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张芯栗游记 长篇系列六和塔记

[游记]张芯栗游记 长篇系列六和塔记

2008-06-10    baidu.com

六和塔记

本篇题为“六和游记”,事实上,这天我去的不止是六和塔这一个地方,只是因为这天六和塔最先去,又对六和塔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就稍稍地“以偏概全”了,这里先说明一下。
关于这件事的发生,还要追溯到几天之前。某天下午,我妈心血来潮,好端端地去菜场买菜,非要带我去菜场小角落的一个买自行车的地方,说要给我买辆自行车,虽然这件事我和她前几天就讨论过,但也不曾料想现在就给我买。
于是,我就有了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于是,有了自行车总该做些什么吧。
以前,我经常去我妈一个朋友家,把她们家的自行车“窃”来,骑到浙博去玩(ps:她们家和浙博非常近),现在,我有自己的车了!所以呢,我就考虑选择一个良辰吉日,骑车去外面玩!
我妈当然非常赞成。
我便开始寻思哪个小角落比较好玩。一开始,想都米有想,我就跟我妈自豪、大胆、胸有成竹地说:“我要骑车去浙博玩!”但当我翻开所谓的杭州2007年版地图(虽然有一些些过时)时,我的豪放之情刹那间少了一半,歪?笔尻斯通过我家的GPRS导航仪一查,从我家,杭州市滨江区贺田尚城,到孤山那疙瘩的浙江省博物馆,足足有十三四公里的路,骑否?否。再说最近浙博也没啥新花样(安慰myself)……于是我再转念一想,纵观整个杭州城,我还米莅临的名胜古迹and博物馆,也就只有灵隐寺挖,净慈寺挖,六和塔挖,南宋官窑博物馆挖,余杭那个良渚文化博物馆而已,并且前两个寺庙目前兴趣不大,最后一个不仅兴趣不大,还非常远。最后经过我对所谓的杭州2007年版地图研究再三后,圈定了两个攻克目标:六和塔and南宋官窑博物馆。圈定这两个地方有两个原因,第一点,上面已经说了,这两个地方藕还米去过,第二点,这两个地方均位于钱江沿岸,紧邻钱塘江大桥,可以说,离我家蛮近的,骑车相对来说比较之轻松(事实上,not 轻松 at all,下文将点明主旨)。然后还要定时间,杭二中这几天放假,连放三天,我怕双休日风景区人头攒动,便挑了星期五启程。
于是,昨天早上(西元2008年6月6号)约莫七点光景,我准备出发。随带物品,背包一只,内含,所谓的杭州2007年版地图一份,GPRS导航仪一只,冰水数瓶,另外,随身携带,钥匙一串,当然,还有小芒(MONEY)!
我拉扯着我那辆新买的安琪儿牌自行车上路了。
从家里到钱塘江大桥的那一段路都是常规路线,天天骑的。很快,我就骑到了钱塘江大桥的引桥口岸,准备上桥了!为了有充足的体力,我先停了下了,喝了几口水,小憩一下。憩罢,我竟骑上自行车,准备骑上坡度很大的钱塘江大桥斜坡(后来才了解到,对于我这种常规非电动型自行车,正确的上桥方式,是用手推至桥口,再骑)。我大概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吧,把什么所谓的建兰人精神、二中人品质的东西都搬了上来,终于骑到了举世闻名而又极其亲切的钱塘江大桥。
为什么说极其亲切呢,人家大桥和我非亲非故,再说我也是刚搬到这里,也没上桥过几次?
内幕是这样滴:我小学就读于茅以升实验学校(很多人老是喜欢叫茅理真实验学校,茅理真是我们初中时的科学老师),众所周知,亲爱的茅爷爷就是咱们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关于他的造桥事迹,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以前小学时担任所谓的茅以升纪念馆小讲解员,背过的东西)。传说茅爷爷小时候,家乡秦淮河畔过什么节日,他也去了。据说秦淮河上有一座桥,其名藕今已无考,反正有一大批人都拥到桥上。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声响,那座桥可能因为无法承受如此的重量,竟垮塌了。此情此景都被茅以升看在眼里,小小的茅以升在心里悄悄地立下志向,自己将来一定要学造桥,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终于,茅以升成为了一个有名的桥梁学家。关于他造钱塘江大桥,也有一个故事(呵,故事真多~)。据传那时他刚造好大桥后,正值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人马上就要打到杭州,如果把桥晾在这里,岂不成了日本鬼子交通运输的最佳伴侣?于是,为了国家,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安危,茅以升含泪亲手将自己主持修造的钱塘江大桥炸毁。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又重新建造完成了崭新的钱塘江大桥!(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貌似扯得过分遥远了,咱回来吧。刚刚说到,我终于骑上了钱塘江大桥,可是,后面的路并不轻松,一点都不轻松。我们可以看一下手表,现在是七点至八点时段,正值周边的“小强”(对打工一族的谑称,可以根据后文的情感发展了解到如此称呼之意图)成群结队地出动。好啊,现在的“小强”打工生活可是越来越丰富,竟可以住在滨江,每天早上骑着电动车穿越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亲切的钱塘江大桥,到江对岸“上班”(按他们的说法,这叫“上班”)。我在其实在引桥段已耗尽了大半力气,原以为上桥后可以轻松一些的,你想啊,早上看江上、江边的风景,多有意思啊,可事与愿违,正如刚刚所说,我遇上了“小强”。他们以为自己电动车骑骑很了不起了,竟一个接一个成群结队地超道。本来吧,在地面道路超超也就算了,但现在是在桥上的人行道啊,就这么丁点儿的人行道,他们都敢超(事后看到,桥边有路牌道,桥上请勿超越同类车辆!)。在这样的喇叭先鸣,车后上的危急形势下,我不得不加快速度,奋勇上前,but,力气真的不多了。我只好又搬出了什么所谓的建兰人精神、二中人品质,汗水一缕缕地留下,我根本无暇顾及,我不禁感慨,今天的钱江一桥真长!
终于,我成功穿越举世闻名可一点儿也不显得亲切的钱江一桥。说实话,下坡的路真爽,只一溜烟,就滑到几十米远的地方了。滑着滑着,我突然发现自己有点过了,怎么到虎跑路上来了,上帝啊,我mistake了!我赶忙停下,拿出了所谓的杭州2007年版地图,一查,发现自己真的过了,骑得过分爽口的结果。掉头去,幸好没爽太远。我依据所谓的杭州2007年版地图的指示,径直骑到了六和塔的山脚下,哇塞,终于到了!看一下手机,现在是北京时间7:54,我是7:11出发的,总共骑了43分钟。停下车,去买门票。六和塔的门票总共有两份,一份是所谓的六和塔文化公园的门票,要20元,真贵,还有一份是六和塔的登塔票,10元,加在一起,总共30元,呵,和那重建一新的雷锋他挖儿的门票价格相等,真牛。
拾级而上,没多远,便到了六和塔的脚下。现在人真少,乍眼望去,塔上只有两couple人,也就是4个人而已,等我再上去,就有5个人了!对了,忘了加上里面的工作人员,有点过分。应该说,等我再上去,就有5个游客了,好感动!

