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火舞艳阳之杭州(五)——吴山天风 原本早该写这段文字的,但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动笔。 来杭州所走的第二个景点,也是在一次去面试后由于比较靠近面试公司,所以就顺便上去逛了一圈。 她是吴山。山山有城隍庙,药王庙,吴公庙等等古迹。吴山就在市区的旁边。山下建了一个吴山广场,就在广场的正对面,就有一面石壁,上面大书着四个字:“吴山天风”,字体写得雄浑苍劲。而在吴山广场上经常会举行各类娱乐活动的,就在7月28-29日,就举行了三人篮球赛。 山下有着许多吃喝玩乐的地方也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地方。正对着吴山广场的定安街上就有着许多适合夜生活的地方。还有条清河街,杭州的花鸟市场就在那里;有个在医药界出了名的胡庆余堂也在里面;而我自己孤寂地喝了一次“大碗茶”,也就是在这里面的太极茶馆里;还有不少卖饰品的地方,各种各样的饰品琳琅满目的耀得人眼花。不同的店铺里,店员们都穿着与店铺主题相适应的服饰,用那独特的嗓音吆喝着。 也许我上去的时候不是周末吧,山上的行人并不多,不像灵隐寺那般满街都是人,只有一些老人家在上面悠闲的练拳看报喝茶。但和灵隐寺一样的就是满山的翠绿——满山的古老的香樟树,据说有不少的樟树还都有着好几百年岁数了;清新的空气,没完没了的鸣蝉。说真的,一上了山,我就喜欢上了吴山给我的感觉:清灵宁静幽雅而不与世隔绝。山上是一个世界,一下山就是另一个世界。这一点,就是灵隐寺有所不及的了。出了灵隐,还要走上老长老长的路才能到得市区。 也许,这也和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有关吧:一个小和尚,在寺里念经诵佛的时候,就总惦挂着山下那繁华的世界;而当他还俗下山了,却又习惯不了山下喧哗的生活,又开始向往了山上那清修的日子。于是,他的师傅就跟他说了:既然这样,你何不在寺外开个茶馆,那样你既是生活在尘世里,又可以有空时就来寺里修禅诵佛,一句两得。于是这个小和尚就真的在寺外开了个茶馆,而且他也从中找到了他生活的乐趣。而我,好象也在寻找着这样的生活吧?! 山上的药王庙,没有了人们供奉的香火,有人就在里面开了茶馆,五块钱一杯的龙井茶。人们就围着四方桌子喝着茶,打着牌,悠哉游哉的;里面还设置了观鸟区,有不少老人们还把自己的宠爱提了上山,边喝茶边欣赏着彼此的心头爱。传闻中在这里是有“斗鸟”习俗的,但我上去的时候就没有那样的眼福了;药王庙里挂着许多牌子,上面各自写着各种药材的作用,也有写着关于养生的各种小技巧。 庙的正中立着三个高大传神的塑像,中间的那位还拿着一块灵芝,三人的眼睛里都透着悲天悯人的神采。由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实在是不知道他们分别到底是谁。周围的壁画上刻着传说中的医药界的传奇人物:张景仲,孙思邈,华佗,皇莆谧,李时珍等人。看着他们,想起了记忆中关于他们的神奇传说,禁不住的肃然起敬。如果说,灵隐寺里的那些佛祖菩萨给于了人们精神上的怜悯救助的话,那这里的这些人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救护着人们的肉体创伤。相比之下,他们为人们所做的事更是实在真切的,更值得人们崇敬的。 过了药王庙,就到了一个阁楼,名字倒忘了,它有块石碑,告诉人们,它是古时的一个官员在杭州做官,很是喜欢在这个地方眺望观景,所以就在这里盖了这栋阁楼。后来好象还惊动了皇帝都给他提了字吧。不过,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改成了让人们练瑜珈的地方了。而我经过的时候,那里正关着门,也许是上班时间,所以没有人来练习吧。 接着又逛了几间庙宇,但都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反而是我想找的吴公庙却怎么也没有找到。不过,吴公庙是说吴国大臣伍子胥的事迹的,对于这个人,我倒也没有什么好印象的,你为父报仇可以,但总不至于要把仇人从坟墓里挖出来还要鞭尸那么残忍吧?看不到就不看也罢。 在路上,看到了不少写着庙会的旗子,不过来得很不是时候,没有眼福看到这里的庙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看了些相关的描写,好象现在的庙会由于所谓的除旧立新的整顿,都已经成了一种有形无实的活动。有些悲哀!某些不恰当的活动是可以破除的,但如果就此全部把一个地区的民俗习惯都给整顿掉的话,那这么一个地区的人民就有些可悲了。有些风俗是千百年来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习惯的形式表现,它承载着深厚的民风文化,否认了它,间接的也就抹杀了民众的一种历史传承。 但很不幸的,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走的,一下子就拐到了山脚下的大街上来了。看着标示牌上还有大堆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于是就再次上山了。 这次是顺着城隍庙边上走的,由于要收费的,就没有进去了,而是绕着边走的。路边有个青衣洞,好奇之下就转了下去看了,但很让人失望,就一个小洞,人是进不去的了,底下还流着一条小水沟,水质也不好,很多浮游物在水里蠕动着。失望之下就返回原路继续往下走。 路边有个“泼水观音”的标牌,于是就离开了大路随着分叉路走了。应该是自己又走错了方向,结果走到一个全是石壁的地方竟然是没有路可以前行的,石壁上有着一条条的渠道,好象是水干了后所流下的痕迹吧,干脆,直接爬山算了——世上原本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自然的走出路来了(哎,这怎么有点道德经里说的味道了:无中生有?!)还好,石壁不是很陡峭,也还难不到身手还算是矫健的我。 很快就爬到了山顶,上面有个凉亭。上了亭子的二楼,顺着窗户往西湖方向看出去,正好俯视西子湖。不过角度倒不是很好了。杭州的凉亭基本上都是在中间部位做楼梯,这倒和家居建设的说法有很大的不同了,家居要求说的是房子中间的部分是属于皇极部分,最好就不要设置一些动的东西,而这里的凉亭却将楼梯设置在中间位置,也许是出于便于观光考虑的吧。 换了个方向下山了,几经周转,竟然还是让我来到了“泼水观音”的地方,在一个水池的对面,有一块被削平了的石壁,石壁上竟然有一个垂着头悲悯俯视众生观音大士的整体立像。水池的这边,有一个用大石做的鼎形石桌子。桌子上还放着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盛满着水还放着一根竹子,也不知道竹子是什么时候放上去的,但竹叶还没有枯萎。旁边还放着两个勺子,估计是用来泼水上观音像的吧,于是我也用勺子勺了水往石壁上泼了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