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塘游记 ... |
[游记]西塘游记 ... |
2007-07-16 yododo.com |
西塘游记 看过碟中碟3后,在电影最后的部分,阿汤哥在一个古镇上,时而白墙黛瓦间的跳跃穿梭,时而在一个长廊间飞速狂奔,大秀“蹩脚”中国话。片中这个古镇的风景倒还不错,让人不禁有些向往,上网查询后知道这个地方就是西塘,在上海边上,交通还算方便,于是在9月初便携友去了那里。火车到上海,乘地铁到上海火车南站,乘了一班到嘉善的火车,价钱不贵10多块,一个小时不到就到了嘉善[这嘉善是西塘的县城]然后在火车站的边上有汽车站,花4块钱就可以到西塘了,一路上路况不错,挺现代的一个江南城市,到了西塘叫了三轮车花了3块[2人]就可以到景区了。来到景区便是满眼古色古乡的建筑,如果说到了迪斯尼就象到了童话世界,这西塘古镇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时光逆转了数百年。 首先跟着导游来到了石皮弄这个景点,踏上那石板铺砌的弄巷,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因为这里到处蕴藏着一种宁静的气息。狭长的弄巷两旁是高大的风火山墙,摸索着居然走到了石皮弄口,不觉会心一笑。早闻此弄大名,石皮弄有江南第一弄之称,全长不足百米,由160多块石块铺地而成,弄口最窄处仅0.8米,旧时是供大户人家的男仆行走的通道。顺着石板往里走,感觉阴森逼仄,天地在此连成一线,正疑石弄深处无去路,抬头看见静僻处有一酒家,名静怡轩,幽幽石弄,酒香飘飘,真是绝了。 转出石皮弄往北,见一拱如月的石桥,这便是环秀桥,站在桥上,西塘美景尽收眼底,只见小桥流水,青瓦粉墙,处处绿波荡漾,家家拥水入影,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市河水网纵横交错,街衢弄巷临水相通,枕河人家,船橹咿呀,犹如一幅浓淡有致的水墨丹青,触目所见,如诗如画。 沿市河连绵千米的就是西塘古镇保存完好的烟雨长廊,堪称西塘一绝。长廊有的濒水而建,有的穿堂过室,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长廊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漫步其中,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一拱如月的石桥———环秀桥,站在桥上,西塘美景尽收眼底 连接长廊的有一座送子来凤桥[好象是现代重建的],据说初建于明崇祯十年的1637年,采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特有的建筑形式———复廊,古称晴雨桥,后亦称情侣桥,寓意情侣走过此桥,婚后必生贵子。步经此桥,觉得十分有趣,但见复廊下一桥分两边,原来古时是按男左女右通行,男走的那边是石级,女走的那边是斜道,因为古时女人穿裙裹脚,不宜跨步上石级,故此造成斜坡道。步上石桥,不禁感叹:早在远古的唐朝,便有如此人性化的建造设计,可谓匠心独具。桥对岸,与明清建筑浑然一体的是一座水上戏台,白天用于唱戏,晚上用作泊船码头,如不是刚赶上戏班在唱戏,还真想不到这是一座戏台。 旅馆在石皮弄内,就在静怡轩边上,取名王宅雅居。据老板介绍,本旅馆由清代王宅书房修缮而成,整体看来不失明清建筑风格,比较宽敞明亮。而老板本人更是王宅后人,已是第23代了[老板叫王志强,电话0573-4566279]。旅馆房间较多,独立卫浴,设施也比较齐全,在楼上的客房便能看见种富堂的顶,俯瞰古镇别有一番风情。 晚饭后,老板担当起了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到种富堂周围的房子去看了看,由于是王宅后人带路,让我们看到了不少一般人难以入内的民居详情,收获不小。追溯西塘悠远的历史,从明代万历年至清末的400余年间,就有名姓记载的进士19名,举人81名,不少历史上的名人雅士都在西塘留下足迹,战国时期的伍子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元代诗人钱帷善等,古老的历史,营造了西塘深沉、幽雅,意境绵长的文化氛围与生活气息。话说着而日渐西沉,河边老房子外的马灯亮起来了 ,闪烁的灯火,在黝蓝的夜中显得格外明亮。夜色如水,乘上夜游的小船,青衣布衫的船夫,轻轻摆动船橹,低声吟唱着江南小调,歌喉轻展,婉转动人。夜很静,静得只有那歌声、水声,在这早春的寒夜,充满着安详而让人感动的气息,飘飘渺渺,轻轻扬扬,仿佛超然世外…… [添加回应] |
转自:http://www.yododo.com/blog/5a7400ea11a6c4ff0111a704914a004f2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