(在塔底用手机拍的,原生态作品~)

在六边形的塔底下找了好一会儿,终于发现了入口,检票毕,竟还要检查随身携带的包,怎么跟海关安检一样~之后,我怀着激动并且忐忑的心情上了闻名遐迩,可能会令人亲切的六和塔。原以为六和塔上应该会有很多文物,即使不算文物,文化古迹也行吧,毕竟我是那方面的发烧友,谁知,这高达挺拔的六和塔,竟被浙江人修得非常空洞了,几乎没有一点文化遗存。我只在刚刚上楼之前,在底下看到过一块什么南宋的碑,开头貌似写着这几个字“敕赐开化之寺”。什么是开化寺呢,不晓得,也不想去考证。从塔底上楼,竟直接到了三楼,转念一想,刚刚在楼下看到过一个介绍,说六和塔表面上看是13层,实为7个明层,6个暗层。所以说,我会直接来到第三层。第三层主要是一些小型展览,介绍一下六和塔,以及90年代的六和塔维修工程,反正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现代产物,米有文化遗存。只是那些古色古香的塔的构件(包括地板)比较令人赏心悦目一点而已。在三楼,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人,他坐在一个台阶上,无所事事的样子,仅可以对着空气说话,他也是六和塔的工作人员,他叫保安。我心中产生了一丝的怜悯之情。
继续上去,来到第五层,在楼梯上,我发现墙檐的装饰图案很有个性,我很想把它称之为六和塔的文化遗存,可好像有点儿不妥呢。如果说三楼还有一点展览的小噱头画,五楼可真的是没有任何东西,仅可以看看风景罢了,我便在六边形回廊走呀走,看风景呀看风景,感觉回廊有种永远也走不完的空灵之感。这时,我开始发现了一系列的不文明现象。以前来这里游览的蛮人,竟把六和塔的塔身,作为自己的旅游纪念墙,一个接一个地涂鸦,写什么“XXX到此一游”“XXX留念”之类的粗俗的话语,有的更直接,用刀把自己的大名刻在上面。后来走在楼梯上,我发现墙檐的装饰图案上也有蛮人的涂鸦作品。我想,从六和塔92年开放至今,也有16年了,这前后跨度16年的涂鸦廊,可真是不容易啊,以前有“十年动乱”之说,这应该就是十六年涂鸦吧,真是含辛茹苦~
在一层层,也就是看看风景罢了。不过,有一个好处,可以对比每一层看到的同一处景物的不同风味。应该说,越往上,视野也就越开阔,与此同时,(话外音),空气就越稀薄。没事儿!

