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七人行——杭州游记之一 |
[游记]七人行——杭州游记之一 |
2007-07-16 baidu.com |
上有天堂,下有苏航。如果说苏州的美如同小家碧玉,典雅,内敛,那么杭州就如同渔家女子,温柔而大方,婉约而浪漫。去年十一,我入苏州之深闺,一览其芳泽,于是今年就与人做客杭州,寻芳。 我和6,7两人从上海出发,到了杭州后与从安徽来的李,邱二人,以及南京的戴相聚,然后汇同杭州的庞,总共是七人。 我们到杭州的时候是农历的八月十四,一个盛夏已过,秋叶未凋的时候。天气还不算天高气爽,有着些许的炎热。其实去西湖最好的时候是每年的农历三月,那时你可以体会到“苏堤春晓”,可以体会到什么叫“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其次就是冬天去,最好是下雪的时候,“断桥残雪”和“梅花三弄”在这时达到及至。但是我们还是在初秋时节来到了这里,既然“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那么秋天的西湖自然有她的及至。 到了武林广场,我们就直奔西湖,那种饥渴感,就想是久别的范蠡对西施充满的性饥渴似的,以至于当嗅到西湖的气息的时候,大家都陷入了一种本我与自我皆迷失的境地。于是走路如跑者有之,过马路不看红灯者有之,不分东南西北一直想前冲者有之,甚至差点错过了西湖边上的“风波亭”。 正在我抱怨众人路过“风波亭”也无动于衷时,眼前豁然开朗,一瞬间,我知道我找到了我的梦,在这一时刻,视觉,听觉.·.已经无须存在,我闭上眼睛,用自己的第六感去感受着一切。心中的暴戾,不安,沮丧,无知被静谧,广袤一扫而空,似乎在这一时刻,人与自然达到了一种交集。西湖不是“横无际崖”没有“衔远山,吞长江”之势,但也算得上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最为可贵的是,虽然“水光接天”,却平静如鉴。杨柳,扁舟,游人,一切都如同书中一样,所不同的是,书中把西湖写作西天上那个草管天女命运的女人的镜子,这是一种对西湖的肤浅的评价,因为西湖虽小,但他体现出的对生命的巨大的包容力,是一种即使可收天地的乾坤袋也也无法匹及的。 我们没有寻步西湖,因为我们没有那个时间,更没有那个雅兴。但我却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她的一姿一妍,到后来,我干脆把照相机给了6,自己只是去寻找着前人的“记忆”,于是我找到了苏小小的香冢,卖字画的老夫妇,迷醉游人的楼外楼,一个因为和水浒中的武松同名而火了一把的人的墓.·.当然还有我儿时的圣地——岳王庙。但现在的我已经没了儿时对岳飞的至高崇敬,对秦浍之流也没了切肤之恨。 从岳王庙出来,我们每人租了一辆自行车,从苏堤一直向前,“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笔直的湖堤如同一幅向前展开的画卷,嬉戏的孩童在道路一边追赶着,恋爱的情侣在树下缠绵着,中年夫妻一起微笑着看孩子们的嬉戏,想起了儿时的青梅竹马,老年夫妇相互搀扶着看着情侣,想几了少时的花前月下。还有的就是因为无法驾御自行车而小心翼翼的老外,拉着“二泉映月”的乞丐.,放着巨大风筝的风筝爱好者.·.湖堤把西湖分为两半,一边是游船处处,“渔歌互答”,另一边则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置身于这样的画卷中,让我觉得自己既是渺小的一个点,又是这幅画卷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再一次感激于造物者的力量,他让生命的广袤在这里得到凝结。 从雷峰塔返回时已是夕阳西下,但是我却没有感到一丝的忧伤,白居易悲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不豁达的,豁达者只用得看一眼美好的夕阳就可以永远的珍惜。湖里的航船挂上了风灯正在归航,船家疲惫的脸上画着收获的喜悦,渔舟虽然无唱,却和着夜成为了动人的一幕。要不是身边时而经过的游览车和远处的霓虹灯,我真的回以为我是在和香山老人秉烛夜游。 骑在自行车上,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来自灵魂最深处的自我的释放,于是不顾同行人的异样与无奈,我仰天长啸.·. 我想哭,想笑,想喊,想闹,就象在西子的怀里,我在温柔的环境中释放着自己的一切。 |
转自:http://hi.baidu.com/paulouyang/blog/item/c5f95660c4956ddf8cb10d62.html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