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之楼外楼 |
[游记]杭州游记之楼外楼 |
2007-07-16 live.com |
杭州游记之楼外楼 游杭州之楼外楼 由于之前准备的忙碌,上火车之后颇有些倦意,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清早便到达了杭州. 下了车,走在站台上,迎面吹来丝丝的凉风,空中飘着细雨,于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湿润而清新的空气非常的舒服,让我一下子清醒了不少.在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这样的细雨给我们即将开始的游览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气息. 坐在的士车里,浏览着杭州的街道,建筑和绿化,第一感觉是非常的干净,也很有秩序,在土苍苍的北京待的太久,这种清爽的感觉异常强烈.黑色的柏油路和白色的斑马线,嫩绿的草坪和鲜艳的花丛,甚至于XX新村,XX苑这样的小区名字,都和珠海有些相似. 到朋友家安顿好,熟悉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我们便直奔西湖北边的孤山楼外楼, 楼外楼菜馆始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此楼主是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名叫洪瑞堂。他与妻子陶氏秀英自双亲亡故后由绍兴东湖迁至钱塘,定居在孤山脚下的西泠桥畔,以划船捕鱼谋生。因夫妻双双是从鱼米之乡的绍兴而来,在烹制鲜鱼活虾方面有一技之长。先是捕鱼虾选佳者烹制出售,后来想到西泠桥一带无饮食店,便在略有积蓄之后开了一片规模较小的菜馆,当初仅是一处平房,地处六一泉旁,位于俞楼与西泠印社之间。 菜馆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店主从南宋诗人林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得到启发而取为“楼外楼”。另一种说法是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俞楼前侧,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先生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楼外楼是杭州最具特色的著名菜馆之一,被原国内贸易部评定为“中华老字号”。 一般来说,在楼外楼用餐,最先端上来的总是“西湖醋鱼”。“西湖醋鱼”又叫“宋嫂鱼”。相传东京汴梁人宋嫂,南渡后随丈夫来到了杭州。丈夫死后,她带着未成年的小叔在西湖边捕鱼为生,勉强度日。有一次,小叔因在湖上受了风寒,病得很厉害。在宋嫂的精心呵护下,小叔渐渐康复了,但就是一点没有胃口,吃什么都不香,身体还是非常虚弱。宋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打来一网鱼,留下一条鲜活的草鱼养在水缸里,然后就像往常一样把其余的鱼卖了。从集市回来后,宋嫂盘算着换一种做鱼的方法。她把鱼宰杀去鳃去鳞以后,从腹部沿贴着鱼骨,把鱼对劈开来,去骨后成为相连的两片,然后放在滚水里略煮,到了划水鳍竖起,眼珠突出,鱼肉断生,然后捞出装在盘中,再用煮鱼的原汤加糖、姜末、绍兴酒、酱油烧滚,放入醋和湿太白粉,调成浓汁,加上麻油,淋在鱼身上。鱼做好以后,小叔一尝,有点甜,有点酸,特别鲜嫩,胃口开了,身体也好了。后来,这鱼的做法就慢慢传开来,这个菜名就叫做“宋嫂鱼”。 我们坐在楼外楼二层的露天平台,抬头便可以欣赏西湖的风景,喝着西湖龙井茶,看着湖水碧波荡漾,游船来来往往,远处的青山层峦叠嶂,实在是赏心悦目之事,菜还没有上,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点了西湖醋鱼,东坡肉,酱鸭,舟山鱼干,西湖小炒皇,还有东坡酥,味道都非常好,特别是西湖醋鱼,酱汁的味道酸中带鲜,恰到好处,鱼肉很鲜嫩,很入味,名不虚传. 金秋十月,又是阴雨天,微微的凉风时不时的抚过来,我们喝着香茶,吃着美味的菜肴,欣赏着西湖的美景,这种感觉让人陶醉不已. |
转自:http://tonyjaysworld.spaces.live.com/Blog/cns!D34E3C18FD3C7C4B!559.entry2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