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行游记之四 无缘的卡瓦格博,静谧的天堂雨崩 |
[游记]云南行游记之四 无缘的卡瓦格博,静谧的天堂雨崩 |
2008-05-22 sina.com.cn |
云南行游记之四--无缘的卡瓦格博,静谧的天堂雨崩 2007-11-01 15:17:24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 每个人都在睡梦中祈祷能有幸被圣山钦见,然而情况并不乐观,早上6点大家相互叫醒,推开门的时候大雾弥漫,满天不见一颗星星,想必已被厚厚云层遮住,大家对能否看到日照金山都不乐观了。 老公和广西帅哥,自诩玩摄影的两个人,还有飞来寺的很多摄影爱好者,依然不死心的开始架上各自的长枪短炮,期盼能够天公开恩。一睹圣山容颜。 天色开始见亮,云雾依然遮天蔽日,没有一点散去的迹象,和我们一样虔诚等待的藏民开始烧香祈祷,整个观景台上香烟缭绕,一片诵经声,然而云雾越来越浓,甚至整个山都被笼罩住,除了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到,倒霉,看来今天的飞来寺一定有日本人在,据说,每当有日本人去梅里雪山,卡瓦格博皆会藏匿在云雾中,不让世人见到其真面目,以此来表示对日本人1991年意图攀登雪山的愤怒。我们运气太差了。。。。。 大家等了半天,云雾依然没有散开的迹象,看来我们注定要跟圣山失之交臂了,,每个人都很沮丧,只有寄希望于雨崩,希望可以更近距离得看到梅里雪山,至于绚丽震撼的日照金山,只能在梦中相见或去别人的图片中感受一下了,遗憾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儿,可以为下次的到来提供充足的理由和借口。美丽的圣山,我还会再来的。。。。。。。。。。。。 天色大亮,大家都失望的回到旅馆开始吃早餐,每人一碗牛肉面,肉很少,面是挂面,煮的稀烂,很难吃,价格还超贵,每碗10元,有几个人不够又要了几个馒头,乒乓球大小竟然还要2块,十分不爽,不过还是吃了很多,下一步的行程将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必须补充足够的热量。 别人拍到的日照金山,照片都让人无比震撼,想必如若身临其境,势必感动的无以复加。。。。。。下次我一定等到你。 剽窃来的图片,借来感动下下吧,然而再美的照片,也不能表达亲历时的感动。 再看我们拍到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哭死算了,55555555555555 8点半大家准时上车,开始离开飞来寺,目的地-西当温泉,然后在那里徒步到雨崩村--那个传说中美丽的天堂般的村庄,世人眼中的室外桃源。 一路上路况还好,澜沧江深深地峡谷始终在道路的一侧,在如此落差上千米的峡谷上边狭窄的公路上行车,偶尔透过车窗窥视这些峡谷,深不见底,澜沧江水流湍急,在晨曦中惊涛拍打着对岸的岩石,不由让人心悸。 回顾来时的路,如同在群山峻岭中刻的几条线条,难于想象我们就这么过来了,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如同一颗行进的尘埃 始终在这样的公路上行进。 车中途停靠在一个更加壮观的澜沧江大拐弯处。大家下来拍照,此处是比金沙江大拐弯更加震撼的地方,如此近距离得看大自然的如此独具匠心的杰作,近的甚至不能拍一张全景,心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每个人只能默默无言的凝望着。 距离如此的接近,我们无法拍到全景,只能拍了左边拍右边 车继续前进,很快进入梅里风景区收费处,领队下车交钱,每人63元,据说明年可能涨到300每人,无语。美丽的滇西北风景得天独厚,旅游开发的也不错,基本上随便一个稍微顺眼的小山包都会圈起来收钱了,然而一路所见的小学破旧,藏民依然穷困,不知道每年收来的这些巨款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偶然看到当日的云南报纸,最近正在为了怒江没有桥每天只能靠溜索上下学的孩子们募捐修桥,实在让人怀疑所谓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在这里是否落到了实处。 收费口旁边的指示牌,标示着我们景区地图。 收费站--要想冲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想逃票么,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峡谷,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收费站,车开始行进在大土路上,尘土飞扬,两边越来越多的民居、牛舍、矮房子、谷仓、... 当然你可以选择骑骡子,西当温泉聚集着很多骡子和当地的藏民,骡子在当地就好像出租车在城市一样,既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个赚钱的行当.据说雨崩村的村民家家靠着骡子月入几万元,提前步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价格明码实价。从西当走到垭口是135人民币,走到雨崩的话是175。 听说到垭口的15公里上坡路非常的辛苦而且没什么风景可看,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骑骡子,我可不要风景还没看到先把自己累吐血,我要保留自己的体力用在刀口上。。。 