(以上均为六和塔上的观光图景,手机作品,仅供参考)

在十一层,出现了令我惊喜的东西。六和塔好像从第五层开始,就出现了人工栅栏,也就是人为的将部分区域遮挡起来,还上了锁,禁止游客进入,难道……难到里面有什么……文化遗存?!一种对于文物的直觉,使我对于每一层的遮挡小角落都试图凑近窥探,但里面大多都是白皙的墙壁。在十一层,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看见一处墙壁上有壁画!真是太令人兴奋了,我看到,这是一幅人物像,上面有一个可能渔童的形象,他的发式是传统的中国小朋友头上两个球的形式,我觉得这种形象,在我们传统的年画里面经常出现。

(好奇异的东西~)

终于,我爬到了顶层,第13层。咦,我为什么隐隐约约地听到了现代流行音乐,循声而去,是第三个孤独的保安(ps:后来我又看到了一个保安,但忘了是第几层的事情,第七层?也许),不过,这个保安和他的同事相比,先进了许多,他懂得通过用手机放音乐来消磨时光,实际上,他作为第十三层,也就是六和塔最顶层上的保安,一定比其他层上的保安还要孤独,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一层,我忽然有了一种奇异的想法,我觉得应该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东西,于是,我拿出了手机,打开摄像功能,开始录制视频,即从十三层往下,一路“拍摄”(有点专业~),同时我还不时地加几句解说。

(十三层的产物)
视频(从十三层往下)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Q8l0Rjqjk8/

另外,在我刚才不断向上挺进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探索暗层的奥秘,我发觉暗层委实是上不去的,后来,回家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暗层是要通过明层上的一个用木板遮盖的小入口通过楼梯进去的,事后回想,那个小入口我确实看到过,不过并没有怎么注意,我的那段视频里面就掠过了一下这个小入口,可以给大家截张图看一看。

在边拍边走的过程中,我不断下楼。回到第三层,这里出现了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先前的那个蹲坐的保安,现在正矗立窗边向着窗外尽情地歌唱,我们可以在视频中朦胧地听到。看来,音乐果真是孤独的人们消磨时光的玩意。
出了六和塔,我看到旁边竟还有一个“中国古塔博物苑”,多粗犷的名字哪,我便进去了。该死,要爬山的。据说,这个所谓的“中国古塔博物苑”,其实是把一百多座中国有名的古塔制成浓缩的小型建筑,镶在山上,所以,我给这山去了一个新名字,“塔山”,不对,这好像是一种酒的品牌。
我爬呀爬,爬啊爬,边爬便看塔,顺便读一下介绍。这所有的塔中,最令我震撼的莫过于小雁塔的微缩景观了,这还得得益于它的介绍。上面说,小雁塔被一次地震震出裂缝后,又在另一次地震中裂缝奇迹般愈合,太神奇了,太令人感动了。此外,上面还有很多塔,可我已经记不清了,也不想去记。
从山上下来,竟在临近山脚的地方发现一个原生态厕所。之所以谓之“原生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它早在山上,这使它添了一份生机。再者,按照常规,即主观思维,山上的厕所一般都是那种用砖块搭搭,狭小并且又臭又脏的,但这个W.C.打破常好!理,有所创新,首先,它非常空旷,大动作和小动作分两处,而且,它的顶棚也很有个性,貌似是半透明的,与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正所谓相得益彰挖,好!
走到下面,我又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东西,可以叫它文化遗存吧,是文物呢,是什么东西的塔刹,反正长得跟一个宝座差不多,于是,便会有很多人往“宝座”上扔钱,认为扔到宝座上,自己便很有福分,于是,宝座上便涌现了大量的钱币,主要为人民币,注意是,是“主要”,因为我发现上面还有100日元的硬币和一些韩元(硬币)。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上面竟还有一分的人民币,太奇异了,再一想,这六和塔开放了16年,也不奇怪了,呵呵。

转自:http://hi.baidu.com/go_for_it/blog/item/744cdfeffc9ed033adafd51a.html64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