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埃及日记五 |
[游记]埃及日记五 |
2007-07-16 |
2007. 04. 20. 周五 晴 昨天晚上走过开罗大桥后,我们来到开罗火车站。 灯光下的车站象一个国内县城的火车站,有几条轨道,几个站台,一间小小的平房锁着门不知道是不是候车室?站台上有些长条的靠背椅子,但更多的旅客都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席地而坐。候车的地方也没有棚子,想着白天的炎热。我为什么总要想到棚子之类?听说埃及人是热爱太阳的民族,他们在阳光下的快乐他人是否能知道? 车站的门口有一棵树,树下有五个男人正一起一落地做祈祷。知道他们这样的祈祷一天要做五次,每到了时间随地就做。几天来,在小店中,饭厅里,街道边,船上,警察在岗位上,军人在值勤的哨位上。。。。。到处可见这样的身影,但都是男人,那么女人们在哪里做呢?除了寺中就在家里吧?反正不象男人这样方便。我非常不敬地想,每天就这样五次起起落落的身体运动,也是非常有利健康的。 虽然是起发车,但还是准点进站,开来一列满是尘土的列车,在灯光下几乎辨不清它原本的颜色。书上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上。。。。>>也说) 这1896年开通的开罗至卢克索和阿斯旺的火车是豪华列车。 登上了卧铺车厢,两个人一间,两张可拆卸的上下铺,这个设计似乎很浪费空间。我们团一共24人,一节车厢竟然不够。设施都很陈旧,看见一个小厨,打开是个洗脸池,可是水流小到刷牙都困难。每节车厢有两个挨在一起的公用卫生间。看见座位边上有两个长方形的小孔,拉了一下是无法打开的,正纳闷呢,发现地上有两块黄褐色的木板,原来这个孔是用来插木板当小餐桌的。这个设计的落后,让我吃惊。想自己坐火车的历史已经快50年了,各种各样的小桌子见过不少,今天的豪华列车确实让我增长见识。车厢内灯光很暗,床头有灯但灯光如豆,有一盏还坏了,读报都不行。 黑暗中听车轮在轨道上的声音并不很响,车也很平稳。 上午9:15时到达距开罗925公里的南方城市阿斯旺(ASSUAN) ,行程12个小时。出站的时候行李不能自己搬,有工人来搬有持枪警察来值勤,这一切导游都给了他们钱,包括警察。因为要别人来搬行李,所以出站的时间长达40分钟。 阿斯旺在历史上曾经是非洲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因为尼罗河道在这里为岩石所阻挡,所有货物都要在此从水路改为陆路,这里曾经的繁华也可以想见。今天的小城绿树红花比开罗干净许多,街边的小店也很整洁漂亮,看上去是经过规范化管理的,如店面的大小都差不多。 听说阿斯旺的管理者对卫生工作是下了功夫的,他们请了大量的清洁工人,但又没有钱付给他们,就采取变通的办法如:以物顶钱,用食品生活用品等;还有免除一些医疗费,孩子的学费;也提供一些免费的住房;如有工作机会先照顾他们的孩子家人等。干净是文明的起码,阿斯旺政府的努力让这里成为埃及的旅游渡假胜地,欧洲不少旅行社的计划中都排开了开罗,而只在阿斯旺卢克索和红海之间行走。埃及本国的富人也把阿斯旺作为他们购买渡假别墅的首选地。 从车站出发先去阿斯旺大坝。在途中先看到的是阿斯旺水坝,这是1898--1902年由英国殖民统治者主持建造的,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坝,坝长2140米,高51米,全部用花岗石建造,可谓最豪华的水利工程。但使用不到50年就发现这个水坝仍然无法解决用电及尼罗河泛滥所造成的许多问题。 1960年更大的工程开始了。到1972年阿斯旺大坝在德国和前苏联的帮助下全面完工。这个大坝长3830米,高111米,宽40米,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七大水坝。水坝将尼罗河拦腰截断,形成了因河水回流500公里而造成的人工湖----纳赛尔湖。 这一现代文明的成果确实解决了全国的水旱灾害,全国的用电等问题。但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明显。比如尼罗河下游土地的贫瘠问题,盐硷化问题,水生物的泛滥,河水质量的污染和恶化问题等等使得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向各国的科学家们发出了呼吁: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阿斯旺大坝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阿斯旺大坝上戒备森严,军人到处可见。