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二则综合资源一

[游记]西湖游记二则综合资源一

2008-06-10    yy-home.com

●课 文 说 明杭州西湖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区,历来为人所称道。本文作者袁宏道在29岁那年(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曾特意到此游览,写了十多篇游记,其中以“西湖”为题的有四篇,另有十篇分别写孤山、飞来峰、灵隐、龙井诸景点。本课选的是《西湖》中的前两篇:一篇叙游湖之始;一篇写西湖最美之景。作者在写作上反对因袭古人而力主抒写性灵,他的散文用语朴素平易而颇多变化,往往涉笔成趣,有清隽美妙的意境。这两篇游记就是他的代表作,兹分述如下:一、叙游湖之始开头两句看似交代游踪,却句句都有作者的情在。先用“突兀层崖中”描写保叔塔的雄姿。保叔塔在湖北面的宝石山上,老远可以望见,是西湖的重要标志之一。作者见塔如见湖,自然是激动万分,从“心飞湖上”一语可以看出他对西湖确实是向往已久,亟欲一览。后写入昭庆寺用茶,“茶毕,即棹小舟入湖”,也表现了迫不及待的心情。中间三句写泛舟湖上的所见所感。所见:只写了四种景物,即山色、花光、温风、波纹。各以一物做比,全都是化用古人诗句,但作者以排比句出之,文字高度洗练,既生动地传达了作者欣于所遇的感情,也从整体上概括了仲春二月西湖的特点,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所感:写的是作者此刻的神态。“目酣神醉”,是从正面写作者的表情,极言为西湖秀色所迷;“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则是从侧面写作者“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中语)的内心状态,实际上是说西湖在作者心目中简直成了容颜绝代的女子。最后一句交代始游西湖的时间,为以下各篇张本。二、记西湖最美之景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段)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作者于仲春二月来游,正值西湖最盛之时,但这个意思是暗含着,看下句自然明白──“尤为奇观”,即尤胜于往年春时之意。这是为下一层不去看梅花而留在西湖观景作铺垫的。第二层(第2段)写西湖春景。先承上文“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记陶石篑约往梅园观梅而不去,这是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以下记作者在湖上观花。先记游踪:“由断桥至苏堤”。这是西湖游人麇集的地带,沿途多植桃柳,作者既“为桃花所恋”,必当由断桥步行至苏堤,一边走一边观花。但下文写花却仅用大笔勾勒:“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而比较着力写的倒是游人之盛:“歌吹为风”,写茶楼酒肆里奏乐唱歌的人群;“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写沿途观花的人群。这是烘云托月的写法──正因为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统观这一层,虽只有寥寥数句,却已将篇首“西湖最盛,为春”的意思点明;也有为下一层作铺垫的作用。第三层(第3段)指出晨、昏及有月之夜亦西湖最美之景。首句“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颇有深意,犹言众人但知西湖春景之美,却不知西湖晨、昏及月景之美,由此自然引出下文。先以“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写晨、昏之景,后以“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写月夜之景,话虽不多,却将自然间的景物都写成仿佛是有情之物。能领略景物中的情意的,当然是只有“山僧游客”了──“游客”这里是专指作者本人及其同道者。三、问题研究1.关于抒写性灵针对明代中叶文坛上复古派“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论调,袁宏道提出,“诗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要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尔”。宏道为文,也正如其弟中道所说,“才高胆大,无心于世之毁誉。聊抒其意之所欲言耳”。从这些论述看,所谓抒写性灵,就是摆脱一切陈规旧矩的束缚,无所依傍,自由地抒写作家本人的真情实感。这两篇游记的确是抒写性灵的佳作,无论叙事或写景,全都是意到笔随,意尽而止,无媚俗求宠之意,无摹拟涂饰之心,字字句句俱从作者心底流出,既简练、生动,又富于情趣,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关于《西湖二》的标题本文标题在某些选本里又作《晚游六桥待月记》。六桥,指的是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本文开头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作者观花的路线是“由断桥至苏堤”,结尾又提到“月景尤不可言”。据此推断,作者此次游览的最后目的地可能是苏堤的六桥。又,前文最后提到,“湖山好友,一时凑集”是二月十九日,则此次游览当在二十日以后,非至中夜,不能见月,所谓“待月”云者,当指此而言。●关 于 练 习一、熟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1.《西湖一》中,哪几句是写西湖全景的?哪几句是写作者初游时的心情的?2.《西湖二》开头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这是全文的纲。试具体说明下文是怎样跟它照应的。设计本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大意,并初步感知文章中的美好意境。本课不要求背诵全文,但问答题中所涉及的语句都要求学生牢记。答案如下:1.写西湖全景的是:“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写作者初游时心情的是:“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2.