犹如雪山飞驰,万马奔腾,发出惊天动地的震憾。山在移,地在动,人在晃,江在飞,一幅惊心动魄的场面,使人永远难忘。正当你感叹大自然神奇之时,这巨大的涌潮已从眼前飞驰而去,留下波涛翻腾的满江浊浪。 遗憾的是今天不是大潮,潮高仅有米余。 出观潮胜地公园,往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即清代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转工部尚书陈元龙故宅。它坐落于盐官城内堰瓦坝,始建于明代晚期陈元龙曾祖(陈与相)时。陈元龙拜相后,将它改建扩大,并把大门改为竹扉,又增建了“双清草堂”和“筠香馆”,有皇宫内院之气派。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世称广陵相国,亦称海宁相国,清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故其故宅俗呼“陈阁老宅"。这座当年的宰相府第,现尚存正路轿厅、东偏房祠堂、寝楼、双清草堂和筠香馆。其他“百桌厅”、“爱日堂”等主要建筑均已毁废。尚存占地面积4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轿厅是老宅的大门,北向临河,气势森严,而走进大门内所见的建筑,皆倒置为南向。东路第一进是陈氏家族祭祖的祠堂,其南有楼三间,是陈家下人的寝楼,寝楼前划有高墙如屏,今墙圮未复,可见小厅三间,安澜园废后,园内有“筠香馆"匾曾移置此厅,故今以筠香称之。厅前有假山数叠,名木几株,流水一脉,并有曲桥南通“双清草堂",园虽小而曲桥流水,山石卉木各具,环境幽静典雅。 陈阁老宅的门前有一块牌匾,上书“海宁陈家”。海宁陈家缘“科举取士”,陈家中榜频仍,或兄弟、父子、叔侄同榜,而至少在清代中叶以前声震朝野。此后又因有“乾隆皇帝是陈阁老的儿子”(狸猫换太子)一说更使妇孺皆知。 明清两代,陈家共得进士及第32人,位在宰相者(大学士俗称阁老)3人,官尚书、侍郎、巡抚等一、二品大臣者13人,卿士、道府以下各登仕版者逾300人。科第仕宦之隆盛,海内稀有。陈家之显贵,起于明朝,入清以康熙朝最盛,雍正朝次之,乾隆朝渐衰,仅在清初这短暂的150余年中,便有顺治朝宏文大学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陈之遴以及工部尚书陈敱永,康熙朝礼部尚书陈诜,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陈元龙,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陈士倌等这样的大官僚。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55a88010008zz.html3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