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十一章杭州之行 |
[游记]第十一章杭州之行 |
2007-07-16 dunet.cn |
第十一章杭州之行 当春天快要过去的时候我们去了杭州,主要是见见她父母,因为在我答应假如我们以后发展下去能做她家上门女婿后,她父母打算见我一面,她父亲是中国第一代包工头吧,当别人还把万元户当作偶像时候,他已经跨到了十几万,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户,我记得去年的萧山找上门女婿的消息上了国内外个大网站及报纸主要版面,应聘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路好汉差不多踏平了萧山的婚姻介绍所,听说好多博士也因萧山的富有而慕名而来,其中我看到有个跟贴说假如能有个老板爸爸给他五百万创业,他就做上门女婿,不由得使我这过来人哑然失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也没有这样一个萧山的丈人为给这个豪情壮志的外地女婿投资,以讨得这位姑爷的喜欢,因为他们不知道萧山老板创业的艰辛,靠投机取巧与起早摸黑还有萧山东片人的抠门捞到了第一桶来之不易的金子,会交给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毛头小伙吗,我的答案是除非这位老板脑细胞搭的很牢。也许读者要问我,那你呢,你是不是为钱而去,我坦白地说我不是,而且以后这一切成就来自于自己奋斗与磨练,我的答案很简单为了敏那双大眼睛,眼中透着一种深深吸引我的东西,也许就是凝聚着我所缺乏的勇气与毅力。 工地在秋涛路那边,是造几幢煤制品厂的家属宿舍,第一次见面当然不能空着去,在萧山市里买了点水果,坐315车去了杭州,她父母是典型的农民样子,母亲长胖胖的看起来还慈祥,父亲有着一双与敏一样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上去两眼会闪光,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人,他们已经烧好了丰盛的饭菜招待我,在这样忙碌的工地里能那样接待,可见是花了一翻心思,他们问了我家里的基本情况,到也没多少为难我的话语,只是对敏说现在还要好好读书,叫我多帮助敏,吃过午饭就告辞出来,与敏一起去了西湖。 阳光明媚,,西湖断桥边的柳树嫩绿的枝条犹如少女的长发,桃花已经谢落,樱花烂漫。春风使湖水荡起一丝丝的微波,湖面上游船在漫无目的游动,和煦的春风吹拂在游人的面上,构成了一幅江南特有的山水图画,我想起了古人赞美杭州的诗句 春深雨过西湖好 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 水阔风高扬管弦 人们也在这春风里苏醒,使冬天人烟稀少的西湖边变的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人流,有为了个好背景在排着队拍照的,有坐在湖边椅子上懒洋洋眯着眼享受阳光,有情侣手牵手站在湖边欣赏如画般的西湖美景,有成群接队的背着黄色的烧香袋来灵隐寺进香的香客,有导游引导的旅游团队。贺敏对这里已经非常熟悉,她每年暑假里来她父亲的工地打工,做油漆小工,很辛苦当然也赚了钱,她戴的进口双狮表就是她打工钱买的,还有她那辆凤凰自行车,那时候这些东西是比较名贵的,工地里民工看了她个子小而又聪明,就对她父亲说你不要叫她打工,一定要读书去,你女儿一定会大出息,他们还以为她不读书跟她父亲干了。她在工地休息天里,与一个工地里的余杭大姐姐骑着自行车游遍了杭州街街巷巷,她这次趁星期天一定要带我来杭州玩,我虽然来过一次,那次是买日语资料,草草看了西湖,没多少兴趣观赏。 这次她带了我去了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岳庙,灵隐寺,等好多景点,一天时间几乎把著名景点游遍了,在杭州少了在学校时的那种克制,享受着热恋的快乐,谢老师的称呼也变成了安,而我称她为敏。 “敏,天天那样该多幸福啊。”我们坐在西湖边,她半躺在我怀里。 “安,我也这样感觉,可明天见你又要偷偷摸摸了。” “那到你毕业就好了。” “是啊,到毕业,考大学也没多少希望,班里也只能上线五六个,我打算来长镇附近打工,那样我们可在一起了。”她笑的很甜 “你不去父亲工地吗。”我问 “不去,我离不开你。”她把头放在我腿上。 她乌黑的头发在我手上梳理着,那么光滑而有诱惑。 “你也不要离开我啊,哪怕你到日本去也要带上我。”她知道我的情况,我告诉了她很多。 “不知道我哥怎么样,我现在就想与你在萧山一起生活,有点不想出去了。”我想起日本的事情就有点忧伤。 “不去也好,我们一定会很幸福的。”她安慰我 “那我就等你毕业了,没几个月了,我们还是要小心,在学校少见面为好,否则我在长镇也待不下去。”我告诫她,因为她在学校有点控制不了自己,常常做出亲呢的举动来。 “我听你话,可你也要多来教室门口看看我啊,你来的那么少。”她向我撒娇。 “我怕引起别人怀疑啊,你也在你同学里要保密啊。”我说 我们在西湖边聊着我们的未来,聊着我们的爱情,相爱的人总有说不完的千言万语,她大多时间总是倾听我说我的家乡,说家里人,说以前的事情,带着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崇拜。 “打倒腐败,声援北京大学生!”一阵阵呐喊声传来,一队游行学生举着大横幅长长的望不到边,游行在西湖边的湖滨路上,打破了湖水的宁静,游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那里,美丽的西湖也不再吸引他们,纷纷议论着这一切,有低头耳语,有慷慨激昂而兴奋的双手发抖, “太腐败了,支持大学生。” “听说北京到天安门坐汽车不用买票了。” “是吗,好多人赶往北京了。” “好多人在绝食。” “哎,中国刚安定些,不知道会不会乱。” “秀才造反啊,没用。” 各种各样人,不同职业的游客,认识不认识大家围在一起在议论着这一切,有忧伤,有激愤,有兴奋…… 不管敏不知道发生了啥事情,因为高考对她来说才是最重大的事情,我马上明白过来,北京的学生运动已经很快扩散到了杭州,听说杭州也成立了浙江学生自治会,各地大学生进行了串连,全国各地如风起云涌,很快在萧山的市区也有学生也游行了,我哥写信来说他们那里的留学生在游行,各种小道消息真假不分,那军帮那派,那派打那军,无法确认的无厘头消息,那几天我们的老师围着我那收音机时时关心着北京,国内舆论也在变化,从支持大学生到最后的态度鲜明的坚决反对,中央电视台的招牌节目新闻联播主持人也因为那晚穿了不该穿的衣服说了不该说的话而另易其人。 而在运动形势发展,在五月到六月这段时间里,从与学生的对话到谈判破裂,再到天安门广场的绝食,最后走到了那一晚的血雨腥风,六月四号的运动定性,才算是大幕落幕,很快中央精神传达到每个学校,姑妈拿着有大红标题的报纸对每个班级进行思想教育,当然对我们小学校来说,学生好象在一个清静的寺庙,受外界影响微乎其微,让他们留下影像的也就是“反腐败”这三个字,而对老百姓来说,就象我同乡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的革命,无非是革辫子与“得里得锵铃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待续) |
转自:http://www.dunet.cn/html/1777/170730.htm2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