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我心情低落,有情感的落寞和工作的压力,所以我选择了旅行,这是我排解内心的最好法则。这次旅行是在我极端矛盾的心情下进行的突然冲动,上午还在胡思乱想,下午已经达成了计划,好在有论坛上的朋友接应,我也就放下后顾之忧,定好了车票。总是喜欢突兀之中作出旅行决定的那种急迫和冲动。 旅途是枯燥的,但看着从窗口闪烁而过的灯光和笔直妖娆的婆娑线条,人心很容易被宁静洗涤,加快火车的速度。到达杭州的时间已是黄昏,一路上的春雨已经停止,只留下了丝丝凉意。 我对杭州有一种天然的适应,这里的一切似乎并不陌生。 回到宾馆,开始沐浴,当温热的水柱倾洒全身时,对旅途的疲惫已经默默消散,只剩下一种惬意的滋味。躺在床上看着行程安排,我准备好了对杭州的第一次探觅。 杭州第二日:并未深睡的夜晚很快过去,电话铃声催我起床,任意叫我吃饭了,许多的景点需要我去历览其中的风华。收拾好自己,我在大厅里与朋友一起找了一家特色小吃店,吃了几口就再也无心情继续。朋友是省某厅的官员,很忙碌,因此提前安排了一位极有经验和级别的同事带我度过西湖之游,我欣然应允,正是因为这个好导游,我才能在西湖的美景里得到人文的历史价值。 沈姐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对西湖的人文风情是熟捻于心,经常陪部长级领导参观游玩的,我这次有幸有她做伴,也是任意不小的贡献。我们没有太多的介绍彼此,就开始在丝绸市场淘金,琳琅满目的中国最为美丽的人间饰品让我迷恋,那从茧到丝的蜕变让我顿生共鸣。丝巾在沈姐的地方话中价钱少了一半,此时不买更待何时?我喜欢丝绸,柔柔滑滑的感觉在脖颈上缠绕着一丝娇媚。喜欢的多了,就连好友的也一并买了回去送给她。两条主街道转了过来,旗袍是不能买的太昂贵了,虽然好几个店主夸我穿上它肯定好看,我也只能望而生叹了。几件薄若蝉翼的珍品放在手里有一种满足,虽然钱包还没有变瘪,也再不敢逛了,太多的诱惑。 从丝绸街出来时,天空湿润的有些阴暗,好象要下雨。沈姐忙着去买伞,以防万一。我还是喜欢看看雨色中的西子如何妖娆的引来那么多的赞美,虽然我曾经戏说任意:我走到哪里,阳光就会跟到那里,今天我倒盼着能先看雨湖阳光再灿烂。有些阴冷,凉气透过单薄的毛衣让我打了一个寒战。出租车穿过宽畅的杭州街道,转进了西湖地下隧道,在湖底行走,那种感觉很不自然,总担心会一不小心碰穿了湖底。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柳浪闻莺。这是西湖十大实景之一,康熙这位不轻易在民间留下御笔的帝王,却在西湖的美景诱惑下多处留墨,柳浪闻莺就是其一。这里是人为生成的公园,处处杨柳依依,杏红桃艳,虽不合我的游兴,但疲惫时临湖而坐,看野鸭戏水,听柳浪鸟鸣,心也宁静许多。 我们绕过新开发的景点杨公堤,直接来到揽尽西湖经典的植物园,在出租车缓慢行进的过程中,我也大致习惯了桃红柳绿的江南风情,当笔直的水杉密布成林的在西子湖畔出现时,带给我的是不一般的兴奋。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种美的转折,才不致使西湖的景致处处相同。西湖是步步有景,但景景雷同,苏堤六桥,却是揽一景已知他处风情,所以,我认为西湖使古今中外文人骚客不停驻足的原因不在其变,而在其不变而带来的才思与悠闲。 沿苏堤向东步尽,即是吴越国的国王钱纾建塔以保其平安的保纾山,轻盈玲珑的保纾塔象一个淑女遥遥与雷峰塔相视而立。孤山恰恰通过一座西陵桥使得孤山不孤,与保纾山揽住一带绿水,俨然是一个微缩的峡谷,江南女子的婉转莺喉在此间回荡,别是一番风味。孤山上有一掬香魂不能不提,那就是名断当时的名妓苏小小,至于她的痴情与慕才亭的故事我不愿概述,我只是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一个能自保高洁的才女,为什么要葬在这么隔山一望的清净之地了。