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波绍兴游记 |
[游记]宁波绍兴游记 |
2007-07-27 yqzgs.com |
宁波 绍兴游记 绍兴、宁波--游记 3月7日清晨6时许,我们乘坐的丰田面包车驶离市区,因为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的缘故,车上坐的都是清一色的女性. 汽车经轮渡上岸,约一个多小时就到苏州境内,驾驶员对这一带地形显然很熟悉,没多少功夫车就驶上沪宁高速.在苏州城外转道驶向沪杭高速,嘉兴这个浙江的门户就是我们此次行程必经之地.由于前几天一直是阴雨,这时太阳已渐露出笑脸,仿佛是向我们致意呢.车上游客也因此而兴致勃勃,其中年事最高的是81岁的马妈妈,她正好是绍兴人,离开家乡已有60多年了,故地重游对她来讲可算是一大快事.杭州过后,绍兴---我们旅游的第一站就到了,手机联系好当地导游陈小姐后,我心里踏实多了,按她的约定,我们车子直开到市区中兴路,过了四个红绿灯右拐就到了鲁迅故居.沿途可见三三两两的三轮车夫头戴毡帽,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劳动人民的形象. 提起鲁迅,绍兴人倍感自豪,因为现在到绍兴来游玩的客人大多是冲他而来,以至于闻名遐迩的沈园、大禹陵、兰亭、越王台等景点反而显得冷落多了。这里还有周恩来的祖居,民国教育总长,兼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故居,可以说,称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毫不为过。我对鲁迅故居印象最深的是他家街对面的三味书屋,他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乡度过,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味书屋中聆听私塾先生的教诲了。据说,他的先生寿镜吾是当时绍兴城中颇有名气的,中秀才后一直没有考过功名,在家乡培养了不少的人才。没到绍兴时,我总认为三味书屋是鲁迅家的,其实不然,它只是私塾先生家的一个授课的普通屋子,当中一张八仙桌,两边一字排了四张太师椅,说是先生用来会见客人的。再往两边是零散摆放的形状不一的书桌和椅子,那是学生们从各自家中带来的。其中靠南壁的一张就是鲁迅用的,他的童年乃至少年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刻苦学习的。最使人不能忘怀的是一个从他桌上拓下的“早”字,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据说有一次他因故迟到了,先生批评了他,为此,他立下决心—再也不迟到而亲手用小刀刻下的。 绍兴的传统格局是一河一街一民居,我这次来可算是真正领教了其风格。在绍兴,过去有地位的人家都是以“某家台门”来称居住的屋子。如鲁迅家就称为周家台门,而且因他家分新旧两处,故又分为新周家台门和老周家台门。在鲁迅老师寿镜吾家门前石阶下有一条静静的小河,坐上乌篷船大约10分钟就可以到达著名诗人陆游留下《钗头凤》和千古爱情绝唱的宋代名园——沈园。有趣的是在我的想象中,这船的橹是用手摇的,其实不然,它是船公用右脚划动(船行驶的动力),而行驶方向则是船公手握类似我们这儿划船的桨板左右控制的。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来到绍兴城最具典型的八字桥,这里的民居临河而建,一般人家前门是街,后门就是河了,那街是给主人出行乘坐轿子用的,河边就是家中的仆人洗刷及乘船出行的通路。沿着一条小河,我们步上八字桥,只有向南一面,桥是呈八字形的。桥栏杆上晒着绍兴人引以为豪的霉干菜,这霉干菜可以是好几种菜腌制而成。有意思的是,当时是下午2时许,一些上了年纪的绍兴女人聚在一起诵经,因我对佛教略知一二,也能听懂一些绍兴话,故她们那抑扬顿挫、绍兴口音浓重的“南无阿弥陀佛“之音一阵阵传来,颇给人一种对佛虔诚的感受。 咸亨酒店就在鲁迅故居旁边,一种老式的三开间屋,门前立有孔乙已的塑像,人们在那花三块钱便可买到一包茴香豆,还有人在那里站着品尝一碗真正的绍兴黄酒,就如同置身于鲁迅笔下那些穿短衫的工人了。 时间尚早,导游带我们又游了东湖。据说这东湖是几千年来人们不断挖山不止而成的,湖底下原来就是一座山,现在一分为二,一半成了现在的湖了,整个湖呈月字型,最深处可达30多米,这里有山有水,风景堪称一绝。 因早上起得较早,又身任导游之职,一天下来,我也觉得够累的了。客人晚餐后相约上街逛夜市去了,我和驾驶员洗好澡便蒙头大睡,两人一觉睡到早上7点方醒,顿觉浑身轻松。 从绍兴到宁波,汽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约莫1个半小时便来到宁波的奉化,这里位于宁波市西南二十公里,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据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是今天的溪口。又因溪口镇是蒋介石的故居,蒋经国也出生在这里,有不少的人文景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上还有浙东名瀑千丈崖和徐凫岩, 更为溪口增添了几分妖娆。 下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山清水秀又一村”的溪口镇,说真的,这里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因为不管怎么说,这老蒋也是算是一个人才了。 整个蒋介石故居都是在一座名叫“武岭”的城门里,进得城门,里面有丰镐房、文昌阁、玉泰盐铺、蒋氏宗祠等历史遗产。据说蒋介石家祖父辈上为三兄弟,根据史料记夏、商、周来分,蒋是老三也就是姓周的后人,到他父亲去世时,玉泰盐铺分给了他的胞兄,他自己分得丰镐房三间。蒋的第一夫人(原配)毛福梅一直是丰镐房的主人,蒋离开溪口后,将此房交于她管理,她也就是蒋经国的亲生母亲。1939年日军轰炸溪口,毛氏被炸死在丰镐房的后门口。蒋经国得知恶讯回家后,一步三瞌头地来到他母亲遇难处,用嘴咬破手指写下“以血还血”的血书,至今这块碑还在。文昌阁是宋美龄来溪口时居住的地方,在日军轰炸中也夷为平地,现在的建筑是后人按当时的原样重新翻造的。 到了溪口,没有不到蒋母墓的,此话还真不假。宁波人孝敬父母是有名的,蒋介石对自己的生母王采玉也是如此。这王氏原本嫁于他人,并生一子,谁知一场瘟疫夺去了父子的生命,旧时女人年轻守寡是不吉利的,所以王氏有家不敢回,便出家带发修行,做了尼姑。后来她听一老尼点拨,说是她应再嫁,命中还有一子,并可能会成大器。于是她就让在玉泰盐铺打工的表兄说亲,嫁给了蒋的父亲,当时蒋父正好两个夫人刚丧,见此便同意了,王那年23岁,蒋父已45岁了。在蒋长到9岁时,蒋父就死了。蒋母墓在离镇不远的山头上,从山脚开始,有很整齐的石台阶沿山而上,并很有规则的,它是三个小台阶,就有一个约2米的平台,我想,这主要是为减少登山者的疲劳吧。墓就在山的半山腰,也不是很豪华的那样,但是值得一睹的,也就是那碑文是由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 溪口的旅游特产是芋艿头和水密桃,还有千层饼。芋艿头我倒是随处可见,还有那刚出炉的千层饼,我一下子就买了二斤,咸的是带绿色的,白色则是甜的,这绿色是掺加了一种叫海苔的海产品,饼虽说和我们南通的脆饼相似,但比脆饼还要酥,因为它毕竟号称千层饼吧。由于季节不对,我们没能吃上水密桃,这也可能算是我此次游溪口最大的遗憾了。 新民 写于二00三年三月十二日 |
转自:http://www.yqzgs.com/bbs/lt/dispbbs.asp?boardid=30&id=5182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