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西湖散记之十一吴山天风

[游记]杭州西湖散记之十一吴山天风

2008-05-22    sina.com.cn

西湖散记之十一 —— 吴山天风

左控长江右控湖,万家烟火接康衢。

偶来绝顶凭虚望,似向云霄展画图。

——清康熙皇帝玄烨《吴山》

杭州是个为声名所累的人间天堂,然而吴山却是悄无声息,超然而恬淡。的确,与游人如织的西湖名胜截然相反,吴山对于那些即使熟悉杭州风光的人来说也是陌生的。吴山虽深入杭州市区,但外来的游人却容易将目光掠过它,因为,它的周围有太多的古迹名胜。

吴山是杭州唯一突兀城隅的城中之山,位于西湖东南。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天目山余脉截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当西湖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一个浅海湾时,吴山和宝石山,曾是怀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南北对峙,随波浮沉。后来,平陆抬升,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杭州城。吴山就象一只梭镖,锲入杭州城内。

古时渔民下海捕鱼,常在山上晾晒鱼网,习称晾网山。春秋时成为吴越之间的天然屏障,始称吴山。欈李一战,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国臣属于吴。那勾践听从了范蠡、文种的复国大计,一方面将绝代佳人西施作为礼物送进了姑苏城外的馆娃宫,同时又厚礼重金贿赂权臣伯噽,离间吴国君臣。可怜兴国重臣伍子胥忠而见疑,信而受谤,最后命丧属镂之剑。夫差还不解恨,将伍子胥抛尸江上,吴人怜之,立祠建庙,遂称胥山或伍山。

宋人潘阆有《酒泉子》词纪其事:“长忆吴山,山上森森吴相庙。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寒鸦日暮鸣还聚。时有阴云笼殿宇。别来有负谒灵祠。遥奠酒盈卮。”

至唐时,山多青葱,时人多称青山。到了明代,为纪念正直敢言,
冷面寒铁的周新,在山上建起了城隍庙,奉周新为城隍之神,
香火盛极一时,故杭州人俗称吴山为城隍山。

吴山山势起伏,绵亘数里,伸入市区。雄浑之江奔腾于南,明媚西湖辉映于北,东边曾是南宋都城的天街御道,朱门绮户,直达凤阁丹墀的皇城。北面则是通往柳浪闻莺的河坊街,商铺店号,鳞次栉比,市列罗绮、户盈珠玑的繁华就堆陈在吴山脚下。登临览胜,左湖右江,前街后市,杭城秀色,奔来眼底,“胸前竹石千层起,眼底江湖一望通”,宋人陈允平有《登吴山》诗云:“登高一展眺,宫树郁嵯峨。楼阁春风满,东南王气多。青天行日月,大地布山河。柳色沙堤路,时闻响玉珂。”
顾禧也有“紫雁高飞晓雾浓,西风峭削玉芙蓉。谁携谢朓惊人句,更上吴山第一峰”之句。元代诗人贡有初《春日吴山》云:“十八姑儿浅淡妆,春衣初试柳芽黄。三三五五东风里,去上吴山答愿香。”真所谓,那时吴山,那时繁华。

近代巾帼豪杰秋瑾则留下了传诵一时的《登吴山》七绝:“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茫茫浩气连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山巅“江湖汇观亭”前有明代名士徐文长撰写的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画龙点睛,极尽“吴山天风”的神妙意境。

从市区的一条大街拐入一条岔道,弯弯曲曲愈走愈高,在一个转折处豁然开朗,八百年的宋樟就浓荫华盖地兀立着,旁有茶楼“茗香楼”。吴山山中樟树众多,这棵“宋樟”,已享八百多岁高寿,是吴山中树龄最长的一棵。

吴山向多古树,满山林木苍翠,冠盖如云,古朴苍劲,树龄一般都在四五百年以上,有樟树、银杏、枫香、金钱松、龙柏,新老交融,面貌一新。恰如苏东坡所云:“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乡风民俗奇情多,名人遗迹故事多,更增添吴山万般风韵。吴山东南端为紫阳山,山石嵯峨,拔地而起。山下有瑞石古洞,怪石嶙峋,蔚然奇观。洞之下侧有“感花岩”,当年以宝成寺中牡丹之胜引文人逸士竞赋于兹。岩上有苏东坡《宝成院赏牡丹书》摩崖石刻依稀可辨:“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唯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护花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据说此诗因寺壁留有唐代诗人崔护题诗而作,当年崔护到吴山游春,因口渴扣门求浆,受到一年青女子的热情款待,别时两情依依。次年春天,崔护再上吴山重温旧情,却见门庭依旧,桃花如故,而那女子已不知去向。惆怅失落的崔护,遂于壁间题下了脍炙人口的《人面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脉脉温情,绻缱缠绵。

