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绍兴 |
[游记](一)绍兴 |
2007-07-27 rouzong.cn |
杭州游记(一)绍兴 -------------------------------------------------------------------------------- 印象中的杭州停留于泛舟西湖,琴音绕耳,轻茗龙井,处处充斥小家碧玉的江浙女子。为了一睹她的芳华——杭州,我来了! 飞机在夜色中降临杭州,却未见大都市的繁华。出机场与美丽的售票员探听才知这里是萧山,离杭州还有一个小时的高速路。更令人意外的是我居然赶上一年一度的西博会,心中窃喜但也暗暗发忧。这样一来,景点内不就人满为患?!于是决定先去绍兴。 (一)绍兴 一夜安眠,第二日一早搭乘杭州---绍兴的快运,约莫四十五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水乡绍兴。绍兴与鲁迅是紧紧分不开的。倒不尽是因为鲁迅出生于绍兴;而在于鲁迅笔下充满艺术色彩的“文学绍兴”在人们脑中深深扎根,而竟至于与绍兴等同起来。前面就是“鲁迅故里”了。听说这里的“鲁迅故里步行街”才新建不久,门票也随之水涨船高——一票60元。翻新后“鲁迅故里”让人耳目一新,但却与印象中的灰暗的色调差之甚远。街对面正是沈园。“红酥手,黄縢酒……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是否写出了陆游与他表妹唐婉在此邂逅但却两情不能有所终的悲戚与无奈呢?感觉太过于悲情。正在犹豫,忽然凑来一位戴着乌毡帽的人力车夫,问我去老街玩否?见我踌躇,他摊开一本宣传画册就向我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那边的景致,且可以一边带我逛完整个街区,一边给我当导游一路解说,还可以顺便帮我照照相,只要人民币30元。我见状点头应允出发。于是坐上“乌毡帽”的“黄包车”,向绍兴老街――“仓桥直街”进发。 一坐上车,“乌毡帽”即向我介绍起绍兴的“三乌”和“三缸”:“三乌”指的是乌篷船、乌毡帽和乌干菜(即霉干菜):“三缸”指的是酒缸、染缸和酱缸。如果不知‘三乌’和‘三缸’,等于枉来一趟绍兴!我说,加上这灰蒙蒙的天应该是“四乌”。忽然来了兴致,要感受一下乌蓬船在水巷中的穿梭和漂摇。于是车夫带我前往“八字桥”,租了一艘乌蓬船,在原汁原味的水乡上漂了半个多小时。船老大虽然极度热情的讲解,但他的方言却是晦涩难懂。坐罢了乌蓬船,“乌毡帽”蹬车驶入错落有致的老街区域。途径一个当铺,“乌毡帽”说这就是鲁迅小时候家贫时曾经去当过东西的铺子,我下去看了一眼,觉得只不过是墙面上的“当”字大的有点夸张,其它并无出奇之处。随后,车在一家古宅大门口停下,说是陈道明主演的《冬至》就是在那个宅院里拍摄的。我走进去感受了一下,对照起电视剧的场景,是依稀有几份熟悉感,颇有几分味道。 再往前行,我们来到“宝珠桥”。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曾来到这个桥头上游玩时,一不小心把一颗宝珠掉落桥下蛛网网住,第二日被一船夫拾得,因此得名。当然,这只是传说,倒是古桥在雨湿寒梢中更显得古远幽静,据说这座七边形拱桥的历史已经上百年了。登上古桥,观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 老街的尽头是水上戏台,就是鲁迅笔下的社戏演义之处。旧戏台并无特别之处,倒是旁边一炸臭豆腐的小摊对我颇有吸引。看着路人掩鼻而过我却感觉这种气味并不难闻,反而有点“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一个人要了一小份,咬上一口,发觉外面炸得微黄酥脆,里面的豆腐是嫩滑的,蘸上一点花生酱或蕃茄酱,满嘴留香。噢,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游完了老街也将起程返回杭州,只有半天的时间不能完全的体会绍兴。很难说是绍兴造就了名人,还是名人造就了绍兴。 绍兴的美不止于风物景致、更在于他的文化意境。 |
转自:http://www.rouzong.cn/Forum_list.asp?id=5302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