绕过半个孤山,走进中国近代印石文化颠峰时期的所在——西泠印社,迎面就是吴昌硕的观音大仕图刻在石门壁上,我心里一阵佛陀静寂,再看这些历史文物时便少了浮躁与名利,只剩下鸡血石历练的艺术。汉三老的家谱恐是最为久远的一种家传的记载了,各种笔力蕴透了一个朝代,西湖人似乎只称呼这里为“片石”,很是别致。 镇社之塔建在孤山最高处,绕竹三千,从塔身向背而望,刚好有一树干与塔身合一,问天之势勃发而行。回到印社正门,正对着白堤。此时风掀云卷,欲雨的天空真的阳光灿烂,如寒意中被一毛毯围拢,暖意顿生,心情也变的开朗了许多。沿着白堤的一树桃花一枝柳,我决定忘记些什么,独自享受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水气妖娆的升腾,我带着春的润泽泛舟于西湖之上,湖心亭的幽雅与得天独厚的高贵,让我迷恋;如果能与心中的知己同船相渡,何必羡慕西施范蠡。云朵的叠压供应了迷蒙,心中的空淡找到了慰藉,于此绝人之境,多少的浮华都显得苍白空洞,原来爱与恨都需要静静的品味才能澄清。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比月湖,雪湖更见风度。一年四季各个时刻都会脉脉妩媚,迷恋没有中止,爱恋又何来结束?可是我所见的并不是其中之一,我见到了云湖,清风扫面,春衣渺然,浓浓的黯淡照映着水面,我不知是欣赏还是应该落泪,因为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在赏湖还是在思念断桥的凄美。 断桥到了,就在雷峰塔没有多远的地方,凄美总让人联想,于是本应忘记的尘间俗念又会泛波重来。 午餐是在杭州百年小吃老店知味观吃的,我知道知味观的小笼是一绝,所以特特的要来,在未曾动筷之前先留下一张照片作为回去馋朋友的证据。包子是用薄薄的面片打成褶皱做起来的,为了美观,在上笼之前用蛋黄撒在褶子里,蒸熟了就会有了黄色的像花蕊一样的装饰,很是夺人馋意。猫耳朵、片儿面、冰糖莲夹,无处不体现江南的细腻特色。片儿面是典型的地方小吃,把咸菜、面片、瘦肉一股脑的全放在一个厨具里,形成了味道鲜美的杂烩面,给人别致的味觉。 下午去雷锋塔的时候,路过一个茶楼,禁不住悠扬的古筝曲营造的优雅,迈步进入,雕刻精致的木饰,古色古香的装修,三三俩俩的好友相聚,品一杯西湖龙井,聊一阵人生百味,在休闲中塑造一段属于自己的情致,真的很好。杭州本身就是一个精致的城市,文化孕育特色的经济,类似的茶楼在西湖的美景里装饰了风景,也自然的美化了杭州的文化。我属于这样闲适的生活,所以我从第一眼看到杭州开始就似曾相识。 烟光山色淡溟?鳎?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我是无缘再见这样的美景,由元朝时的雄壮到嘉靖时的倭寇焚烧殆尽,又有民国时期吴侬音中的“藏经塔”到“藏金塔”传谬导致的抽砖取金的破坏倒塌,雷锋塔真是历尽厄运的洗礼。现在的雷锋塔似乎有些臃肿,灰青色的塔身没有了一丝历史的记忆了,正对着塔身的是一段电梯,把游客引进塔座底部。据《临安府志》记载,从前有个姓雷的人在此筑庵隐居,因而称作雷峰。雷峰塔,因位于雷峰之上而得名,是吴越王钱弘?m因庆贺其宠妃黄氏得子而建,所以曾被称作黄妃塔.现在的雷锋塔是在倒塌的原基上包容建造的,整个塔身把原来的底座都圈起来,用八根钢筋架支撑着,所能看到的残骸是几堆古土。吸引我更多的是贯休和尚的罗汉百相,在灯光下表情散淡中透露一种对佛的虔诚和对世事的豁达。在雷锋塔第一层四周有八副黄杨木雕的断桥佳话,人物的表情和衣袂的褶皱都细致如微,栩栩如生,民间的艺术是没有极限的,总是在不可能中营造一种历史的文化。 并不疲惫的身躯站在塔后小亭子旁边坐下,悠悠曲径绵延在玲珑的山坡上,各种浓淡不均的绿色留成一段随意的轻纱,在稍显迷蒙的西湖之上,我独享一份属于我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