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洲游记之江西景德镇 |
[游记]九洲游记之江西景德镇 |
2008-06-27 sina.com.cn |
九洲游记之 江西景德镇 2002.3 在经历了事业与感情接踵而来的打击之后,很多事情看得透了很多,也同时有很多事情似乎更加迷惑。不过在这样压抑的心情下能够有机会到外地换一下环境,虽然是为了工作也觉得很高兴。 景德镇,每一个人在听到这个地名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陶瓷。为了更详细了解这个地方,拍好片子,我仔细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景德镇的地理位置到这里的气候,从其历史名称的更换到2004年的千年庆典…都粗略地有了大致的认识。 飞机降落在景德镇的机场首先感受到的是完全不同于北京的湿润的空气。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这就是江南春季的特点吧!我并不知道来机场接我们的什么人,只是坐在车里看着沿路的景色。泥土的红色和稻田的绿色形成视觉上的冲击,车子在前进,我不由得想起了到海南时的情景,对比着不同的心情,回忆着两年来所发生的事情。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用理性管制着感性,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不要太痛苦,所以我很快拉回了自己的思绪,告诉自己要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 我们入住的合资宾馆应该算是位于市中心的位置。放好行李后,几个同事首先考虑的就是这样的阴雨天气会不会影响拍摄计划,随后大家都觉得饥肠辘辘。 第二天一早来到古窑开始拍摄工作。这里是一座仿明朝时代的古窑,向游人展示传统的手工制陶过程。作坊的一端是泥土,另一端是成品陶瓷,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陶瓷的制作。据说,陶瓷从最初的发明到种类的增多,技艺的完善都充满着偶然性:蛮荒时期的人们无意中将泥土作成的器具掉进火中,却发现经过烧制的泥土可以永久定形,坚固耐用;陶瓷的制作世代相传,但是因为火的温度很难把握,于是无意中因为火温的变化人们又发现了不同的品种…… 这里有年老的技师在展示拉坯,修坯,彩绘……对于游人来说可以完全直观地去了解陶瓷的最简单制作。 风火仙师庙里供奉着窑神童宾,据说窑工们都会祈求窑神保佑烧出成功的陶瓷。中国人的很多行当都有自己供奉的专职神灵,比如梨园祖师唐明皇,理发的祖师吕洞宾,木匠的祖师鲁班……这也许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吧? 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对所有神灵都敬畏的参拜一下,而只是站在远处。(我想自己多少是因为遇到如此多的不顺利而对有些事情打了问号)也许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出外景拍片所以有些紧张,对于周围的环境反而无暇顾及,所以没有太多的关注。 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瑶里之行。到了景德镇就一直下雨,和同事们都一直担心这样的天气会影响工作。好在天公作美,去瑶里的那一天虽然有些阴阴的,但是毕竟雨停了。 郁郁葱葱的山脚下青砖白屋,稻田里小溪缓缓流过,木架上晾晒着刚摘来的青菜,一两个人挑着装满菜的担子从远处走来……眼前的这一切让我不忍迈步其中,仿佛自己正在欣赏一幅田园画卷。遗憾的是唯一的败笔是远处写着“南山瀑布”的牌楼,虽然也是仿古建筑但却多少难以溶入这画面中。有人涉足的地方必然会破坏原始的景观,但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有谁去赞美它的美丽呢? 沿着山路向上攀登,雨后的泥土散发出芬芳,而两边的竹林更是绿的让人不由得凝视它许久。山间的水流虽然不大,但流水的声音是这寂静的山中唯一的声响,清脆和谐,一直伴随着我们在小路上行走。 我被山崖边的两株桃花吸引,想走进些,转身后才知道这里就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的瀑布,所以自己觉得颇有纪念意义。因为山顶上还有云雾,所以看不清更远处的山体,但这样一来那瀑布更象是从天而降。我并不善于描写景物的壮丽与秀美,但是我记得当时的自己只是面对着那倾泄而下的瀑布,听着那隆隆的水声而暂时关闭了自己的思考功能。现在想起来,也许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能够出现这种思考的空白,一种是在大自然的震撼下,还有一种情形就是突然知道能够重重打击你的事情。但是前者是一种享受,后者却是一种痛苦。 从瀑布下山的路上看到种在路边的茶树。听说深山里的茶树是高过人的,因为没有污染,所以格外的好。除了野生茶,山里还有狗熊,猕猴……雾气也很重,听起来倒是很有探险的感觉。 瑶里古镇真的是“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的房屋多的有三百多年,少的也有八、九十年。听同行的人说这里的房屋属于徽派:高窗天井,这是因为旧时男人们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留下女人和儿童,为了安全起见将窗子建得很小很高,或者干脆没有窗而开天井采光。进了一户人家,阳光从天井射下来,看着厅堂里堆了一周的木柴,感觉很新鲜。房主是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的,他对我们这些“私闯民宅”的人表示欢迎,面对摄象机,老大爷也没有感到拘谨,还指给我们看房檐下的燕子窝。 古镇的中央有一条河水,当地的人流传下来的一条规矩就是不能够捕河里的鱼,甚至还会从外面买回鱼苗放进河水中。村口的樟树更是被认作风水树。 在城市居住久了的人来到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然感到神轻气爽,看什么都觉得有趣。比起颐和园中的那条苏州街,这里要真实,美丽得多。 江西安徽界碑边的古道,原始森林的红豆杉都是匆匆而过。赶去高岭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没有办法拍摄了,只好放弃。可是汽车却陷在泥沙里怎么也开不上一个缓坡。车上的人都下来帮忙推,可还是没有用。我们都很着急,司机开玩笑说恐怕晚上要留在这山里点篝火了。有人路过这里,也过来帮忙,巧的是这个人正是我们来这里时在公路边上遇到的搭车人。当时因为出于安全起见,司机没有让他上车,现在他也认出我们,虽然如此可是还是留下来帮忙。这就是农民的质朴之处,让我们觉得很过意不去。村长也来帮忙,还特地跑回家中抱来稻草,累得满头是汗。终于,一个小时以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车推上了斜坡。 最后一天的拍摄工作是明清园,三闾庙古街和浮梁古城。因为已经在瑶里参观了古镇,所以对明清园的感觉自然会被冲淡很多。这里的建筑是政府从附近地区整栋移迁过来的。 三闾庙古街很有意思,一条长长窄窄的小巷,两边是年代久远的旧屋。高高的屋檐下拉扯的电线有些杂乱,屋子里的木板上既有很土的年画,也有时下时髦的电影明星海报。水龙头都在家门外,小巷的两边,因此人们都在外面洗菜,洗衣服。大家似乎都很喜欢端着饭碗站在门口吃饭,可能是为了聊天方便?我想起小时候自己要是端着碗在外面吃饭就会被奶奶骂,说是像要饭的。摄影师小伟将镜头对着这里的人们时,有人不好意思,有人奇怪,也有人根本就不理会,蛮酷的。小伟在我还没有来的时候就告诉我说“这里有一梭子秋裤,一梭子狗”。我觉得他说的很风趣,不过倒很贴切。景德镇是不限制养狗的,所以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小狗,最有趣的是小伟从侧面拍了蹶屁股的小狗(它的前后爪分别在不同的台阶上),那姿势逗极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f5bf5601000bci.html24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