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波天童寺自助游攻略_住宿 |
[游记]宁波天童寺自助游攻略_住宿 |
2007-07-29 fqhua.com |
挺拔。至今塔前有许多圆形石头,外白内黑,传说是巨蟒所食馒头的化石,当地人称之为“石馒头”。传说唐代这里总有巨蟒伤人,天童寺的主持每天送馒头给巨蟒,并亲自说法,使巨蟒脱离兽身。所以建塔纪念。 再往前行,就到了“清关桥”。清关桥下,溪水潺潺。过松径,穿竹林,跨关桥,眼界豁然开阔,“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的天童寺就呈现在眼前了。 走到寺前,就见一泓澄清如镜的池水,这是寺里的放生池。因花费两万多人工开掘而成,称为“万工池”。门内也有一池,站在池边池,可见千峰倒插,天光云影,周围景物倒映水中,怪不得称为“双镜池”,这里是天童十景中的“双池印景”。池前有七个佛塔,一棵巨大的古枫树使人感到古刹的历史久远。 一眼望见寺前的照壁上有“东南佛国”四个大字,十分引入注目。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应该是和佛教分不开的,所有的名山大川几乎都是佛教圣地。难怪每次旅游都离不开看庙,如不了解其历史和典故,真的是看个热闹了。据介绍,现在的天童寺基本保持了明代格局。当年明太祖册封天下名寺,赐天童禅寺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朝时,天童寺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闵寺、常州天宁寺共称为“禅宗四大丛林”。 照壁后即是天王殿。天王殿规模很大,正中供奉着欢天喜地的弥勒佛。佛龛的门柱上有一幅由明旸法师书写的对联: 深具慈忍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 广结欢喜缘,满腮含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也许诉说了佛教的真谛,但愿世人也能有这样的心胸。殿内左右两旁分列着高大的四大天王塑像。多闻天王、增长天王面深蓝色、广目天王面红色、持国天王怀抱琵琶,面如常人,身着金盔铁甲,神态威武,气势不凡。弥勒佛背面是护法神韦驮。 寺庙是依山势而建,逐级高升,庄严而大气。向上走就来到大雄宝殿。上书“佛殿”两字,是明代建筑。殿前有两株与殿并寿的苍挺古柏。这殿是重檐歇山式,是寺内规模最大的殿堂。殿正中供奉着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佛都高达十几米,他们坐在莲花座上,双手向上置于膝上,面容和蔼。迦叶、阿难二尊者侍立在释迦佛两侧。大殿两侧是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泥塑镀金坐像。殿正中悬挂着雍正皇帝御书“慈云密布”匾额。佛殿前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等。 这次到江南,最大体会就是清朝皇帝的治国韬略确实不凡,走到那里都可看到这几位皇帝为寺庙题字、出资修庙的善举。他们把汉族统治了那末多年,是和他们一直推崇佛教,安定民心分不开的。佛的背后是海岛观音壁雕像。这里香火很旺,来烧香的人都是在殿外向四面拜过,再进来叩拜。我不太懂佛教礼仪,也不知道这些人心中在想什么,只希望佛真能带给人平安和兴旺。也不枉这些信佛人的虔诚了。 顺着山势,佛殿错落有致。佛殿上面是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法堂上层为藏经楼,可惜的是,天童寺历代珍藏的大量经书,其中许多是珍本、孤本,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这是不可挽回的一大损失。堂西为罗汉堂,内层高1.5米的十八罗汉石刻像碑,是在民国初年竹禅和尚摹五代前诗僧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刻成的白描。刀工精细,形象生动,是相当著名的。文革期间,寺僧用石灰把它们填满,故未遭破坏。所有殿堂楼阁都有长廊连接,只要一进寺门,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走湿路,就可到达寺庙任何一处。真是设计精巧,独具匠心。中轴线西有佛祖殿、选佛场、禅场,后有东桂堂,西为大鉴堂,也叫方丈殿,供方丈升坐和设大型佛事和道场之用。中轴线东有一钟楼,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zj/1326_2.html8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