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文游记:杭州余杭塘栖古镇 |
[游记]小文游记:杭州余杭塘栖古镇 |
2007-07-16 blogcn.com |
元旦前夕于我和LG是极重要的纪念日:17年前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在长江入海口埋下了“Ours”信物;17年前的那一夜,我们共同用脚步丈量了从五角场到外滩的漫漫长路;17年前的那一刻,我们相依聆听外滩海关大钟1990年的第一次报时。从此执子之手,惟愿与子偕老。然而自我参加工作以来,雷打不动的年终决算使得我们有心庆祝却无从实现;有了小文之后,一家三口不能相伴守岁、辞旧迎新,遗憾更甚而无奈依然;加之这两年我的工作地迁至杭州,新年与小文父女俩团聚的时候便越发推迟。所以早一阵我就跟LG商量好,今年元旦带小文到杭州过,或许还有可能赶在年前会合,至少可以提早半天见面。 前几次LG带小文来杭都是自驾,此番计划换乘火车,一则小文从未坐过火车,权充新年礼物;二来这回没啥东西需要捎来带去,就不必非得自个儿开车,省下的过路费、汽油费、停车费用来打的出入绰绰有余,尽管牺牲一些便利和自由,应该也还过得去。比较了杭甬之间的列车班次,最终选定晚上6点55分发车的T748次,可以如常放学、下班、吃晚饭,只需1小时55分就能到达,软座票价才37元,位置也蛮宽敞,况且坐火车的舒适度原本就强于汽车,又无路堵之虞,显然比高速大巴有优势。LG担心节假日人多车挤,特地给小文单独买了张票,其实软座车厢挺空的,还有余位。车上恰遇和我同批由宁波擢调省行的同事许的太太和孩子,也去杭州探亲,正和小文父女俩坐背靠背,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个钟头不到的旅途中,小文一边PDA里“樱桃小丸子”看看,一边零食吃吃,多舒坦、多乐惠呀。 放心,小文可没有啃纸头的癖好,这是在吃果然多CC卷呢。上周我在整理来杭行李时,为小文备了些喜欢的小吃,像迪斯尼饼干、波力海苔、果然多、咕咪糖等。小文居然也懂得投桃报李,下午放学到外公外婆家后,专门挑了几样外婆刚从南京带回的特产收进袋子,说要“带到杭州去给妈妈尝尝”,好贴心的宝贝啊。 等我结束年终决算值守回到宿舍已是元旦凌晨1点半,小文父女俩早就入睡了,我也抓紧歇息休整。清早6点我照例被生物钟催醒,先看天,万幸,没下雨,意味着出游无碍。继续回笼到7点,三人一同起床,准备就绪,于8点半出发。按我设计的“新年三天乐”方案,今天的活动是游余杭塘栖古镇、品特色红烧羊肉。位于杭州市郊东北部、隶属余杭区辖的塘栖发轫于北宋,自元代起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津要、杭州城的水上门户而蔚成大镇,明清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是丰子恺心目中“江南佳丽地”的代表。不过我辈俗人,之所以对塘栖平生兴趣,追根溯源,还得归因于上个冬天都市快报介绍的塘栖红烧羊肉,令我念念不忘至今。两相结合,塘栖遂成“小文游记”新年开篇标的。 余杭现已纳入杭州市区,塘栖也有通公交,根据网上查得的线路信息,我们打的到了艮山门流水苑的532路起点站,这趟车的终点便是塘栖。上车落座,说实话条件真不咋样,这也难怪,通行于乡郊的区间车嘛,再者票价低廉,全程只2.5元,还能有什么高要求?也多亏我给小文买了张票,名正言顺地占了个座,此举可谓明智,过了几站之后人越上越多,身旁都站满了。对于周边的纷乱拥挤,小文浑不在意,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反复哼唱着“樱桃小丸子”的主题歌“我是最可爱的宝宝~~~爸爸为我骄傲 PILIPALA PILIPALA……”,或是近日在幼儿园排练迎新联欢会舞蹈时学来的“浏阳河 弯过了几道弯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要不就和LG玩“猜中指”游戏,屡失屡试,乐不可支,一个半小时颠簸、断续的行程总算不那么难捱。 10点半抵达终点站塘栖,下车后第一感觉是明显比杭州冷,风吹来寒飕飕的。不认得路,叫了辆三轮车,4块钱把我们拉到镇中心的广济桥南堍。