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文游记:杭州茅家埠 |
[游记]小文游记:杭州茅家埠 |
2007-07-16 blognb.net |
复制TAG: 收藏 推荐 昨儿个满满一整天的活动既是丰富充实的,也是颇费体力的。本着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方针,今日的出游便定位于就近、休闲,打算上午到茅家埠赏景,中午在醉白楼品肴,下午就不安排节目了,司机和乘客的任务是好好休息,随后平安返家。然而,昨晚我们归途中相遇的雨,滴答了一夜之后非但没有止歇,清早开始反有加大的趋向。我一边估摸着这个意外对原定计划的干扰程度,一边关注着雨势变化。好在9点刚过,雨量渐减,我们赶紧出发。行车至龙井路,窗外分明是一派田园风光,较之以往熟悉的西子景观,一清新质朴如乡村少女,一柔美典雅似大家闺秀,情致迥异而各有千秋。停车坐爱意味殊,虽说此处并非茅家埠的主景区,我们决定就在这一带逛逛。#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小文浅笑轻睨中的潜台词该是:“有伞在手,这点小雨能奈我何!” 史载:旧时茅家埠是西湖湖西最大的一块水面,岸边居住的大多为茅姓人家,故得此名;自宋代起,进山香客多自湖滨钱塘门乘船至茅家埠上岸,再换车轿或步行前往天竺灵隐等诸寺朝佛祈佑,茅家埠因之繁盛一时;后因淤泥日益挤占水面,茅家埠失去了水陆交通中转要道的地位,逐受冷落而陷入沉寂。这条不起眼的石板小路,正是蚀刻沧桑、见证变迁的上香古道。 受益于2003年实施的“西湖西进”工程,面貌一新的茅家埠得以复出,自然景物据说还原了个七七八八,只是当年承担的职能显已远离现实,香客云集的场面自也难以再现。眼前这片微波轻漾的静谧水域,会是昔日舟楫穿梭的上香水路吗? 小文今天留影不多,表情可都有些别出心裁。解说一下,小文很担心会陷足于桥板之间的缝隙里,所以现出这副似笑实惊的滑稽面相。 漫游在上香古道,穿行于水乡泽园,只觉美景移步即换,秀色触目皆是。苇影萧萧、浮莲点点,细雨丝丝、涟漪密密,面对这份疏朗清淡,身心亦会沉静如斯。 岸芷汀兰,郁郁菁菁。叶间这豆荚状的,莫非是花苞? 上香古道继续婉转而去,我们却不得不放弃随行,因为雨又转急,而我们只带出了一把伞,避雨成了当前最迫切的需求。 清冷风雨中,前方目标对我们的吸引力与其说依托于观赏价值,不如说反映在实际作用。 几乎是不由自主的,竹篱茅廊、粉瓣绿叶演绎的诗境画意还是令我放慢了脚步。 雨打芭蕉淅沥沥,其声又堪比丝竹。 路边的小花大多识时务地收拢了娇躯。 却仍有在风雨中骄傲而倔强地绽放着风采,教人顿生怜爱。 穿过廊外这条小道,我们又绕回水面那端,粉墙黛瓦所在的龙井路。 路旁立着的茶林出身证明,提示了茅家埠继龙井村、梅家坞后成为又一品茗佳处的缘起。 我们意向中的午餐地点醉白楼就在龙井路上,坐拥满树绿荫,紧临一泓碧湖。醉白楼前这片空旷开阔的湖面,就是茅家埠主水域的一部分,我们曾于春和景明之时泛舟其上,并经由远处那影影绰绰的一拱,也就是杨公堤上的隐秀桥,从茅家埠进入里西湖。有意思的是,就在我们眺望湖面这当儿,有条大鱼扑剌剌跃出水面,制造了一个惊喜的小插曲。问小文有没看见大鱼,小人煞有介事地形容成比自己人还高,也分不清是合理的夸张还是假想的虚构。 看惯了“水光潋滟晴方好”,才更认同“山色空蒙雨亦奇”。 由于天气和时间的缘故,今天我们见到的茅家埠不过是十分有限的局部,必将择日再访,领略其明媚的一面和整体的风貌。但即便管窥所见,也足以让我们慨叹:仅与都市咫尺之距,即可尽享隐逸之幽,杭州人的幸运和福气简直是无出其右了。 Over~~~ |
转自:http://012rgrtrg.blognb.net/blog-htm-do-showone-itemid-8629.html5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