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天之行(四) |
[游记]西天之行(四) |
2007-07-31 163.com |
出 轨 [游记]西天之行(三) 字号: 大 中 小 [游记]西天之行(四) 8 其中一个老板在饭馆宴请我们。 饭馆在一条断头街的尽处,举目远眺,夕阳西下,贺兰山横在我的面前,岳将军,气壮山河,鏖战在此。“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花木兰跃马而上,聘驰疆场。白居易说:“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虽见不到燕山胡骑金戈铁马,心中却有另一番滋味。聊作打油诗一首,答谢这次西天之旅: 三月风沙如山移,口袋落沙嘴衔泥。 胡杨不青春不知,人入西夏在梦里。 我们喝的是鲜卑(蒙古)产的一种烧酒,老乡入乡改俗,盘子里装几个小巧灵珑的酒盅敬酒,千里相遇,卿卿有加,自然其乐融融。酣间,酒厂的歌手为食客助兴,其实是厂商一种(精神)贿赂。一男二女,穿斜襟民族衣裳,皮色眉目与我们蛮夷不同。从理论上说,世界三大人种,除了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我们亚洲都属于“蒙古人种。”但她们的皮色、眉骨和眼瞳与我们有着较大的差异,亚洲“蒙古人种”的脉系,如果不存在主脉和支脉她们可能与其它人种混血了。 我乃老大自居,蒙古歌女递上一银杯的酒,大家说先献给我,我一饮而尽,左右一片讪笑,说我;“不应该喝下去的,要等到男歌手歌即将唱完,并用手指头蘸酒,向诸位的脸上弹去,以示为人祝福,才能把它饮尽!”我只好白白的喝了这一杯。在飞扬的电子琴的伴奏下,她们唱得确实很好,虽然不知道“胡笳十八拍”的韵味,也不知道唱的歌词大意,弦外之音,透露出蒙古文化的背后,她们是一个自由而奔放的民族。 9 驱车去游沙湖,见塞上江南,碧波汹涌,闲栓在岸边的游船在互相撞击,据知情人说,管理沙湖有六百人员,此时尽藏。满目沙风凛冽,飞砂走石,黄天衰草,只好放弃游湖。又见政府领导人在此题“沙湖”两字。大江南北,不管是发廊酒家、楼堂馆所、佛教圣地,除非少了一部《四库全书》,新中国再度出现到处涂鸦的“乾隆”式的皇帝。污迹,政绩?国宝,墨宝乎? 我同余君在宁夏工作的同学谈天,从版图上看,宁夏的存在极不自然,内蒙古与甘肃两地区,完全可以把宁夏分掉。诸多人说,回族人的饭可以吃,但心里话不能讲。我虽没有与回民交往的经验可谈,“汉民之间,难道可以推心而置腹吗?”遗憾的是,农村老百姓家里没有去住一晚上,其次不到黄河听溅溅。 10 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2004年3月12日 [游记]《西天之行》系列文章链接地址: [游记]《西天之行》(一) [游记]《西天之行》(二) [游记]《西天之行》(三) [游记]《西天之行》(四) |
转自:http://lyl65282965.blog.163.com/blog/static/478028200611139337470/3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