我事先做了些功课,找了几篇人家的游记散文当攻略,也浏览过当地的政府门户网站,广济桥无一例外作为塘栖首景推介。看资料,这座南北向横跨京杭大运河的长桥始建于1100余年前的唐宝历至林得年间,重筑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迄今已逾500年,是大运河上现存仅有的七孔石拱桥和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全长83米,面宽4.4米,矢高13米,中孔净跨15.6米,两坡各设石阶80级;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 站在桥底仰望,一级级参差的石阶、一面面斑驳的栏板、一根根素朴的望柱,悠悠岁月的留痕历历在目。小文却在为台阶间隙中的积水担心了:“这像河一样的!”呵呵,形容得太夸张了吧。 拾级而上,侧目所见,笼罩在一片迷蒙雾霭中的大运河静静流淌着,舒缓平稳的姿态,暗合其久远历史和沧桑变迁,正如洞阅世事、饱经风霜的老人,处事必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 登临桥顶,不经意间发现脚下亦有匠心,起初以为寓意阴阳乾坤,细看又觉像是凤形吉纹。中国的古物,专爱于细枝末节中无微不至地寄托深境妙意,张爱玲有云:“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清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 饭后散步,我们原想去有篇游记上提到的“太史第弄”瞧瞧,猜测是塘栖盛时“七十二条半弄”的代表。不料连问几个三轮车夫,一律的茫然表情,补充说明“是条老弄堂”也照样;我们又将咨询范围扩大到路人、店家,仍一无所获。我们求助的都是有点年纪的本地人,哪怕太史第弄拆了,也不该没听说过啊,何况据那篇游记所述,作者同事两个月前才去过太史第弄,真当怪哉!在相邻几条街上漫无目的地兜了两三圈,先前问路对象之一的一位三轮车夫热心地提供了刚打听到的消息,建议我们去广场那里的建行旁边问问。好容易摸到了广场,在一家很有些年头的小店里,从一位很上点年纪的店主处,我得到了有把握的答案:还得再回到方才过来时的那条市新街!眼看柳暗花明,我已意兴阑珊,小文也叫苦走不动了,LG反正无所谓,商量的结果是选择放弃。回去后刨根究底一通仔细搜索,顿时恍然大悟:太史第弄压根不是条弄堂,而是组已有420岁高龄的老宅,隐藏在市新街102号一溜木排门店面之后(这排店面我有印象,当时见了还想拍照来着),为塘栖望族卓氏的七世孙、官至明朝光禄署丞的卓明卿所建。宅以“弄”名并非为了误导视听,而是因其特殊的布局,从临街店面开始前后共计五进,总深度超百米,宽度十米出头,形似长弄;宅旁还有一条暗弄,纵向长度不减,宽仅一米,幽深异常。实际上太史第弄已有残缺,被拆除了第五进,但终究算是幸运的,作为塘栖“十宅”之一被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点,毋需再担心今后的命运。我也不由为这栋错失谋面机会的老宅欣慰,但愿太史第弄以及广济桥、水北街等一众历史遗存能在今人后辈的维护照料下,穿越时代,延续魅力。 近1点半时车子姗姗而来,候车的人已经聚了不少,好在每人一个位置还有保证。这次遇上的售票员属于“刀子嘴、豆腐心”类型,在告诫我监护好小孩并申明万一碰撞跌落等后果自负后,执意只收小文半票价1元。车子一开,我即体会到了售票员发布免责条款的必要性,比较来的时候,司机猛多了,车子也更旧了,例举:每过一个坑洼,人随车震荡起伏不说,甚或会从车顶夹缝撒下一阵灰沙,令我们瞠目结舌却避闪不得。委实佩服小文随遇而安的本事,此等情况下都能熟睡无妨。待小文睡醒,532路的终点也到了,和上午的起点不在同一处,由此可以换乘K68回宿舍,4块钱就够了,比打的省下10块钱,不错不错。就这样,我们带着一身风尘和满怀感触,结束了元旦假期首日的出行。 |
转自:http://travel.blogcn.com/ArticleContent40660,58522.shtml9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