这也让我想到,如果在战争时期,这里将是个危险的敏感地,一旦大坝被毁瞬间全国灾难。 看到阿斯旺大坝的今昔,不能不让人对三峡工程深怀忧虑。人类大规模地改变环境的结果常常是大规模地破坏生态和环境,工程愈大破坏愈厉,最终惩罚人类自身。特别是一代人造成的灾难将要由后代人来承担。 离开大坝我们来到“ 未完成的方尖碑”现场,这是一个古代的采石场。埃及古人采石的切割技术让人惊叹不已!来到这里才明白巴黎协和广场上用整块石料做成的高大的方尖碑原来是这样从石头山体上完整地采割下来的。他们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只是先在石头上划线,然后均匀地在切口上打进木楔子,再用水浸湿木楔,让木楔膨胀起来,就用这样自然的方式竟然把石头切割得如同刀切一样的干净整齐,真是智慧!因为在这个现场还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已经切割完成但尚未运走的方尖碑,才让后人们了解了当时的切割方法。 阿斯旺地处尼罗河多岛水域,风光清丽灵秀。在阿斯旺水域乘坐名叫“伏鲁卡” 白色帆船游湖别有风情。船上没有桨,橹之类吱吱咕咕的划水声,更没有摩托的噪音,一船人都不说话。风清湖静,可以听见船在水面上滑行的声音。第一次体会到,原来帆船除了节能的优点,还具有致深宁静的魅力! 湖岸两边多巨石,看见一巨石上有许多石刻的文字和图案,原来这就是远古的尼罗河量器,古人们在这里测量河水的涨潮情况,并指导农业的灌溉。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见石头上不同颜色的水痕。 船过基奇纳岛,岛上绿荫浓郁花草繁茂把房屋几乎遮盖不见。这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英国将军基奇纳(温斯顿。丘吉尔曾经是他的部下)的驻地。这位将军有收集热带植物的爱好,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这个小岛成为了一个植物园,直到今天这个岛上依然满是来自亚洲非洲不同地方的热带植物,不同于埃及全境的所有地方。于是这个岛以将军的名字命名。导游曾提议去岛上看看,但要收取每人20美元的费用。团里的大部份人表示不愿意,于是放弃。 父辈两代人的生涯都与植物有关,我的遗憾似乎更深。船在岛边默默行过,我在想:已经有人把这些植物成功地引入了埃及,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为什么就没有人把这些植物从岛上移植出来?作为一个统治者(不管道义上如何) 如果他有些有益的爱好,这对于他所在的土地(哪怕是暂时的) ,都是造福于当地造福于后世的,这个小岛是个证明。 湖中有些男孩子十二,三岁的样子,用两块一本书大小的塑料板划着一条小船,船小到仅容一个孩子坐着。看见我们这样的帆船就飞快地划过来,靠过来的时候非常不容易,他用力抓住帆船的船帮后再飞快地用铁钩钩在我们船上的一个铁环上。然后用英文大声问:“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他每问一个,船上都有人说:”NO“,他有点楞住了。当有人说”瑞士“的时候,他就放开喉咙高唱起来:瑞士的国歌。原来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在讨生活。他们需要背会许多国家的国歌。我想对他说中国的,可最终还是不忍心。如果唱一遍没有人给钱的话,他会再接着唱。得到的钱并不多,他摘下铁钩向你们道别。望着瘦小黝黑渐渐远去的身影,默默地为他祝福! 驾驶“伏鲁卡” 帆船的是努比亚人,他们的皮肤比尼罗河下游的人更黝黑,看上去表情严肃沉默寡言。在远古的时候,努比亚是埃及的一个邻国。听说现在他们还认为自己既不是埃及人也不是非洲人,为自己是努比亚人而自豪。 这条船由三个人管理,年纪稍长的一个把舵,两个年轻人一个管船帆,一个打杂,无言无语中配合默契。对船上的客人只是友好地微笑一下,目光马上游移开去看远方,哪怕船上笑翻了天也不转过来一下。 突然,有条体积比我们大的机动船,不知是驾驶的人走了神还是怎么回事向我们直冲过来,只见管帆的年轻人奋勇上前,几乎是扑向那个撞过来的船顶上的横木,硬是用他身体的力量使两条船擦身而过,那年长的掌舵者也快速转舵,我们船上的人惊呼起来。想不到的是,机动船上的家伙却先凶帮帮地吼叫起来,我极力地想明白这是他语言的声调呢还是在指责或骂人?再看这边的三个人,就象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平静地看着对方一言不发。