如果说苏东坡的诗重现了崔护的遗爱旧梦,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紫阳山上留下的“第一山”手迹更使人想起当年的金戈铁马:传说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钱塘形胜》词传入北地,金主完颜亮垂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起意投鞭南下,并命画工潜入临安摹绘西湖图景,制成屏风,亲笔题诗其上:“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此事似非捕风捉影,时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载,而紫阳山西端石壁上也遗留着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吴山第一峰”的手迹,吴山遂有“第一峰”之别称。

吴山多奇岩,尤以紫阳山通向云居山山道旁的“吴山十二峰”为最。因其形似神合,这十二块岩石被分别冠以笔架、香炉、棋盘、象鼻、玉笋、龟息、盘龙、舞鹤、鸣凤、伏虎、剑泉、牛眠等名称,环顾赏析,颇有一种空灵神奇。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卧石又酷似龙、虎、兔、猴等十二生肖的造型,民间又称之为“十二生肖石”,游人至此,总要驻足揣摩,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吉祥如意。在“十二生肖石”两侧,又有一石露出地面,酷似一只大汤匙背朝天躺在地上,还有长长的匙柄,这就是“瓢羹石”。再往西就是峰石玲珑、岩洞幽奇的“紫阳石林”,鬼斧神工,造就五光十色的蔚然奇观,蛤蟆石、蹲狮石、寿星石、翡翠石、飞来石等,名名色色,使人眼花缭乱;垂云峰、吕字岩、泼水观音石及瑞石洞、青霞洞等诸多石景,玲珑剔透,卓逸多姿,无不令人拍案叫绝,难怪明末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要大书一笔道:吴山诸石皆奇秀一色,“一岩一壁,皆可累日盘桓”。

吴山风景秀美,山上因此而留下了众多的名人踪迹。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为吴山“有美堂”撰记:“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南宋陆游晚年曾多次来游吴山,留下了《阅古泉记》等名篇。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徐渭和陈洪绶曾先后寓居吴山火德庙西爽阁,创作诗画作品。清代,文人雅士次第结队上吴山聚会雅集,谈今说古,怡情林泉。至如李渔那样的文艺全才,竟举家迁居吴山铁冶岭上,口口声声宣称:“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旧时吴山多庙,太岁庙、药王庙、城隍庙、宝成寺、子胥祠,中兴观、南宋太庙等等,素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众庙镇日灯火通明,香烟缭绕,磬声梵音,终夜不歇。朝山进香者更是络绎不绝。各庙宇里的菩萨、神像,凡有点“来历”的,年年都要过“生日”,喜庆热闹,造就了吴山终年不断的庙会:农历新年、二三月间香市、端午、立夏等节期,山上山下人如潮涌,熙攘喧闹。三教九流,蜂涌涌入,风土人情,各展异彩。庙会盛,游客众,招来了大批特殊行当的从业人员,看相算命、测字卖卦,耍杂技、变戏法,还有卖书卖字画,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无孔不入的商人从不放过舔血吮汗的赚钱机会,店铺楼肆便步步为营,纷纷上山落户。

至明清时,山上山下布满了各色各样的商铺,山径两边一面是庙宇道观,一边为商家店铺,茶坊酒楼杂处其中,酒旗飘香,茶招迎风,所谓“处处寺庙,步步楼台”,香客游人摩肩接踵,一片热闹景象。当时的城隍山,著名的茶坊就有放怀楼、景江楼、见沧楼、望江楼、映山居和紫云轩,茶坊器具精巧雅致,陈设典雅,廊檐高悬五色景灯,各处茶坊卖茶之外,还佐以各式茶点小吃。在吴山品茶,其茶点"蓑衣饼"是杭城一大特色名点,《儒林外史》中曾誉为“天下第一饼”
。“先贤堂”原为纪念隋朝医学家孙思邈的“药王庙”,60年代辟为吴山书场,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f7403010005r2.html3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