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杭州一日有雨相伴。无雨跟团一日游,恐怕要在这暮春时节提前中暑了。上午九点从宁波回到杭州,天气稍微有点闷。等到全体团员集结完毕出发,已经九点半了。导游自称小吴,是个漂亮利索的江南姑娘,言语爽利且幽默,尽管说的那些话肯定都是重复了百十遍的,但整个导游过程中,她的声音都真挚而饱满。这是我对这一天打仗似的游览并不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像这样的导游带的团就该这样利索而节奏明快。 一、黄龙洞雨 我们的大巴开出火车站,直捣黄龙而去。一路上,小吴给我们介绍了关于黄龙洞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黄龙洞无洞,而是道家的一个所在。黄龙洞的特色——求签有名,求签的讲究:问情缘、仕缘、寿缘、姻缘、福缘等等。车到黄龙洞,小吴先告知了集合时间和地点,以及临时出状况的联系办法,然后大家簇拥着她一路进去。我们因为去了趟洗手间,掉队了,也没听见她的讲解,一路自由活动着往上走。途中听见唱越剧的咿咿呀呀,觉得好听,拐去玩玩。又看到一处小瀑布,由黄龙口中喷水而成,想这就是黄龙洞得名原由了吧,停下拍照。又记得小吴说这黄龙洞的签如何出名,赶紧去求。人多,要排队,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容易求了个情缘出来,是个中签。上书:层层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才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自己怕解错了,错会了意,又去等解签。解完了一出门,大雨兜头下来。赶紧折进路旁的亭子躲避。站在亭里,不时看到有同团的团友冒雨前奔,看看时间,离约定时间还有5分钟了。幸亏小吴留了手机号给大家。赶紧打电话联系,问她怎么办。她说当然先避雨了。我于是心安理得站在亭子里欣赏黄龙洞大雨。 雨还是不见小,看看时间又过去十分钟了。我开始有点急。突然看见小吴拿着两把伞奔过这边亭子来接我们。一下觉得满亭挤着的人都在羡慕的看我们,那个得意!我和先生撑着伞,走在小吴身后,看她牛仔裤湿了大半截。她告诉我们车上就差我们俩人了。我们急急奔回停车场,偏偏座位在最后头,穿过车厢,看到的尽是湿漉漉的头发和润泽的脸。没人责怪我们,小吴也说这是不可预料状况,但是,之后的每个景点集合地点我和先生都提前到达。 下一个景点到达前,我麻烦司机打开行李箱,取出本来防晒的太阳伞,一路带着。 二、雨奇西湖 西湖的几个著名景点,早已耳熟能详。这次亲历,而且有雨,老天对我总算不薄。我先生执着的要见雷峰塔,导游说,可见真是个善良的好男人。我笑。 路过纪念秋瑾的风雨亭,因为还不能自由行动,所以无法逗留。匆匆一瞥而过。想起绍兴的乌篷船老人对于秋瑾的敬仰,在绍兴人眼里,秋瑾绝对是个豪杰,与性别无关。匆匆举起相机,无奈人影乱晃,怎么也拍不出那亭本身透露的悲壮。后来在湖中远摄一张,雨雾迷蒙,总算多少找到点感觉。 乘船游西湖,西湖游船彻底现代化,实用化的那种。这倒给人几分实在之感,今天就是今天,昨天就是昨天,清清楚楚的。船上,好几个旅行社的游客在一起,一位导游沿途讲解。我站在船头,只隐隐约约听到些重音和高音。船头说话的人少,跟等船时候的喧闹相比,湖上比湖畔安静了很多。远远的一带长堤在灰白色雨雾中闪了过来,我知道,那该是苏东坡清理西湖航道而筑的苏堤了。历史的东西,仿佛在这样的阴雨天里更适合欣赏与回味。传说中的断桥,在这个雨天更像传说。问起导游苏小小墓,她笑说今天太阴了,那地方岂不更阴冷,你穿得少,改天阳光明媚再去吧。我知道我们这次游览线路大概是不包括那里了,作罢。 船到岛上,确定了在无名伞形亭集合后,我们可以自由活动了。首先是拍由实用而成景观的三潭映月。白天,阴雨,只拍出来雾蒙蒙的三个水位警示标志。倒是水那边的雷峰塔,终于让我们逮个正着,想方设法拍了一堆。全都灰蒙蒙一层雾气,很有传说中的凄苦。又去走九曲桥。因为佛家说,鬼是走直路的,只有人才会拐弯,所以走九曲桥也就有了避邪的意思。桥很窄,要拐弯的人很多,每个拐弯处站着个管理人员,催促大家不要停留时间过长。可是那桥下水中的鱼和花,又着实吸引眼球和相机,我们就磨磨蹭蹭不肯大步前行,盘桓良久。奈何导游只给半小时自由活动,绕了一周,赶紧回去,不料等船却等了近半小时,郁闷中,还不如再逛逛呢! 西湖十景,此行一景未见。