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龚滩之行.[杭州阳光下户外论坛户外装备、旅行探险、拓展培训、摄影.

[游记]龚滩之行.[杭州阳光下户外论坛户外装备、旅行探险、拓展培训、摄影.

2007-07-30    insunlight.com

龚滩古镇

龚滩是乌江流域上的著名险滩之一。在重庆市酉阳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乌江与后塘河(又称阿蓬江)汇合处,与贵州沿河县邻界。清驻巡检司于此,1912年后设县佐,1935年设镇。为渝黔两省市边境地区物资转运地。据史书记载,此滩是由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酉阳山洪暴发,凤凰山垮岩,堵塞乌江河道而形成的险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龚滩西岸,悬崖高耸,直插云天。东岸凤凰山下,坡势较缓。(后塘河的河床阶地,)龚滩古镇,即坐落其上。喜欢上龚滩古镇,是读一本《新三峡牛皮书》。才知道:因暴雨而引发山洪,山洪诱发岩崩,岩崩阻断乌江,乌江形成险滩,险滩阻断水运,水运逼迫中转,中转繁荣古镇。现得知在龚滩下游60公里建彭水大型水电站。这些因果关系将不复存在。作为龚滩古镇的旅游看点:险滩、峡谷、青石板街、吊脚楼和朴实的民风等等。随着水电工程的兴建,转瞬之间将发生根本改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月3日,车到龚滩河坝已是下午五点钟,西山的太阳早已落山。据当地人讲,龚滩河坝夏令时间大约下午三点多钟日落西山。说明西岸的山与古镇河坝码头之间大约只有60度的射线夹角。“乌江,江流千古;牛郞山,赤壁万仞;龚滩,跌水险滩;古镇人,下力乐业。”堪称古镇四绝。
从河坝码头往镇上看,土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小路蜿蜒,直上山腰。沿河街的吊脚楼像大力士一样用肩扛着层层叠叠上街的房屋,那阵式有点像叠罗汉,不堪重负。 

