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育王寺游记_无尽灯论坛_国际易讯社区

[游记]阿育王寺游记_无尽灯论坛_国际易讯社区

2007-09-02    yxun.net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区以东16公里太白山麓华顶峰下,是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是我国禅宗

名刹“中华五刹”之一。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至今已

有1700多年历史。

阿育王寺在我国佛教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

是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中外。舍利塔安放

在金碧辉煌的舍利殿内7级石塔之中,塔后有释迦牟尼卧像。舍利殿上挂有宋高宗御书“佛顶光明之塔”和宋

孝宗御书“妙胜之殿”匾额。

阿育王寺规模宏大,殿堂巍峨。有大佛殿、舍利殿等建筑600多间,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寺内完整地

保存有“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撰的《宸奎阁记》碑和宋状元张久成撰书的“妙喜

泉铭”碑等众多的文化古迹。

阿育王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珍藏着一座名闻天下的佛祖舍利宝塔,是国内

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阿育王寺气宇宏大,结构古朴,集建筑、雕刻、园林、绘画、古迹名胜之大成,尤其是舍利殿里的舍利

塔,塔内供奉镇寺之宝佛舍利,深为国内外旅游者及佛教徒所向往。 

---------------------------------------------------

很遗憾,没有见到世尊真身舍利,问小和尚说是移放到藏经阁去了。同去的一位游客说,上次他的老板也来过这里,跟方丈讨近乎,因此得以一见舍利,那颗舍利真的放光耶!失望之余,我心想,不虚此行。因为我追寻到了大慧宗杲大禅师的遗迹和遗风,今天我已安住在禅师开示的世尊正法之中,只要今身努力,不仅能见到世尊真身--法身如来藏,也能见到世尊之法舍利---般若智慧呢?

zwz0099

2006-5-8 21:43:42

释宗杲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微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并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於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於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为南嶽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著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蕴闻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於《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於《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於《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於卷末。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height=400 cellSpacing=0 width="100"><TBODY><TR><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130: " vAlign=top>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字昙晦,号妙喜,又号云门。俗姓奚,宣州(安徽)宁国人。

十七岁,出家于东山慧云寺之慧齐门下,翌年受具足戒。先后参访洞山微、湛堂文准、圜悟克勤等师。宣和年间,与圜悟克勤住东京(开封),大悟后,乃嗣圜悟之法,圜悟并以所著‘临济正宗记’付嘱之。未几,令师分座说法,由是丛林归重,名振京师。靖康元年(1126),丞相吕舜徒奏赐紫衣,并得‘佛日大师’之赐号。

绍兴七年(1137),应丞相张浚之请,住持径山能仁寺,诸方缁素云集,宗风大振。绍兴十一年,侍郎张九成至能仁寺从师习禅,偶论议朝政;其时秦桧当道,力谋与金人议和,张九成则为朝中之主战派。秦桧大权在握,竭力斩除异己,师亦不得幸免,于十一年五月褫夺衣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阳),其间集录古尊宿之机语及与门徒间商量讨论之语录公案,辑成‘正法眼藏’六卷。

绍兴二十年,更贬迁至梅州(今广东梅州),其地瘴疠物瘠,师徒百余人毙命者过半,然师犹以常道自处,怡然化度当地居民。绍兴二十五年遇赦,翌年复僧服。二十八年,奉敕住径山,道俗慕归如旧,时有‘径山宗杲’之称。

师辩才纵横,平日致力鼓吹公案禅法,其禅法被称为‘看话禅’(即以考察公案、话头而求开悟之禅法),此与宏智正觉之‘默照禅’相辉映。

晚年,住径山,四方道俗闻风而集,座下恒数千人。孝宗归依之,并赐号‘大慧禅师’。隆兴元年八月微恙,十日亲书遗奏,又书遗偈,掷笔委然而入寂,世寿七十五,法腊五十八。谥号‘普觉禅师’。遗有大慧语录、正法眼藏、大慧武库等书。嗣法弟子九十余人,较著名者有思岳、德光、悟本、道颜等。

[明高僧传卷五、大慧年谱、嘉泰普灯录卷十五、联灯会要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九]

</TD><TD width=16></TD></TR><TR><TD>

注:阿育王寺向南七公里就是天童寺,即是宏智正觉大禅师之驻锡之地也。看到天童寺的指示牌,我仿佛看到那个夜晚,大慧宗杲大禅师急急忙忙走在为宏智正觉禅师了理后事的崎岖山路之中的身影。

顶礼大慧宗杲大禅师!

</TD><TD vAlign=bottom>

</TD></TR></TBODY></TABLE>

信愿.行证

转自:http://bbs.yxun.net/Archiver.asp?ThreadID=2354568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