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万松书院游记 |
[游记]万松书院游记 |
2008-06-10 sina.com.cn |
2008 天气晴好,和一个陕西老乡约好去万松书院。 约在一公园处碰头,然后徒步三站就到了。 老乡是宝鸡的,而我父亲年轻时在宝鸡工作,妈妈曾抱着几个月的我去看望父亲,据妈妈说,那时的我恢常漂亮,脸儿鼓鼓,眼睛大大而明亮,人人见了夸漂亮,捏我粉脸蛋儿。唉,现在丑了,古人云:小时漂亮,大时就丑啦。(我自己说的,非子曰) 我们沿着西湖边走,天气不冷也不热,微风轻抚,春面不寒杨柳风哦。 一直走,终于看到了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曾是明清时期杭州地区最大书院、浙江最高学府的万松书院,(相当于浙大,呵呵)更因晋代梁山伯、祝英台在此“同窗共读整三载”的美丽传说而闻名。不远处的长桥是他们“十八相送”的饯别之处。 万松书院因取自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诗意而命名的。 用公园卡进去,已近中午了,人不多,拾级而上,远远看见一个品字型的牌坊。中间是万松书院,左右是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 据说万松书院是杭州的父母们为工作繁忙 殿上供 美好的愿望和梦想,然 沿着山上走,是一大片怪石嶙峋,犹如到了苏州的狮子林,找一块巨石坐下,正午了,空气里隐隐的是隐藏于石头下的音响飘出的《梁祝》,先是小提琴版的,又是钢琴版的,最后是古筝版的。 小提琴的如泣如诉,钢琴的叮叮淙淙,古筝的 在此时,此刻,这次第,在梁祝共读书的地方,山风轻拂,听梁祝的乐曲萦绕在耳边,该是何等的心醉。 传说当年浙江上虞祝家庄有个女孩名祝英台,小名九妹,她一心想到杭州求学,其父祝公远拗不过爱女的要求,同意英台女扮男装,并由丫环银心扮作书童相随从,来到杭州,邂逅来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青年书生梁山伯与其书童四九,梁祝两人谈得投机,当场结拜为兄弟,这就是“草桥结拜”。 两人来杭州就读于万松岭的万松书院,同窗三年,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性。后来,英台接到家信促其速归。英台钟情于山伯,但又不便明言,只好将白玉扇坠请师母转交山伯,作为爱情信物。别时,山伯送行,一路上英台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未悟。两人行经凤凰山时,祝英台表示家有小九妹,愿为山伯做媒,望他早来祝家,这就是“十八相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a4d9f5010092uc.html3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