古镇吊脚楼颇含艺术与文化内涵。西望牛郎山的织女楼,仿佛凄婉的述说着当年古镇女人们的择业;亭台楼阁式的绣花楼,羞羞搭搭地说着当年坐贾商人的闺女待嫁前的准备;
数吨重的鸳鸯楼,没完没了地陈述着当年生活在社会下层妇女谋生的艰辛;老盐局与西秦会馆,庄重地证明着古镇富人当年的职业。多数古镇的男人择业是:力夫、纤夫、船夫、渔夫、樵夫。女人的命运更差,除少数为商人妇,多数为下力人的妻室。且无业可就。吊脚楼的窗口中,记录着古镇人对生活的期盼。至今,满目疮痍的木楼。还依稀可见古镇人生活的艰辛,可见古镇人的喜怒哀乐。
龚滩老街第二大看点是青石板街。木墙黑瓦吊脚楼夹一条二米宽二公里长的石板街,龚滩人称为老街,又称下街。(平均海拔高程276米)青石板约十五厘米厚,是当地山上的石灰岩。老街,全由一块块青石铺成。青石,年代久远,跟三峡南津关的奥陶系石仄岩质地差不多。一年年,一代代,被人们蹋得光滑玉润。那石板,在炎热的夏日可坐、可卧。哪冰凉的感觉,可以解除倦意。还可消暑。试着坐了一下光滑的石板梯。感到自然和亲切。走在这条无车水马龙的老街上,不担心撞红灯,也不担心高空坠物。心里无负重,闲庭信步其间,追思着古镇悠远古朴繁荣历史,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从老街的街口处,鸟瞰龚滩,险滩尽收眼底。龚滩的汇水口,枯水期约40米宽的河道,2米多高的跌水。气势磅礴,让纤夫见了无可奈何。上世纪70年代中期,250匹马力的机驳船历史性地取代了柏木船。但时至今日,机驳船在这里“绞滩”必须由上游的绞滩船放下钢缆绳邦力拖船。那情景有惊无险。当天下午,就有幸目睹了一艘机驳船演绎了这一幕。
在住店前,我迫不及待地完成了从老街绕上街环行一周。及时感受今日之龚滩与我神游之龚滩有哪些不同。欣慰之情,难以形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龚滩古镇在我神游时,最看重的是青石板街和吊脚楼。因为吊脚楼从南宋一直修到2004年,其中不少已饱受乌江风云。人世沧桑,不少已有100年以上历史。其经久耐用程度与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媲美。青石板街,是古镇人建材利用的典范。如今,眼见为实,除了画家的视角,更多的是作为生活之窗来看。真真切切的看见龚滩古镇人“苦与乐”的真实生活写照,算是寻梦吧。
2006年5月3日晚,郎杰联系在“杨氏客栈”吃晚饭,5人住杨氏客栈,5人住老盐局,7人住大业客栈,我和李忠、郞杰3人住田氏客栈。
田氏阁楼,是一个竹木结构的吊脚楼。那楠竹的用场是吊脚楼的点缀。这家中年夫妇开的家庭旅馆。主营住宿与餐饮,在古镇小有名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店自2001年,由老板娘冉小琴提议创办。至今已有5 年历史。当年的开办费仅有2.8万元资金。所以,只能在自家用房的基础上,滚动发展。
当晚,田家夫妇俩与笔者凭栏而坐聊起家常。老板田小华,是一位勤劳而朴实的男子汉,从小在龚滩河坝下力。青年时,从事砼制砖。在八十年代初,他每月制水泥砖的工钱能达到150元,当年已经是高薪零工一族。冉小芹原家住农村中学毕业后,跟乡下缝纫师傅学艺。心灵手巧,热忱待人。练就了服务行业察颜观色的基本功。是一位胆识过人的老板娘。当年她决策时的主意至今记忆犹新:上策是开家庭旅馆,以土家菜和经济住宿为特色,一举成功。滚动发展;中策是经营平平,保本经营,不蚀本;下策是亏掉现有积蓄,重新来过。在这样的理念下,店主人主动选择学厨艺。为一日三餐下功夫。老板娘自动担起掌柜重任,诚信待客“人勤者,天助之。”自开业之日起,田氏阁楼,日益红火,远近闻名。2004年,她俩将自家用房下决心改建成具有临江风格的吊脚楼。奢侈的江景客厅兼餐厅,楼上再开辟四张餐桌的餐厅。住宿部更是体现龚滩古镇人依山建吊脚楼的特长“螺蛳壳里做道场”。用尽每个平方米的用场。从龚滩河坝一眼就可以看见临江的田氏阁楼。哪阁楼的飞檐和江景亭特别引人注目。飘扬着田氏阁楼酒幡一样的黄色招牌旗,毫不夸张地说,田氏阁楼是龚滩古镇的地标。阁楼不但从外观上出类拔萃,在经营内涵上也下了一番功夫。田家的特色菜是香菇肉丸汤。为了确保这道菜的正宗。每天傍晚,帮工收工之后,老板娘是亲手淘洗第二天要用的香菇。从质地上,别人买50元/斤,她家买100元/斤的香菇。“优质高价”,保证特色菜的主料品质。从卫生上讲,每一朵香菇,必须经老板娘的手洗,过目确认是入口的第二道关。经她严格地挑选瑕疵。然后将浸泡香菇的汁用纱布过滤后备用。哪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会轻易相信。
田氏阁楼的地基海拔高程约274米,1964年的大洪水淹没过底楼。如今,彭水电站将淹没水位定在305米,田家自然成了新移民。“没有了龚滩,没有了阁楼,田家客栈怎样继续着旅馆业”?田家夫妇没有一点灰心丧气的的悲观情绪。在聊家常时,田小华父辈从小下河为伙夫、纤夫、船夫、前驾长、后驾长,谈到他俩结婚过日子的奋斗历程,特别感到幸福地是近年来正确择业过上好日子,事业有成,发展有望、安居乐业。在机驳船取代木船的时代。他家曾经历父亲隐性失业。家庭生活从米箩筐掉进糠箩筐。以为无着落。但是时代进步了,田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田小华用自己家庭的这段经历,坚信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工程,一定会为乌江两岸人民造福,她俩平静地寻找着以后谋生的路。没有一点做秀的意思。朴实的语言,深刻的人生哲理,就象清纯的乌江水一样清纯。“得民心者得天下”其情其景,令笔者感动!
不知不觉,时间已是5月4日凌晨一点多钟。我们带着倦意相约明天再聊。
2006年5月4日清晨六点多钟,李忠、郎杰、郎兴元、周实惠等万州冬泳爱好者,晨游乌江。笔者不会游泳,一大早选择乘船游乌江画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从龚滩上游码头乘机驳船游乌江画廊,游船票价30元/人。船尾坐着两位意大利年轻情侣,男人身高1.8米以上,是“国际小水电中心驻杭州办事处员工”,他能讲普通话,理解生态环境的能力不凡。对清泉镇的廊桥,特别感兴趣。
那座建于清同治十年的廊桥,是他俩作为在中国的情侣游见证。要我跟他俩照像留影。“中国山民克服障碍的廊桥,是他俩爱情的见证”。我用这句话询问着那位男青年,他回答说:“对、对。”135年历史的廊桥,是他俩共同追求的生命历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说,“你们意大利青年走到乌江游,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会有更多的人到意大利游。”那男青年听懂后会心地笑了,然后,他翻译成意大利语说给他的女友听,他的女友也笑了!
从清泉镇乘机动船返回龚滩。在乌江画廊切实感受了一趟舰船轻轻下,轻舟冲浪过的水上快船。
回到龚滩镇,已是正午十二点钟。同伴们已在田氏阁楼进中餐。欢声戏语中可以看出同伴们对田氏阁楼土家菜的满意。
龚滩游,像一场梦。梦醒时,我还记起向田小华索要电话号码,承诺免费给田氏阁楼提供咨询服务。
2006年5月6日,笔者接到田小华的咨询电话,是他询问新店投资规模……
龚滩古镇,她的再生,是我下一次寻梦的目的地!

我的QQ:104387142 MSN:insunlight@163.net
阳光下QQ群:710673 加入QQ群者需注明论坛ID,并在新手上路帖子报道过.

转自:http://bbs.insunlight.com/dispbbs.asp?boardID=79&ID=12033&page=357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