等我一阵心跳过后,想想刚才的情景实在是是非颠倒,可眼前的三位却是那样的安静祥和,他们的目光马上离开现场,似乎一切都与他们无关,最多只是撇了一眼歪了歪嘴角而已。 船行过半, 打杂的那位默默的从角落里拿出一个小挎包,走到我们中间,既不招呼也不解释,蹲在船中间,低着头开始一样一样地摆放他的小商品:各种各样的项链,手链,挂件,开封刀,皮制的钥匙包等等。这时候,我们的导游为他讲了几句,大意是他们努比亚人不善言谈,也不善与人争辩,他们的东西价钱也比较便宜。 他摆放完了物品,抬起头来扫了大家一眼,我不禁一阵担心:要是没有一个人上前, 他该怎么办?(总是杞人忧天) 。还好,有两个女孩去看项链了。有人问,他才说话,问一句,就答一句,惜字如金。他说一个价,但你买两件他马上主动便宜1/3。不论谁买了,哪怕已经付完了钱,他都要拿出小镜子一定要你照一下。如果你说:“ 噢!真美!”他会开心地一笑。似乎你的快乐才是他做这件事真正的快乐。他还为他的商品做了很干净很工整的小包装袋子。老太太们也加入其中,他特别耐心地帮老人挑选,不厌其烦地要她们对着小镜子看呀比呀。有个男人拿了11把白色的开封刀,象是仿骨塑料的质地,他说110磅;男人说太贵,40磅。他不争辩不还价不声不响低下头来整理和收拾他的物品,一时间安静下来,结束并不需要台阶。 我就这样一直默默地观望着他,心变的极其宁静(再观望下去,也许会把这滚滚红尘都忘了吧?) 以致完全忘了拍照片。他们真象是自然之子,听其自然享受自然,象是生活的旁观者。 上船下船的时候,他们会伸出手来扶你帮你,但他把那黝黑的手举到离你半尺,伸手可触的地方就停住了。这个距离似乎可以让你选择,你要不要他的帮助。他的心意都在这里,但他不会缠上来不会强迫你。 这个距离似乎也是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不远不近若即若离,而他们所有的盼望,等待,热情和心意也都在这半尺之间。这短短的几幕,让我看见了他们的性格。 这个民族没有文字,但有语言。口口相传代代延续,导游说不是这个民族的人一般都听不懂他们的话。后来才知道,我们的导游就是努比亚人。但他的父亲是开罗大学的教授,他从小在开罗长大,所以他也听不懂努比亚的语言了。我觉得这非常可惜,有文化的人就离开了那里,而且离开得那样的彻底。有谁能来记录他们的生活述说他们的故事? 清醒过来才后悔没有买一点他们的物品,以表达我对他们的喜爱。 阿斯旺是导游的家乡,对故乡的热爱溢于言表。他建议我们去逛逛夜市,这里的物价也要比开罗便宜许多。夜市开始的时间是18:30时。因为晚餐时间要20点以后,所以我们就有了逛夜市的时间。 在埃及总的来说在偷窃的问题上还是比较有安全感,在人多的地方也没有人挤着你贴着你。就是缠着你购物,也和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伊斯兰教对偷窃有着严厉的惩罚,比如剁手。因为大家都比较放松,在市场上就都是单独行动了。没想到一对老夫妇被偷去了照相机。 我逛市场并没有购物的欲望,只是想看看各种稀奇古怪的景物,所以和货摊和人群都保持着距离。害的想兜售货物的年轻人都必须大喊大叫地招呼我。最终被一个年青人截进了一个服装铺子。当然也怪我的目光盯着一件袍子看了一会儿。 对于所有兜售的技巧都不甚其烦,既然进了店就决定买一件埃及的袍子,但我坚持一个价。年轻人在一边十分努力,倒是老板比较明白我这种人,三句话后他就同意了。 走出店门,年青人追过来讨要小费,我说你应该向老板拿呀,是你把我带进去的。他说不行,是他帮助我买下衣服的。我说,你一定要小费的话,就把这件衣服拿回去吧,我不要了。他似乎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我们依然礼貌地频频道别。 抱着我的埃及袍子快乐地回家,在尼罗河边却找不到我们的船,迷路两公里。晚餐已近21点。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船上渡过三夜,这是一条怎样的船呢?旅行计划书上说是五星级的游船,包括游泳池。为此而专门带了泳衣。上船一看(其他的都不提了),游泳池是这样:一个池是对的,只是象我这样身高的人进去后,伸直手臂躺平,划水一下(不能蹬腿)就到达那头,于是把泳衣收藏箱底。 今晚将枕水而睡,开船的时间是明晨6点。晚安! 我的埃及袍子 未完成的方尖碑 努比亚帆船 努比亚船员 唱国歌的男孩 全部脚印不留脚印 留下脚印: |
原始链接:http://www.bingtuan.com/blog/?2683/action_viewspace_itemid_8477.html |
转自:2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