骡子的分配要靠抓阄,抓到哪个就是哪个,不可以更换,而且不能背行李,行李要另加钱,我跟老公的两个大包,一共要了25,当时嫌贵,到了垭口才知道竟然是如此漫长费力的一条路,要是让我背包上去的话,给我200我也不去,藏民赚的的确是辛苦钱,而且我抓到的骡子的马夫比我还矮,还瘦,让他背着我的大包十分不忍心,不过耐力的确惊人。 开始向垭口行进,除了新疆美女,其他女生都跟我一样,选择了骑骡子。老公本来也想骑,一看所有男生都决定徒步,也决定徒步了。结果始终是大家都要等的最后一个。。。。。跟我一样,面瓜一个。 通往南宗垭口的路上有3个休息站,其中到第一个休息站一段是全程中最为艰难的旅程,海拔从2800米上升到3500多米,几乎全部纯粹的上坡路,没有一点下坡可以喘息。 刚开始还是平地,骑着骡子的我晃晃悠悠的格外惬意,没想到,走了没多久就是转山路了,马队在崎岖的悬崖边前进着,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人,又惊又险,骡子竟然还有个可怕的习惯,喜欢紧紧贴着山崖边走,我吓的大气都不敢出,我坐在在马背上离地颇高,马脚下就是万丈悬崖,云雾就在脚边缭绕,精神极度紧绷,紧紧地抓住马鞍上的扶手,用力的差点抽筋,脑子也一片空白,,如果现在可以选择,我宁愿用走的,至少生命掌握在自己脚下,而现在,它在骡子的脚下,我只能与它患难与共。骡子也很累,气喘吁吁,偶尔还打一个趔趄,吓得我再也没有心情环顾四周的景色,就这样战战兢兢的似乎走了几个世纪,马夫不懂汉语,只是偶尔做手势告诉我,上坡的时候要前伏,我马上照办,恨不得趴在骡子背上,山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还下起了小雨,一路下来,满头满脸满手,都是灰尘,不是穿着冲锋一,估计路过的游人都会跟我说扎西德勒了。终于走到了平地的地方,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才走平路没多久,又继续上坡,逐渐习惯了骡子的习惯,精神开始放松,在马背的我又开始不安分了。可惜的是相机都放到行李中让马夫背着,一路没有照片记录。 第一个休息站到了,马夫们在歇脚喝酥油茶,骡子们在补充食物。 我那辛苦的骡子,一路上我一直在抚摸安慰它,生怕他不高兴把我甩下来掉下悬崖 徒步的陆续赶上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新疆美女,休息了不到5秒钟继续前行了,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男同志们逐渐赶到,只有我老公,遥遥不见身影。。。。。。。 大家开始吃中饭,掏出各自在香格里拉超市买的食品,开始吃简易午餐,我要了一壶酥油茶,热着喝味道还好,凉了很腥,比我们蒙古族的奶茶差远了,但是据说可以抗高原反应,我还是多喝点吧。 吃了几个面包+午餐肉+茶叶蛋,终于望到了我家亲爱的身穿红色冲锋衣的身影---妹妹等哥泪花流。。。。 老公累得够呛,脸色都变了,休息了半天才缓过来,建议去的朋友,有高原反映或是体力不强的不要逞能徒步爬上丫口,可以选择花骑骡子上去,到了雨崩,还有几十公里高海拔的攀越等着你,留着体力是比较明智的选,这段路程真的是非常的辛苦,基本没有风景可看,而且选择了徒步的话就要徒步到垭口,路上是没有骡子可以骑的。 休息了下,领队说后面的路要轻松的多,大家深受鼓舞,继续前进。 海拔升高,树林开始越来越茂密,在这千年的原始森林中穿越,小径两旁的树木参天,枝干上都披挂着长长的碧塔海随处可见淡绿色树胡子,看来只有海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看到这种寄生植物,一条条千丝万缕,山风吹来,像柳枝一般在风中摇曳,秋天的原始森林,林中渗透着各种娇艳欲滴的颜色,深绿的或者鲜红的树叶,青色的裹满朽木山石的苔藓,黄色的厚厚的落叶层,偶尔看到开的绚丽的小野花和彩色的蘑菇和野果,可惜一直在骡子上,无法拍照也无法去采摘,遗憾。。。。一路上,经常会有小松鼠在前面的路上嗖的一下窜过,迅速爬上路旁的参天古树,偶尔还有一两只野鸡,受了惊吓,扑啦啦的飞走,绚丽的羽毛一瞥而过,这一路没什么岔路,沿着马粪走就一定不会迷路,沿途还有村民包干卫生的废物竹篓。 偶尔休息时拍下的颜色绚丽的原始森林。 深秋的落叶和朽木 长满青苔的树干 ,空气越来越潮湿稀薄,许是兴奋和对前方美景的渴望,每个人都没有高原反应。 偶尔窜出吓了我们一跳的可爱的小东西。 一路上经常会有徒步或者骑马下山的游人,相对而过的时候都会友好的微笑或者温厚扎西德勒,在这样偏僻而美丽的地方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格外的亲切,不论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的,不象在大城市人与人之间总有一种莫名的冷漠和敌对。 很快到达第二个休息站,这段路果然轻松很多,坡度也很缓,大家都不是很累,基本没有休息,继续前进。 很快,没有任何标志的,只有漫山遍野的经幡出现在我们面前,提醒我们南宗垭口到了,骑骡子的行程也到此为止了,藏民卸下行李,大家下了骡子,等待徒步的同志们上来。 南宗垭口,海拔3900多米,是今天行程的海拔最高处。新疆美女早就到了,在等我们,再次膜拜。。。。 垭口的小径上满是藏民和旅客系起的经幡,迎风舞动。经幡的颜色,蓝代表蓝天,白代表白云,红代表太阳,黄代表土地,绿代表植物。经幡包罗万象,藏地的子民们,便是用这样的方式来代表他们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与崇敬。 徒步的同志们陆续都到了,依然是我家亲爱的垫后。领队说有两个喇嘛陪他,不会丢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f11f6d301000bun2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