“由断桥至苏堤一带……艳冶极矣”写春日观花游人之盛,这是照应“为春”的;“湖光染翠之工……始极其浓媚”是照应“为朝烟,为夕岚”的;“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是照应“为月”的。二、试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跟下面一段文字做比较,说说二者的写景方式有什么不同。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意在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要求不高,能说出一点道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钱塘湖春行》的作者当时是一州之长,他在公余之暇,骑着马出来游湖,着意于表现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哪些景物最能唤起他这种心情的,他就像画师一样把它们勾画出来。因此,诗中出现了四幅彼此既独立而又相互联结的画面,每联一幅,依次是:湖水初生、飞禽报春、春花春草和绿杨阴里。本文这段文字写作者由断桥步行至苏堤一路所见,虽然全用大笔勾勒,却也无妨运用想像把它看作一幅跟《清明上河图》有某种程度近似的长长的画卷,这是它跟《钱塘湖春行》的主要不同之点。其次的不同是,《钱塘湖春行》只写自然景物,没有写游人;而这段文字则是以写游人为主,自然景物只是作为画面的背景。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因为前者着力抒发诗人之情,而后者则是用写景来说明“西湖最盛,为春”这个意思(理由详见“课文说明”)。●教 学 建 议本文拟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基本原则是要使学生读好、读熟。具体建议如下:1.可以利用已学过的有关西湖的诗文(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导入本课,使有审美气氛。也可以复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提示学生学古代游记要兼顾写景和作者的情怀这两个方面。2.作者介绍可用三言两语带过,不必提他的文学主张,“性灵”一词太深,学生在现阶段不易理解。“有关资料”中所说的那些是写给教师看的。3.本文语言浅易,凡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包括用典),课文已有注释,无须重复讲解,但所有重要的词语都应在讲读过程中使学生能初步领略它们的表现力。仅举数例:①“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应要求学生运用再造想像来描绘保叔塔的巍峨形象。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要启发学生探究这两个比喻的潜在含义,即视西湖为美女。还要使学生了解它们跟下文“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这句话的联系。③“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也要运用再造想像加以描绘。④“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要启发学生了解“染”“设”两个动词的妙用。又,这两句为“对文”,“工”,也是“妙”的意思。⑤“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想像来加以描绘。又,这两句都是“互文”,“态”与“情”兼指花、柳,“容”与“意”兼指山、水。4.行文和写法上的特点不必多讲,就按练习一中的两小题让学生作答即可。●有 关 资 料一、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任吴县(今属江苏省)知县,历国子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有《袁中郎全集》。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后期文坛上的公安派的创始人,共同进行了反复古主义的斗争。他们认为,文学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反对一味仿古,尤其是模仿古人的语言,认为“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为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他们的口号是,文学要独抒性灵,认为“流自性灵者,不期新而新;出自摹拟者,力求脱旧而转旧”。这些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二、译文1.《西湖一》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2.《西湖二》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功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原文“绿烟”的“烟”有比喻义,唐温庭筠有句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可证。故译文如此。),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妇女们汗流如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盛”,有热烈意,极言来者之众,这里用意译。),比堤边的草还要多,真是美丽、妖艳极了。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暮烟凝聚在山间(原句是“对文”,“工”“妙”同义,只好把它们合二而一,用“佳景”作意译并移入下句充当主语。),这两种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三、其他资料1.《西湖一》原作在节选课文之后还有这样一段话:“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2.“山色如娥”等四句皆有典据,举例如下:〔宋〕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转自:http://www.yy-home.com/sheji/chuzhong/yuwen/200803/sheji_20080316200949.html90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