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漫笔 |
[游记]西湖漫笔 |
2007-08-07 ctrip.com |
明代文学家袁石公曾经认为:“西湖最盛,为春为月。”尽管我新交西湖已是暮春时节,但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依然别具一种意境与趣味。 西湖拥有久享盛名的湖山。在南宋曾有“销金锅”之美誉,又是白乐天、苏东坡、林和靖等风流名士的钓游旧地,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俯仰皆是的诗情画意,简直让人目不暇接,乐而忘返。不过,最好还是从漫步苏堤开始。两旁湖波拍堤,柳丝拂面,鸟语花香,湖光山色依稀映入眼帘,良辰美景,赏心悦目,此乐何及?由是观之,“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自是情理之中。行到锁澜桥至望山桥之间,堤岸两旁垂钓者一字排开,享受着怡然自得的闲暇时光。难怪有人写诗赞曰:“六桥宛转饮长虹,堤边一幅渔乐图。”但对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人,自然只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美国作家梭罗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湖的风景也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宏伟。未曾游玩过的人,总是沉浸在东坡笔下的潋滟水光和空氵蒙山色的遐想中,住在它岸边的杭州人则未必能被它所吸引。但是它女性的柔美,还是深深地吸着我这位不远万里赶来的游人。 这是一个小而浅的湖,水域面积不过5.6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只有1.8米,最深处也仅为2.8米。而苏堤与白堤更是将这一片小而浅的湖一分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等五个湖面,从孤山上向下眺望,宛如乡村插秧前蓄满水的水田,轮廓分明。尤其是苏堤上的六桥,桥因景名,景因桥胜,错落有致,形体各异,姿态万千。其实,严格而言,西湖山光水色处处折射出的都只是一种人文情怀。她周遭太多的名胜古迹,厚重的文化氛围,常让人情不自禁地要融入古典的怀旧情结,对景伤怀,或睹物思人,而忽略了她自然的湖山风景。不知她自己也觉得不幸耶? 当然,到了西湖而不游湖,则有如入宝山而空手归,我们自然没有到而不游之理。所谓游湖,即泛舟也。在南宋时,西湖就开始出现了许多专供游人乘坐赏景的画舫游船,大者可容百余人,中等画舫能载客五十人,至于轻便小舟,沿湖岸均可呼唤。耐得翁《都城纪胜》中记载:“西湖舟船,大小不等,……无论四时,常有游玩人赁假,舟中所须器物,一一毕备,但朝出登舟而饮,暮则径归,不劳余力,惟支费钱耳。”如果碰上节日,西湖游船尽被官府和朝士租赁一空,普通游客届时仅能寻找为数不多的小舟。如今的西湖虽没有昔日泛舟赏景的盛况,但泛舟依旧是游客游览西湖的重要活动之一。 湖中虽也有大客轮,但乘坐来去匆匆,未必真正能领略游湖的乐趣。试想在这并不大的人工湖里劈波斩浪,不仅不能让人领略到在大江大湖的雄浑气魄,而且还颇有点煞风景呢。西湖的柔波如何能承受得住巨轮的重负?最妙的是租一叶小舟,自己一边摇着橹,一边寄情于湖光山色。这里的小舟都有由帆布组成的简单蓬盖,用来遮挡阳光。一路桨声矣欠乃,和风丽日,波平如镜,上下天光,水天一色。清风徐来,则浮光跃金。而堤岸杨柳依依,远处群山耸翠,飞阁流丹,湖内游船如织,欢歌笑语。途经三潭,只恨不是月明之夜,不能见识“三潭印月”之美景。弃舟登上湖心亭,又恨不是风雪之天,不能领略明代文学家张岱笔下的景致。于是就这样,一路玩赏,一路亢奋中夹杂着淡淡的遗憾,在湖中流连忘返。 白乐天当年曾留下名言:“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而对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虽有此种情怀,但西湖终究不是久恋之地,时间有限,加上住行太贵,居不大易,翌日只得乘车归去。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922531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