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上海游记—发现上海之华东政法学院建筑群—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上海上海游记—发现上海之华东政法学院建筑群—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8 17u.com |
沿着苏州河走啊走,突然看到绿树丛中几幢青砖黑瓦的老建筑,真的是很令人欣喜。最是那一转弯的老楼啊!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879年9月的圣约翰大学,以其73年的历史而成为中国教会大学中历史最久的学校之一。在约大早期校友中,有不少在中国政治、经济、医学及工商各界占有相当地位,如:顾维钧、颜惠庆、王正廷、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周贻春、刘鸿生、颜福庆、陈行、牛惠霖、牛惠生、荣毅仁等。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为罢课,学生与学校当局发生强烈冲突,学校为阻止学生参加反帝斗争宣布停学,以孟宪承为首的17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愤然离校,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圣约翰为避战火将学校迁往公共租界南京路大陆商场,不久与相继迁入的沪江、东吴、之江大学四校组成上海联合基督教大学。1940年返原址。1952年9月,教育部决定进行全国范围的高等院校系科设置调整,圣约翰大学各院系分别并入相关院校,校址划归华东政法学院。 韬奋楼(原名怀施堂)建于1894年,基地面积3242平方米,建筑面积5061平方米,砖木结构,计87个房间。该楼的建筑图纸,在美国绘就,保存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当时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于1959年大修时改为直线形)。南面中间,原图设计是塔楼,后采纳了约大科学系主任顾斐德教授提议,改为钟楼,这幢约大第一建筑物,由该校美籍校长卜舫济(Francis L.H.Pott)经手筹建,耗资2.6万美元,在该楼落成典礼上,为纪念约大创始人施勒楚斯基,正式命名该楼为怀施堂。该楼落成初期,楼下设课堂、膳堂和图书馆,楼上则为学生宿舍。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 交谊室,1929年建成,由校友范文照设计中西合璧的图样,基地面积86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是钢筋水泥及砖木混合结构。该校舍两层,上层分大、小交谊厅各一间。大交谊厅除了用以交谊、会议、文娱活动以外,还可进行篮球比赛,厅的四周上端筑有看台,东、西、北有数排长木板坐位,约能容300人就坐,南部设有放映间。下层有大小房间11个,供学生文体社团使用。这幢富丽堂皇的交谊室还是解放上海时我军的第一宿营地。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86735.html5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