传说中的平湖秋月不是时候,月白风清、湖水盈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只好等下一个黄金周再来预约了。 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现出的"六桥烟柳"美轮美奂之迷离也无缘得见,且待下一个晴朗的黎明吧! 人说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能于雨中赏其空蒙,于我,也算幸事一桩,无憾! 三、龙井问茶 车到梅家坞已是下午五点。这是一个军区下属的茶园。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房间,有军嫂过来讲解、介绍关于龙井茶的历史渊源及相关生活常识。本人不才还学到一招,用龙井茶薰眼睛,当时就试了,果然不错。闻过茶香,薰过眼睛,可以喝茶了。知道这是品茶,不能学刘姥姥的作派。但真是渴了,顾不了那么多,牛饮了一大杯,服务员不等我敲桌子赶紧来续上,吹一吹又咕咚进去了。没什么太特别的感觉,和一般茶一样有苦味而已。出门上车的时候,觉得喉咙里泛出丝丝的似甜非甜的味道,才知道,前面讲解员关于龙井品味的回味说,所说非虚了。窃喜买了他们的茶,待回家再细细品品看。 美中不足是由于人太多,品茶的茶具只能是玻璃杯。我虽然不通茶道,但固执认为,品茶就该用古老的茶具。玻璃杯太现代了,至少应该用象牙瓷的茶碗。当然,可能宜兴紫砂壶全套茶具用上会更有品茶的格调和意境,这个不懂,不乱说了。 龙井问茶学到不少知识倒是真的。比如喝龙井要“一闻二品三回味”;续茶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如何辨别西湖龙井与杭州龙井;西路龙井不分等级,而分“黄毛丫头、姑娘、媳妇”三种。最好的西湖龙井是“黄毛丫头”,就是指清明节前采摘的明前茶等等。此外,还有药用偏方:10克龙井茶、10克山楂、5克陈皮,用200好生冷矿泉水浸泡四个小时以上喝,随喝随饮,对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疗效。 我为此买了一盒他们的明前茶。家父糖尿病四年了,或许有用呢!这是我此行较为实用的收获。 四、夜幕宋城 宋城是南宋小王朝偏安江南的地方。作为旅游景点,它的别致在于城里一切都努力古装原貌,包括工作人员、小摊小贩。到达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同行的许多人都怪导游在前面的龙井问茶耽误太久,只有我独自窃喜。我喜欢看灯火通明的城,尤其是这样竭力古装的城,要在灯火中才能给人故旧的味道。正赶上火把节,几根圆木捆在一起,还扎上漂亮的礼花,立在那里,像个景致,等待仪式开始。我们走上旌旗招展的桥头,穿过盔甲卫兵守着的城门,进了城。城中灯火通明、店铺林立。抬轿的、骑马的不时从身边吆喝着穿过。小贩的吆喝、传统卖艺耍大刀的当街而舞、皮影戏、捏泥人的敲着梆子,吸引孩子们。有清泉瀑布从山上一泻而下,山下有古老的水车吱呀呀的转。登上宋城高处,山下宫灯回环,楼阁交叠,街市热闹,人影幢幢,恍惚中,真以为在看古装片了。历史,这么容易就被回放了吗?也许是我太信以为真吧! 下得山来,看看集合时间还早,就和先生四处乱逛。一处回廊上坐着很多休息的人,一座桥连着里面的建筑,走过去看,原来是影剧院。宋城这点访古有误。穿过回廊往前去,是一处临河的街市,人很少,店铺门前都挂着古老的灯笼,映出红红的光,看过去很长的一串。有人驾着马车过来,招呼我们让道,车上坐着游人。给马车留影,给那些灯笼拍照之后,我们提前十分钟去大门口集合。绕出来转了两圈也没找到出口,广场上,火把节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又急又贪看,不知道是想出去还是不想出去。先生拖着我左拐又拐不知怎么就拐出了城门,导游等在那里,我说里面火把节呢!她遗憾的说:“可是我们有游客要赶8点的火车啊!”好在我很富有集体主义精神,否则,一定赖在里面看完再打怎样回市区的主意。 跟着伶牙俐齿、风风火火的小导游,一天逛了八个地方,累是肯定的,走马观花是必然的。尽管导游送伞去接,但我还是因雨感冒是在所难免的。打仗似的杭州一日,仍让人心生留恋,本来当晚就可以离开,结果还是留下了,又多在西子湖畔盘桓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